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陈善昂 《中国外汇》2011,(13):41-42
2010年底以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因"财务报表虚假"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股价一泄千里,中国概念30指数5月份单月下跌13.62%。该事件发生的时点正值国内讨论推出国际板之际,因此,应当从国际市场比较,深刻检讨和反思中国股市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华尔街"铁律":市场决定一切美国华尔街至今已有22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自管理层明确表示支持金融企业上市以来,国内不少金融机构纷纷加快上市步代,争取早日进入证券市场,上市是我国金融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竞争环境变化的需要,对我国证市场的发育成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金融企业上市意味着风险的增加,而风险又主要来自于我国目前市场的缺陷,上市金融企业的经营压力,股介波动风险以及全球金融自由化背景下的被并购风险等,鉴于我国目前肆市场现状及金融企业的特殊性,信息披露制度的亚格制定圾实施显得尤为关键,近期出台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披露编报规则》对上市金融企业的信息披露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份以来,20多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或违规操作,被美国监管机构停牌或摘牌。近两个月,美国华尔街又悄然掀起一股中国概念股退市潮。  相似文献   

4.
事情的缘起2012年5月9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缩写:SEC)发布公告,起诉总部位于上海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德勤上海")未能按照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规定,向前者递交审计工作底稿,而这些文件与SEC正在调查的在美上市中国东南融通公司涉嫌财务造假的案件高度相关。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是美国在2001年美国安然、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等财务欺诈事件破产暴露出来的公司和证券监管问  相似文献   

5.
OTCBB本无罪,这场由OTCBB上市公司而引发的来自美国资本市场的洗礼,对于所有的海外上市公司都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公开、透明、及时、真实是永远不变的铁律。自今年年初开始的"黑旋风"袭击了众多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根据美国券商盈透证券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概念股曾一度受到境外投资者的热捧,然而自中概股在美国遭受集体退市风波以来,中概股一度陷入诚信危机。在美中国概念股主要退市方式包括退至美国场外柜台交易系统或粉单市场继续交易以及完成私有化主动要求摘牌等。2010年中国第一家在美上市企业绿诺科技被摘牌退市,2011年全年退市企业达16家,2012年25家在美上市企业宣布退市计划,  相似文献   

7.
黄湘源 《理财》2011,(2):70
近期,华尔街频频传来美国证交会(SEC)对中国公司在美借壳上市(亦称反向收购)情况开展广泛调查的消息。作为借壳上市的发源地,华尔街似乎开始不相信借壳上市,这对视赴美借壳为海外上市的不二之选的某些中国企业来说也许犹如晴天霹雳。有人不免会怀疑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别有用心的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创业板的建立为我国中小型企业提供了更加方便的融资渠道。然而,我国创业板相较美国NASDAQ市场而言还是个发展不成熟的市场。本文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规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在信息披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姚建萍 《云南金融》2011,(7Z):26-27
中国创业板的建立为我国中小型企业提供了更加方便的融资渠道。然而,我国创业板相较美国NASDAQ市场而言还是个发展不成熟的市场。本文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规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在信息披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洪卫东,北京宇信易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清华大学工学学士、EMBA,曾荣获"2012优秀董事长"、"十大金融科技企业杰出人物奖"、"IT渠道十大年度人物"、"中国金融IT企业精英人物"等奖项。由于部分在美上市公司涉及财务造假风波,美国中介机构借机大举做空中国概念股(简称中概股)等原因,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开始主动寻求退市,形成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私有化热潮。  相似文献   

11.
张民 《金融会计》2004,(5):63-63
2003年11月7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H股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在海外整体上市的国有金融企业。同年12月17日、18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纽约和香港上市。中国最大的两家保险公司先后上市,标志着中国保险业开始与国际接轨。保险公司上市后,信息需求者对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为吸引更多外国公司到美国上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做出决定,将放宽对外国上市公司从美国证券市场退市的限制,力图增加外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的兴趣,并缓解华尔街对股市监管过于严厉的指责。有分析人士猜测,这也许是美监管部门要为“萨-奥法案”“动手术”的先兆。  相似文献   

13.
信任危机考验在美上市中国概念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正遭遇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信任危机,企业质量良莠不齐、管理失范及与信息披露等相关的问题是侵蚀在美上市中国概念股的公众信任度的主要原因自2011年5月以来,美国股市刮起一阵中国概念股停牌风,至今余波难平。伴随着民间调查机构的指责、媒  相似文献   

14.
自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界人士一直没有停止对其原因的探究。目前,国内外大多将原因集中在美国金融机构过度创新、华尔街的贪婪、监管饥构失职等方面。但是,这种分析无法解释美国金融机构为什么会过度创新、华尔街为什么会贪婪、监管机构为什么会失职。其实,更为深层的原因是美国金融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诚,而后沟通     
如何在多家中国概念股遭遇信任危机的环境之下,提升美国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是眼下在美上市企业的主要任务之一。相比市值较大的知名企业,小市值公司在IR管理方面需要付出的可能更多。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发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7号-商业银行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上市银行应按双重标准披露,即除了披露按中国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与制度编制的法定财务报告外,还应披露按国际通行的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编制的补充财务报告,从已经公告的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发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2000年主报告来看,会计收益双重披露的结果存在过大差异,造成过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缩小过大差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使上市银行会计信息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双重视角对中央银行紧急流动性支持信息披露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紧急流动性支持信息披露不服从货币政策透明优于神秘的单一规则,中央银行应当根据成本收益原则来选择信息披露方式.通常而言,对存款类金融机构提供紧急流动性支持时,阶段性保密优于及时披露;对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提供紧急流动性支持时,及时披露优于阶段性保密.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2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人寿)在纽约和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在香港和纽约两地同时上市的国有金融企业,也是当年全球最成功的首次公开发行(IPO)之一。仅仅三个月后,美国Milberg Weiss律师行就以集体诉讼方式将中国人寿告上美国法庭。这起诉讼风波对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进程和前景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对上市金融企业完善公司治理、规范信息有着现实启迪和借鉴意义,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9.
2007年4月初露端倪的美国次级债危机于短短一年之内,在全球金融市场掀起了一场规模可观的金融风暴:股市下挫,美元加速贬值,众多著名金融机构和国际投资银行蒙受巨额损失……,对于中国来说,这场风波为我们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引发了我们对住房抵押贷款,衍生金融产品等诸多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金融机构"生前遗嘱"制度(Living Wills)可谓舶来品,2010年7月,美国通过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明确了"生前遗嘱"规则的适用条件和责任主体,要求资产规模超过500亿美元的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率先实行。2011年,英国金融服务局(FSB)就这一制度的框架设计和价值追求提出了基本构想。FSB将资产规模、复杂度、关联性、可替代性程度等作为金融机构是否设立"生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