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发展角度看,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以中国山东省为例,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如下: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各要素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存在差异;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与要素流动性的强弱及要素流动成本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影响要素价格动态变化的因素分析,研究要素区域流动过程中要素价格动态变化及均衡,指出要素流动对区域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影响。新型区域关系实质上就是通过要素的有序流动形成区域之间合作、分工及竞争,实现生产要素在区域整体上的基本最优配置。区域开发主要是由要素的非均衡流动实现的,要根据要素流动的机制与路径来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促进区域间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跨区域流动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区域流动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区域间贸易和要素流动规模的扩大,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程度,分散了区域性供给或需求波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冲击力,进而强化了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波动周期延长与强度下降的趋势.其次是要素流动规模的扩大不仅进一步拓宽与疏通了经济波动的区域间的传导渠道,而且提高了区域间经济增长与波动的相互解释力,增强了彼此间的因果关系和减弱了彼此间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形态与功能、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变化,而互可以推进区域经济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要素集聚作为市场经济下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其与区域环境、区域创新能力间的相关性表明,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和集聚既可以优化和改进区域环境,也可能给区域环境、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集聚中,应当高度关注人力资本的集聚。区域创新能力正是借由高端人才的集聚,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着强大的智力支持。因此,唯有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必由之路,以创新驱动和市场机制为主轴,同时发挥政府在要素流动和聚集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才能够真正实现整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驻马店人才发展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各类要素资源的支持.在驻马店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研究驻马店的人才发展环境,有利于实现人才资源向高效率领域的加速聚集,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由"追赶式"向"跨越式"转变.  相似文献   

7.
在界定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概念基础上,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构建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利用2000~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四个维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旅游经济非均衡程度是促进全国和三大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正向因素;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在全国以及东部和中部地区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作用减缓,而在西部地区仍然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产业结构水平仅在全国范围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区域制度环境还不健全,对旅游经济发展没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促进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需要贯彻执行分类指导的基本思想,实现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提高旅游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还需要协调旅游经济与其他第三产业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经济发展环境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重要的竞争力。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品牌,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抓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已成为各层各级干部的普遍共识。依兰县紧紧围绕创优法治环境服务经济发展这一要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积极构建法治政府,着力打造优良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建立环境综合成本指数(ECI,Environment Cost Index)综合评价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成本.本文首先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指标的主成分,再通过建立考伊克模型计算全国各省份GDP对环境污染因子的依赖程度,最后计算得到各省环境污染综合成本指数,对各省经济发展中的环境成本做出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0.
笔者基于环境污染的溢出效应以及要素的产出、替代弹性,引入内生化环境政策,构建以和谐生态为导向的企业价值模型,以此分析环境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及各个效应因子在其中的作用.通过数理分析与数字模拟发现,以征收生产税和加大污染税收惩罚为主的环境政策,既能刺激经济增长,更能抑制污染、改善环境;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的程度,取决于要素生产与溢出弹性的强弱对比及投入要素间替代弹性的强弱.笔者据此提出了两类最优均衡发展路径,以指导实现环境质量改善和经济增长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1.
在资源禀赋和基础设施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加强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建设,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从观念、制度、教育、监督等方面入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2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曾明确指出"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推动和谐社会构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而努力奋斗"。考虑到我国属于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就在于少数民族地区,基于此,提出数字经济环境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路径。建设"数字平台"载体,营造一流科创环境;发展生态旅游业,整合区域特色资源;打造特色农业经济,适应市场需求三方面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成就的综合性指标,在评价区域发展和考核政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不能准确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不能反映城乡居民实际享有的社会福利水平等重要缺陷.因此,有必要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具有全面、客观、可操作性的综合评价体系,来反映和评价福建省各设区市经济发展水平、质量、实效和后劲.  相似文献   

1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内核,以对经济发展方式的"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如何发展"等基本问题的新认识为出发点,以重视发挥政府、国有经济作用为特色,不断探索"为什么要转"、"转什么"、"如何转"等基本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答案于一体的有机架构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就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区域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因而,科学把握发展变化中的新业态,为区域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国家坚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加快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十一五”以来各地区经济发展格局仍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国家区域相关政策,从而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时期区域间发展总体协调,对深化区域发展的理论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破坏.本文运用非参数检验和典型相关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湖北省的自然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检验分析,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资本培育机制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任、合作、规范、网络、文化认同等社会资本要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成为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必要补充,并与其一起构成区域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应充分发挥区域社会资本因素的作用,并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融合在一起,使之形成一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合力。地方政府在关注区域内有形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入时,更应致力于社会资本的培育。具体而言,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法律规范,营造一个诚信的制度环境;加快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商会、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培育创新、信用、合作、开放的区域文化。  相似文献   

18.
论知识资源与西部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知识因素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因素,也是形成各国和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最重要因素。知识资源颐乏已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最关键就是要开发知识资源,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要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以理论论证的形式对资源转移效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做了论证.资源转移效应是一种不因人为意志而转变的市场行为,我们应该利用资源转移效应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经济的影响呈现不同特征的特点,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最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域流动,以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开放经济发展强调推动要素、商品与服务自由流动,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潮中优化配置区域资源,提升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在积极分享世界经济发展成果的过程中实现区域快速发展。西部内陆地区发展开放经济面临物流成本较高、综合配套能力较弱等制约。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开放开发协调联动。在开发中夯实开放的基础、优化开放的环境;在开放中拓展开发的领域,提高开发的效益,是西部内陆地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