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陈军亚 《北方经济》2007,(8):74-74,76
中国和韩国,作为东北亚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两个国家,从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发展非常迅速,贸易联系非常密切。本文在收集和整理1992年以来中韩双边贸易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用贸易贡献度和贸易依存度指标分析了中韩两国的贸易依存关系,指出两国的贸易依存关系存在不平衡的特点,并从进一步扩大两国的经贸发展、改善两国贸易依存不平衡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中美两国同为农产品进出口大国,但两国农产品贸易状况比较复杂,对中美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分析中国与美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现状基础上,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和美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贸易竞争力、贸易互补性、产业内贸易程度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农产品竞争性强,中国竞争力较差;双边农产品贸易在一些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而且兼有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特征.针对中美两国贸易特点,中国应在发展中美间农产品贸易中审慎把握形势、进行科学决策、合理安排政策.  相似文献   

3.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4月14日】朝鲜正在濒于崩溃或者即将濒于崩溃,这是白宫高层的一厢情愿。然而在中朝两国最大的贸易地点丹东,几乎没有人这么认为。  相似文献   

4.
《海外经济评论》2005,(50):34-34
美国总统布什5日指出,上月签署的美中纺织品贸易协议是一个重要的协定,为两国贸易增加了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5.
入世后中美经贸关系及走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的对外经贸关系中,中美经贸关系一直令人瞩目。这是因为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贸易伙伴,其在全球产出中约占27%,在世界贸易中约占18%;而中国则是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其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占5%。中美两国的对外贸易之和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达到了23%。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不仅对双方国家的经济增长、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增长都影响重大。中国入世后,两国双边经贸发展势头总体良好,但摩擦仍不断。中美两国经贸摩擦症结何在?其未来走势如何?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美韩经贸关系及双边FTA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颖 《世界经济研究》2006,(4):47-51,46
2006年2月6日,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宣布,美国将与韩国进行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谈判。这将对东亚的贸易和投资格局产生影响。美国是韩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场,目前的这种格局是因为中国与韩国贸易的发展超过了美国与韩国的贸易发展。美韩两国经贸关系密切,但两国间也有很多的贸易摩擦。通过签署FTA,建立自由贸易区能进一步扩大两国的贸易和投资,对两国产生的是净福利效应。美国除了要实现经济上的利益外,还有其政治目的,FTA是美国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美国要借助FTA巩固与韩国的政治和军事关系,抑制中国的影响。同时,美韩两国在通过FTA获得收益的同时,也要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7.
王岚 《南方经济》2016,35(11):59-80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要素的跨境流动赋予了贸易要素含量新的内涵。本文提出了符合全球价值链分工特征的贸易要素含量测算框架,并以中美贸易为对象对Heckscher-Ohlin-Vanek(简称HOV)定理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美双边贸易的要素结构并不符合HOV定理的预期,中国对美国的资本净出口大于劳动净出口,且二者之间的差距在逐渐增大。美国跨国公司的FDI和中美两国劳动生产率差异导致的中国(美国)对美国(中国)出口资本/劳动比的提升(下降)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中美两国劳动要素结构体现出显著的互补性。优化要素结构,提升中高技术劳动对中国出口增加值的贡献度,是实现中国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因子分析法,就中美两国的产业发展优势及两国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制造业各行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影响进行了研究。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纺织业相对于美国增长快速,技术、集聚及效益因子也略高于美国;皮革、食品、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造纸、塑料及橡胶行业表现出快速增长,具有较大的产业经营规模,但技术水平上相对于美国的产业处于劣势;石油及煤炭行业表现出一定的增长优势和技术进步,但是在产业规模和效益水平上落后于美国;而化学、金属制品、电气机械等行业各指标相对美国偏低。由此,我国对美贸易政策应是针对各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技术水平,加强中美两国优势产业的合作。  相似文献   

