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
创业导向和创业警觉性在不确定的创业情境下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影响创业活动和创业行为,但现有研究对于创业者是先天具备还是后天习得上述品质和能力却知之甚少。基于自我效能理论,构建整合分析框架,并将创业导向和创业警觉性作为前置因素探讨其作用过程与作用结果,通过对分布于7个省市的202位研究对象进行层级回归,结果显示:创业导向和创业警觉性分别能够推动创业机会识别与企业绩效提升,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其中起完全或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活动已逐渐成为当下的趋势,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解决部分就业问题至关重要.文章选取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创业学习、创业自我效能与创业导向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创业学习和创业自我效能对创业导向产生正向影响,创业学习对创业自我效能产生正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在创业学习对创业导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对于高校有效开展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遵循自我一致性理论和认知评价理论,引入创业目标清晰度和创业震荡(消极创业震荡和积极创业震荡),揭示创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创业拼凑的内在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基于297名创业者回溯式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创业自我效能感既能直接促进创业拼凑,又能通过创业目标清晰度的中介作用产生间接促进作用;积极创业震荡能够削弱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拼凑的驱动效应,并且通过创业目标清晰度的中介作用实现;消极创业震荡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研究结论部分解释了“面对同样的资源短缺情境,为何有些创业者积极开展创业拼凑,但有些创业者却无所事事”和“积极创业者在何种情境下会开展更多创业拼凑”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景琳 《经济论坛》2010,(10):54-56
创业自我效能对创业意向和创业绩效有着显著影响,能够很好地预测创业行为。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对创业自我效能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国内创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基于创业自我效能的创业教育建议,为高校的创业教育实施提供新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交换和社会认知理论,以426名员工为调查样本,研究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内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以及这一机制中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与组织创业氛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内创业意愿有积极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伦理型领导与员工内创业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受组织创业氛围调节。最后,提出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伦理型领导者选拔工作,注意营造浓郁的创业氛围,领导在平时工作中应关注员工的心理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反刍思维是指个体经历负面事件后,重复思考过程细节的思维活动,与未来认知、行为及发展关系密切。在对323位具有失败经验的创业者进行问卷调研后发现:侵入反刍通过削弱自我效能感负向影响创业韧性;主动反刍通过强化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创业韧性;自我效能感在反刍思维与创业韧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社会支持不仅能够调节两类反刍思维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而且对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也具有调节效应。从创业者认知思维角度解答失败后创业者如何激发创业韧性的问题,不仅有助于丰富心理学与创业学相关理论,而且可为创业者将失败经历转化为创业经验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从工作繁荣视角切入,探索工作繁荣在创业文化与员工内部创业行为间的作用以及边界条件。通过对山东省176位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Bootstrap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作繁荣在创业文化与员工内部创业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资源警觉性和机会警觉性在员工内部创业过程中负向调节工作繁荣的中介效应。结论丰富了工作繁荣在内部创业领域的相关研究,补充了创业警觉性的消极作用研究,以及不同维度的创业动因研究,有助于指导企业开展复杂的员工创业实践。  相似文献   

8.
创业是经济增长的强力催化剂,也伴随着巨大风险与挑战,失败难以避免,失败后的再创业行为同样极具研究价值。以往对创业失败的研究大多将失败视为既定事实,分析失败的原因、影响、应对措施等,往往忽略创业者在失败发生过程中的遭遇对其后续创业活动的影响。基于此,从时间维度上将创业失败划分为失败实际发生前的失败预感和失败实际发生后的失败成本,结合创业者自我效能感,构建串联中介模型。结果表明,失败预感能够促进再创业风险决策,而失败成本会抑制再创业风险决策;失败成本、自我效能感分别在失败预感与再创业风险决策间起中介作用;失败成本和自我效能感共同在失败预感与再创业风险决策间的串联中介作用不显著。研究有利于丰富再创业风险决策理论应用范畴,也可为正面临失败困境或已经进行再创业活动的创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创业坚持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前提。作为复杂的决策行为,创业坚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探讨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和希望等心理资本对创业坚持的影响,以及内在动机和创业榜样发挥的情境效应。通过对我国202名创业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创业者的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和希望均能够显著促进其坚持创业;内在动机正向调节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各自与创业坚持的关系;创业榜样对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各自与创业坚持的关系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将个体因素(心理资本和内在动机)与环境因素(创业榜样)纳入同一理论框架,讨论其对创业坚持的影响,以期为创业坚持研究提供新颖和全面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梅强  顾加慧  徐占东 《技术经济》2020,39(3):169-179
在当前"双创"背景下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人格特质等理论,本文构建了以创业警觉性为中介传导的社会网络影响创业意向的概念模型。基于281份大学生样本,利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社会网络和创业警觉性对创业意向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警觉性在网络强度、多样性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主动人格和竞争意识特质正向调节创业警觉性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社会网络影响创业意向的潜在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对促进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Previous studies have verif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nd performance. However, the influences of a perceived ga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before and after launching a new venture have been neglected. This study applied the partial least square method to analyse the entrepreneurial behaviours and performance of 214 Taiwanese new ventures, and adapted the bootstrap re-sampling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variabl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entrepreneurial resource and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perceived opportunity, while the entrepreneurial resource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actual opportunity. The results further demonstrated that both the perceived opportunity and actual opportunity considerably influence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This study offered a research framework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gnition path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and suggeste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cognition of perceived opportunity by longitudinal method can be further evaluated. To improve performance, entrepreneurs should enrich entrepreneurial resources and allocate them appropriately, and heighten and maintain their alertness to reduce the perceived gap arising from recognising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相似文献   

