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现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政府间转移支付规模庞大且迅速增长,资金使用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与制约机制;均等化作用不明显;以"税收返还"为代表的无条件拨款具有非规范性和过渡性;省以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建设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规范转移支付的路径、完善省级与下级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与监督评价体系,进一步做好有关转移支付测算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2.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地区均等化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中能实现也是首先需要实现的目标,而合理的制度安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关键。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本文在分析了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制度、转移支付制度、主体功能区、户籍制度的基础上,通过界定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制度供给者的主导角色,提出建立多元化的供给体系推动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财政转移支付是协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手段,其目标是实现各地区间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大致均等。对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现状考察,系统分析现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财政转移支付是协调政府问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手段,其目标是实现各地区间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大致均等。本文对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现状考察,分析现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竹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制度保障,而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根据国际上通行的转移支付方式和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运行效果,当前,我们应弱化、取消非规范性、非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形式,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相结合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目标与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和目标选择 (一)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 财政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最早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庇古在1928年出版的《财政学研究》提出的,随着国家干预的加强,转移支付在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日益扩大,作用不断加强。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职责、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的框架下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各项补助、向上级政府的上解、共享税的分配、发达地区对贫困地区的补助等。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平衡地区财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因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建立起来的转移支付制度却未能有效地发挥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为此,必须完善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彻底转换政府职能,科学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减少政府级次,完善地方税体系,加快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制化建设,采取规范的转移支付形式.本文仅讨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问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8.
深化我国政府问转移支付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在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及对财政收支监督方面仍存在众多问题,尤其转移支付制度弊端更多,需要深化改革.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提出的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精神,笔者论述了深化改革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全面回顾了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历史、现状和取得的主要成就,归纳了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笔者认为: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是政府间事权财权划分不清的反映;而由行政主导、旨在加强管理和控制的改革方式,则是事权财权划分不清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根源。传统改革模式的弊端、财政改革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将指导思想从强化管理和控制转向在放权和约束间建立新平衡,即在向基层政府下放财权的同时构建对基层政府的新型约束体系,在扩大基层政府自主权的同时全面强化对基层政府行为的约束,以确保其资金使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体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资金使用节俭高效;并以此带动中央和省级政府行政与资金管理方式的改革,最终达到提高政府整体效能、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通过把地级市降格为与县级平行的管理层级,实行省直管县;通过由县政府直接管理农村社区服务机构,把乡级政府降格为派出机构,确立中央、省、县三级政府行政架构;(2)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导、两纵两横相交织的转移支付新格局,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既有差异、又能保障公共服务大体均等的政府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一、我国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发展分析目前,我国的横向转移支付还未上升到法律或法规层面。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并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对财政横向转移支付进行明确的规定。因而我国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和相应的法律规范。但是,中央一直以来都鼓励地方政府间的相互支援、对口帮扶。在党中央及国务院的倡导和安排之下,各省(市)、地区之间形成了一种非制度化的横向转移支付体系。从我国的实际来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主要体现在各种形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建议政府采纳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呼声越来越高。由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内涵出发,客观地阐述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越性,根据中国当前的具体国情及其适用条件,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暂时尚缺乏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乡一体化评析及公共政策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袁政 《经济地理》2004,24(3):355-360
对城乡一体化理论、概念及其形成背景作了讨论,对我国一些地方实施城乡一体化的结果作了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根据若干文献资料对我国一些地方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作了评价。并得出结论:从制度、机制角度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在实践中发生了概念性误偏,畸变成了物质环境布局的一体化,结果未能收到预定成效,反而影响了地方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了实施我国城乡一体化的若干公共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促进居民收入合理分配的财政支出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体系中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居民内部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扩大、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这些矛盾严重影响了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就财政支出政策方面研究,财政在均衡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规范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存在功能"缺失"。所以,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的手段,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基本公务服务均等化,以达到调整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著作权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证著作权人的正当利益的实现。以网页的特殊性为出发点,针对网络行为主体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和网络行为本身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对现有著作权制度造成影响,并结合实践具体的网页著作权侵权行为和发达国家针对相关方面问题所作的尝试,对我国网页著作权保护方面的问题及其解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国近十年来房产价格的总体水平呈现出持续攀升的原因和房产价格监督管理立法的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指出了我国房产价格监督管理实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构楚房产市场竞争机制和房产价格宏观调控机制来完善我国房产价格监督管理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作为分权化财政体制的组成部分,政府间转移支付在不同制度环境下产生的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中国自上而下的财政分权强调更多的是发挥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保证中央政府取得足够的财政资源,因此转移支付在很大程度上被用于弥补地方财政缺口,成为中央政府实现纵向控制的重要手段。改进中国转移支付体系的策略应当是进一步完善以公式为基础的分配标准,并在政治上可行的情况下促进均等化。  相似文献   

17.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本文从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撑和保障体系、投融资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人才开发和培养体系、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和机制、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等诸多方面,就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出若干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对地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单纯从经济和环境的角度去评价一个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往往会忽略旅游业的其他重要影响,从而导致评估的偏差。且目前国内通常使用的评估方法多采用一维指标体系,并通过数学模型得出评估值,这样做的不足在于评估时缺少客观的参照体系,也不易明确指出本景区在可持续发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在引入旅游综合产出概念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根据一个景区的实际产出,对照需要产出和潜在产出进行分项评估和综合测评的景区可持续发展测评模式。  相似文献   

19.
转移支付对中国省级政府财政努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 ideal scheme of 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 should be determined by equalization and efficiency with taking account of fiscal effort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this regard,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Chinese transfer system since the decentralized taxation system (DTS) starting from 1994. To begin with, we make numerical analysis on equalization in economic and fiscal aspects since the 1994 DTS reform. A Panel Data model is then developed to analyze correlations between each of three types of transfer and fiscal effort of provincial governments based on Chinese experience during 1994–2006. The authors further research respective situation of eastern, middle and western parts of China and finally draw a conclusion through the above analysis that the current fiscal transfer system does not tangibly contribute towards improving fiscal effort devoted by local governments. In addition to that, it even has a somewhat counter-equalizing effect.   相似文献   

20.
吕鹏 《经济管理》2006,(24):53-58
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记分法两个战略业绩评价系统是在传统业绩评价系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本文在总结两个系统对传统业绩评价系统所做不同改进的基础上,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对两者之间在出发点、理论基础、指标设计、适用条件、信息要求和激励机制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我国企业应当结合企业实际从中选择一种或对两者加以结合来构建自己的战略业绩评价系统.并提出在构建战略业绩评价系统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