9.
利用因子分析法,就中美两国的产业发展优势及两国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制造业各行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影响进行了研究。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纺织业相对于美国增长快速,技术、集聚及效益因子也略高于美国;皮革、食品、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造纸、塑料及橡胶行业表现出快速增长,具有较大的产业经营规模,但技术水平上相对于美国的产业处于劣势;石油及煤炭行业表现出一定的增长优势和技术进步,但是在产业规模和效益水平上落后于美国;而化学、金属制品、电气机械等行业各指标相对美国偏低。由此,我国对美贸易政策应是针对各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技术水平,加强中美两国优势产业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下美国对华贸易救济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爽 《特区经济》2009,(7):81-83
中、美两国贸易量的扩大,导致贸易摩擦不断,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对华贸易救济措施影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本文通过美国对华贸易救济发展态势分析,深入探究其贸易救济动因及历史背景,并针对美国对华贸易救济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杨  郝刚 《亚太经济》2012,(1):53-58
当前,全球经济贸易竞争的重点由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国和美国服务贸易与投资关系尤其值得关注。文章分析了服务贸易在中美两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从规模和行业结构方面阐述了中美两国服务业贸易与投资的现状,及其发展对两国经济的影响,最后提出加强中美服务业贸易与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服务业最发达的国家,其服务贸易对填补货物贸易产生的巨额逆差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中国则是对关货物贸易的巨大顺差与服务贸易逆差并存。随着中国服务业开放“保护性安排”的结束,中关两国的服务贸易也会快速增长。本文通过对两国服务贸易RCA和TC指数的定量分析比较,指出中关服务贸易失衡是中国服务业竞争劣势的集中体现,并就此从宏观和中观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服务贸易结构是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现。通过采用服务贸易结构优化指数对日本和美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化历程进行了纵向的梳理和阶段性划分,进而对日本和美国两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发展阶段进行对比,指出两国在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规模空前的162亿美元的大单。还是取得的十几项重要成果,都不会让美国政府放松对中国的施压,用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的话来说:“我们欢迎中国报取得的进步。但是也将采取其他步骤来继续施压。以便更好地推动两国贸易关系的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中韩双边贸易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涂澄 《北方经济》2006,(6):76-77
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中韩两国进入了直接贸易阶段。此后。两国贸易关系发展非常迅速。远远超过两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增长速度。十多年来。中韩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许多明显的变化。产业内贸易比重不断提高。但两国的国际分工关系仍具有明显的垂直型分工特点。中韩贸易关系中。也存在着贸易不平衡、韩国对中国产品歧视性限制较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中美贸易增长呈加速趋势,最迟在1932年美国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对象国,中美贸易结构及其演化成为近代中国外贸结构趋势性变化的缩影。在尽可能囊括近代中美贸易的全部商品并重建贸易品三级分类的基础上,更为详尽准确的进出口贸易结构显示,近代中美贸易存在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两个相异的演化趋势。在1932-1934年之前,中美贸易结构一度呈优化趋势,两国处在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得以实现各自的比较优势和比较收益;在1932-1934年之后,中国未能在国际产业竞争中及时完成工业化,有成为资源出口国和工业品进口国的趋势,贸易结构优化的进程面临中断。从大国经济关系的视角而言,近代中美贸易结构及其演化展现出中国在近代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中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表现。  相似文献   

17.
浅议中美贸易的不对称依赖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贸易存在着不对称依赖,中国不仅高度依赖美国市场,而且还依赖美国的中间产品,而美国对从中国进口产品和中国市场的依赖性较小。这种不对称依赖形成的基本原因是两国技术禀赋的差异,导致中美双方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不同分工,降低了美国对中国的依赖,以及中美两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美元霸权地位以及中国对美元体系的依赖也是中美贸易的不对称性依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赵一宁  米钊 《中国经贸》2011,(10):22-22
中美两国的国际贸易前几年发展迅速。然而2007年以美国为源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两国贸易急剧下滑,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深直至今日。中国是一个对外依存度和储蓄率都较高的国家,并且近几年来不断持续双顺差。美国近几年来对外贸易均表现为逆差。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开始缓缓转型,加上2012年大选在即,美国为改善国内经济压力,贸易保护主义已经呈现。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结论:2012年中美双方的贸易情况不容乐观,冲突或将持续升温。  相似文献   

19.
白洁 《亚太经济》2015,(6):78-84
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的总体水平和世界定位对正在进行的多边服务贸易协定(TISA)以及区域贸易协定谈判(TPP、RCEP等)至关重要。文章在对Hoekman的频度分析法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对中美服务贸易开放度进行测算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中美服务贸易开放度差距不大;(2)美国战略型服务部门的贸易开放度较低,中国传统服务部门的开放度较低;(3)中美两国对跨境支付和境外消费的限制较少,对商业存在限制较多;美国对自然人流动限制较少,中国对自然人流动的限制较高;(4)两国对国民待遇的限制较少,对市场准入的限制较多。文章对该研究结论作出了合理解释,并从中挖掘出一系列有益的政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海关统计,1993年.中美双边贸易开始出现美国赤字的情况。此后.美国中国贸易的赤字额开始迅速增长。2007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超过1600亿美元。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指出:当一国对另一国的贸易顺差超过该国贸易额的25%-30%时.不仅会引发两国间的经济摩擦.更会引发政治危机和冲突。近年来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是经济贸易失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