12.
机会能力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新企业绩效,但是,已有研究未从双元性角度对机会能力在何种条件下能够更好地促进新企业绩效给出合理解释。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理论研究构建了双元机会能力与新创企业绩效间关系及创业导向调节效应的理论模型,并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陕西地区199家民营新创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利用型机会能力与企业绩效间呈倒U型关系;探索型机会能力与企业绩效间呈倒U型关系;创业导向对双元机会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不同维度的调节作用方向不同。研究结论有助于指导新创企业构建双元机会能力和创业导向战略以获取更好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现有创业经验学习研究文献,清晰地界定了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者经验、创业学习和创业自我效能的概念,划分其维度,深入探讨了创业者经验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机制,提出相关理论命题,构建了创业者经验-创业学习、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机会识别理论模型,为创业者经验实证研究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指出研究局限,并对未来创业者经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社会网络不仅能够带来物质等方面的硬性支持,同时也能够带来情感、心理、认知等方面的软性支持,然而这种软性支持并未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旨在探讨社会网络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构建了包括社会网络、创业乐观、新创企业绩效、创业环境和创业经验在内的理论模型,以142名新创企业者为研究样本,使用SPSS、AMO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对新创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网络对创业乐观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乐观对新创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乐观在社会网络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创业环境在社会网络与创业乐观关系间以及在创业乐观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和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创业活动面临着更高程度的不确定性,企业与顾客的互动、学习愈发成为影响创业成效的关键要素。以新创企业为研究对象,整合互动导向、创业学习与不确定性等理论,利用217份样本数据验证了互动导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创业学习的中介作用以及感知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阐释了互动导向转化为新创企业绩效的机理,并针对创业实践者提出行动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创业平台应具备何种认知以及如何影响在孵企业机会开发,是孵化资源利用率提升的关键。基于认知领域警觉理论,研究创业平台资源警觉对在孵企业机会开发(创新型和模仿型)的影响,以及意义给赋(直接和间接给赋方式)的多重中介效应。以入驻创业平台的在孵企业为调研样本,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创业平台资源警觉对在孵企业创新型和模仿型机会开发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意义给赋中的直接和间接给赋在二者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直接和间接给赋的中介效应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对于创业平台明确组织角色、优化服务,进而提升孵化资源利用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企业生存和成长与创业机会类型及开发方式密切相关,但对于如何进行创业机会开发以促进企业成长的研究甚少。通过对4家企业跨案例分析,探索商业模式设计与创业机会识别方式匹配如何影响新企业成长,研究发现:创业机会识别、商业模式设计能够通过发挥新企业优势、克服劣势提升创业绩效;商业模式设计与创业机会匹配对创业绩效有显著影响,不同匹配方式对绩效的影响不同;新颖型商业模式与发现型创业机会或创造型创业机会匹配均能产生较好的创业绩效;效率型商业模式与创造型创业机会匹配能产生较好的创业绩效,但其与发现型创业机会匹配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不确定。  相似文献   

18.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知识产权保护愈发成为企业以自主创新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制度保障,尤其对外部资源约束下“小而弱”的新创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创业导向与社会责任双重视角,以2014—2018年404家创业板企业为研究对象,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绩效的直接促进作用,并验证创业导向、社会责任在“制度—行为—绩效”链条中的转换机制及作用过程,揭示宏观制度因素对微观企业主体的双重中介机制,完善基于新创企业情境化的研究模式,为资源约束下新创企业战略发展研究提供更加辩证的实践视角。  相似文献   

19.
大学衍生创业是加速母体大学创新性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大学知识特性、创业导向、综合创业能力和资源禀赋状况都会对衍生创业绩效产生影响。基于实证调查数据,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大学知识特性、创业导向与衍生创业绩效间作用机理,结果发现:知识特性、创业导向都有利于大学衍生创业绩效提升;创业能力在创业导向与大学衍生创业绩效间起中介作用;资源禀赋正向调节创业导向、创业能力与大学衍生创业绩效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