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主要由家庭成员所有、控制或经营的家族企业,在全球企业总数中占到65%~80%;世界500强中,约40%的公司是家族企业(盖尔西克,1998)。在中国,自1978年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家族企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经济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开放后陆续建立的中国家族企业,开始步入第一次代际传承期。如何选好接班人,从而避免陷入“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衰亡”的怪圈,是中国家族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营企业与现代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最富生机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将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完成了原始积累第一次创业,有了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面临着如何向更高层次过渡,与世界一流企业进行竞争的第二次创业。民营企业要进行第二次创业,不仅要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比技术、管理创新更重要,制度建设为企业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而使企业可以实现更高层次的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家族式企业作为我国渐进式改革的主要创新力量,逐步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增长点。家族企业已表现出十分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家族企业的种种弊端以及“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衰败”的怪圈也困扰了我国的家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论述了中国家族式企业的现状以及现阶段限制家族式企业发展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家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和变革。  相似文献   

4.
浅谈民营企业如何对待第二次创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宣锋 《经济导刊》2000,(2):62-65
1978年,全国14万城镇个体工商企业者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夹着尾巴”为温饱而奔波20年之后,逐步壮大的民营企业所产生的效益与影响大大震撼了我国的经济界。1992年,民营企业的发展达到一个空前的高速发展时期,此时期以北京四通集团与温州企业为代表提出了“二次创业”的观念,在全国民营企业界迅速得到响应。本文以深圳华为公司为案例进行分析,探讨目前民营企业在“二次创业”中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以供民营企业参考。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公司)创建于1988年,从事现代通讯设备制造。通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已…  相似文献   

5.
国外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族企业(family business)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企业组织形态,也是全球当前最为普遍存在的、占据主流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据统计,目前我国内地80%以上的民营企业为家族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家族企业的比例也高达65%~80%。但自英、美的“经理革命”开始,主流经济学习惯于将家族企业制度视为一种与社会化大生产趋势相背离的、低效率的、最终将被取代的前现代古典企业形态,长期以来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缺乏细致的分析和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后,主流经济学开始修正对家族企业制度的歧视,为家族企业的研究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民营企业从改革开放之初,其创业历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次创业是改革之初到80年代末,这一阶段是民营企业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第二次创业在时间跨度上从90年代初到1997年左右,这一时期部分民营企业开始形成相对的规模经济。1997年至今可认定为第三次  相似文献   

7.
家族企业是以血缘关系发展起来的,家族内部成员占有很大比例,建立之初以其交易成本、履约成本、监督成本的节约具有明显的优势,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需要不断融入企业发展所需的大量人才,原有的用人模式弊端开始显现不足。目前大多数家族企业处于二次创业阶段,如果不能有效地与社会人力资本融合,突破家族企业自身的局限,就难以逃脱“一代创业、二代守成、三代衰亡”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转型与升级: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突破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湖北省民营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民营企业已成为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早期发展的民营企业来说的确面临着一个如何进一步发展或者说二次创业的问题——这是一道“坎”,跳过了这道“坎”,民营企业就会上升到新的层次。有鉴于此,深层探讨湖北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3位国内知名的民营企业家在杭州举行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论坛”上结合自身的创业经历,就家族企业改制、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和经营者素质等经济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一次沙龙式的精彩对话。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家族式企业作为我国渐进式改革的主要创新力量,逐步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增长点.家族企业已表现出十分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家族企业的种种弊端以及"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衰败"的怪圈也困扰了我国的家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论述了中国家族式企业的现状以及现阶段限制家族式企业发展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家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和变革.  相似文献   

11.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中国民营企业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成君 《经济师》2001,(11):10-11
从企业的生命周期来看 ,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已经渡过了孕育期、求生存期。目前正处在高速成长的初期。然而 ,由于外部环境的突变 ,使我国民营企业还没有来得及进入高速成长之前就有可能提前滑入衰退期 ,因此 ,民营企业必须进行企业规模、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实物形态等方面的蜕变 ,实现“二次创业” ,并以此获得再生。  相似文献   

12.
中小型家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并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民营企业中的80%为家族企业。中国的家族企业多是在创业初见成效,并正向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的中小企业。从全球的发展情况来看,家族企业并非终将衰败,而是大有前途。虽然中国小家族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但在向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下面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民营企业的“第二次创业”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机制的灵活以及初创者的冒险精神和抢先一步的商业意识。但中国的民企往往做不大、红不久。近年来民营企业经营者们反思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体现在遇到问题时不再采取那种倾诉式的内省,而是停下手中的工作,亲自到国外去进修、考察,寻找可能的答案。这可以看作是“第二次反思”,或是一种新形式的“企业再造”。一、民营企业为什么要进行第二次创业  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实质上是进一步提高层次的问题,是对早期发展起来的民营经济而言的。民营经济所以要二次创业,主要是由于当前的经济态势已经不同于民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营企业大部分属于准古典家族企业 ,正逐步向现代家族企业变迁。但我国民营企业不正常的大量“早夭”的现象表明 ,我国家族企业在向现代企业变迁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障碍。鉴于此 ,本文从我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形式、制度变迁实现的路径依赖、制度变迁的实现入手 ,对我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进行研究 ,以期对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孙寅贵 《经济论坛》1999,(20):12-15
曾几何时,一只小小的矿泉壶将刚刚走入市场经济的大半个中国“搅”了个沸沸扬扬。而今,在中国企业普遍面临“二次创业”的关键时刻,为警示自己,昭示他人,当年被众多媒体誉为“壶主”的“百龙”总裁孙寅贵先生以惊人的勇气重揭伤疤,检讨自己和“百龙”企业,深刻反思“一次创业”时期中国民营企业的普遍性弱点,理性剖析制度化管理在“二次创业”中的重要意义。读完孙寅贵所著的《总裁的检讨》一书,深受感动和启发,特摘编其中部分以飨读者作为一名矿泉壶主要生产厂家的决策人,我对矿泉壶这一市场的衰落以及由此引发的企业和产品的衰落负有不可…  相似文献   

16.
赖艳 《时代经贸》2014,(6):356-356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主力军,然而当初的创业家今天却已渐渐步入暮年,民营企业传承成为当下热点。本文立足于民营企业代际传承,探析其暗藏的机会,代际传承将是民企家文化创新的机会,也是进行二次创业的好时机。成功传承的新生代创二代们,将有机会在产业升级转型大背景卞,带领其家族企业实现一次创业后的另一高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家族企业的管理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民营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规模并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民营企业大多采取了家族企业形式和家族式的管理方法.家族企业在创业初期是高效率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走出了艰难的创业初期,进入了规模经营的大发展阶段后,又面临着种种难以超越的发展局限与障碍,迫切需要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8.
所谓家族企业制度是指财产由统一家族成员占有并经营的企业制度。这是家族企业的最基本特征。全世界大约有80%以上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在我国,家族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顽强生长、日益壮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化治理企业的主要特点在于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二为一,这样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创业初期是非常奏效的。这样的模式有利于降低成本,同时家族企业的血缘关系有利于风险共担。因为家族企业的主要成员有着相互的血缘关系,他们可以为共同的利益而不息自我牺牲,因为一旦企业失败,自己在这个企业所积累的资本就会丧失。家族企业能够从家族成员共有经历、身份及共同语言中汲取到特别的力量,往往是自觉地维护企业内部的权威。在更多的情况下,家族企业表现出一种团结一致、同舟共济的企业精神。但是,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和经济日益全球化,在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寻求扩大发展时,在企业向现代化、国际化和集团化的发展过程中,家长制管理模式局限和不足就会逐渐显现,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1)组织内部关系复杂。(2)创业元老居功自傲,易于满足,不科学的决策程序导致失误。(3)任人唯亲的用人标准和专断独裁的领导方式。由此可见,家族企业进行职业化管理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要求,是克服家族企业各种弊端,突破企业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实行职业化管理就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在我国民营企业中70%为家族企业--即采取家族化管理方式的民营企业.近年来,随着民营家族企业的浮浮沉沉,有关家族化管理方式的利弊成为经济学界讨论的焦点,本文认为家族化管理有利于创业,不利于发展,我国家族企业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20.
资本引领“三次创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如果说,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民营企业的“第一次创业”,而所谓规模经济则是“二次创业”的话,那么,对于许多叱咤风云的民企大老板来说.资产规模突破1000万元,或许已称得上形成相对的规模经济。但是,最近从资本市场传出的消息告诉人们,假如借助资本运作,民营企业完全可能在未来的“三次创业”中一跃而为三级跳远的健将。中国股市半年催生民营五大豪门,其中天通股份潘广通父子约14亿元,康美药业马氏家族约20亿元,用友软件王文京约44亿元,太太药业朱氏家族约80亿元,广东榕泰杨氏家族约37亿元(以上数字均按6月15日收盘价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