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采用1996-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区域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从劳动异质性视角拓展要素替代弹性分析;并首次联合运用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过程分析来揭示要素替代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尽管三大区域各自的要素替代弹性变化显著不同,但要素替代弹性的增长效应却彼此具有一致性.其中,东部地区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明显地存在着0.805的增长门槛,只有西部地区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越过了门槛值,与区域增长具有尚不显著的正相关性而支持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三大区域的资本-技能互补性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都不明显;劳动-技能替代弹性则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增长效应,显示出各区域存在着人力资本红利.值得注意的是,与均衡增长路径上"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提高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的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不同,在考虑劳动异质性和技术非效率的前提下,中国地区增长更支持"劳动-技能替代弹性提高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的结论.文章为甄别新常态下的区域增长潜力转变、剖析要素匹配合理性及产业结构调整可行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估算200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要素替代弹性,实证检验农业要素替代弹性的空间差异及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农业要素替代弹性存在显著空间非均衡特征,其中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表现出自东向西逐渐弱化的“阶梯式”分布形态,而直接替代效应则呈现“核心—边缘”空间格局。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和直接替代效应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正向影响,且不同区域内二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有所差异。对此,提出始终坚持市场决定性作用、着力打造区域科创中心、贯彻落实“大协同和小差异”原则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背景下,借助SVAR模型检验了FDI、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内在机制。实证表明:我国经济与环境延续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国际道路,FDI短期刺激经济增长显著,同时也恶化了环境,长期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但FDI的溢出效应有利于改善环境污染。为了理论与实践上平衡FDI、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提出了调整经济增长极、优化外资质量和结构等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经济增长和工业污染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环境库兹涅茨(Kuznets)方程建立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之间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经济增长对工业"三废"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区域人口聚集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考虑空间因素后,经济增长对"三废"影响的差异性更加显著。控制其他解释变量后,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对工业废气污染的省际溢出效应和总效应都呈现类"N"型关系,与工业废水污染存在倒"N"型关系,与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呈现单调递增线性关系。最后,为长江经济带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进的菲德模型,分离出研发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分别讨论了研发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终识别出经济增长的动力。理论模型表明:研发的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而研发的直接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取决于在要素边际收益上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的相对大小;短期内,研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明确,但长期看,研发驱动经济增长,动力来自研发的溢出效应;应用研发始终促进经济增长,而基础研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明确;经济政策不会改变研发的溢出效应,但可以改变研发的直接效应,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基础研发的溢出效应和应用研发的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6.
通过改进的菲德模型,分离出研发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分别讨论了研发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终识别出经济增长的动力。理论模型表明:研发的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而研发的直接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取决于在要素边际收益上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的相对大小;短期内,研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明确,但长期看,研发驱动经济增长,动力来自研发的溢出效应;应用研发始终促进经济增长,而基础研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明确;经济政策不会改变研发的溢出效应,但可以改变研发的直接效应,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基础研发的溢出效应和应用研发的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7.
通过改进的菲德模型,分离出研发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分别讨论了研发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终识别出经济增长的动力。理论模型表明:研发的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而研发的直接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取决于在要素边际收益上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的相对大小;短期内,研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明确,但长期看,研发驱动经济增长,动力来自研发的溢出效应;应用研发始终促进经济增长,而基础研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明确;经济政策不会改变研发的溢出效应,但可以改变研发的直接效应,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基础研发的溢出效应和应用研发的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珠三角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根据溢出的途径将溢出效应分为投资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贸易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珠三角各市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以及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差别明显,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存在与否与城市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珠三角沿海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明显强于内陆腹地城市。最后为珠三角进一步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及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污染征税政策、清洁技术投资政策内生化,使它们随经济环境而相机变化,构建Hamilton动态优化模型,以发挥内生环境政策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优点。通过数理分析得到:污染税率累积增长是均衡增长路径(BGP)存在的前提;在内生环境政策的激励下,"清洁"型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以大于经济增长率的速度加速增长,从而抵消"污染"型自然资源负值增长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达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通过数字模拟进一步得到:要达到相同的经济增长率和环境改善率,相对于最优均衡(FBA)模型而言,分散竞争均衡(CDE)模型要求污染税率的增长速率更大、"清洁"型投入要素对增长率贡献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曾冰 《技术经济》2020,39(6):141-146,174
采用Super-SBM方法将环境因素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旅游经济效率测算框架,结合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分析2005—2016年我国省域旅游经济效率空间关联性及影响因素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环境约束下,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趋势,呈现出"东南热、西北冷"的分布特征,尚未实现网状结构均衡发展;我国省际旅游经济效率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作用。对于环境约束下旅游经济效率发展来说,人均GDP、技术创新、市场化、环境规制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路网密度作用不显著,外国直接投资(FDI)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影响因素的溢出效应来看,市场化、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积极间接溢出效应,但环境规制带来了显著的负向间接溢出效应,FDI与路网密度的间接溢出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巴格瓦蒂假说"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不是自然产生的,"溢出效应"是否产生以及"溢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东道国一定的经济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东道国的外贸政策.本文利用中国1982~2003年的年度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外贸政策体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产生不利的影响.其原因是我国外贸政策体制是以重商主义的"出口创汇"思想为基本指导原则的,这使我国的外贸政策仍属于一种保护型政策,因而不利于外商在华投资溢出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大都市区是城市群的增长极核与辐射源,城市群又是其所在区域的增长中心,研究大都市区的溢出效应及城市群的集聚与扩散特征有助于为区域发展决策与战略研究提供经验借鉴.以长三角区域为例,在“六普”分县人口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等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长三角城市群的集聚与扩散以及大都市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人口等要素资源向长三角城市群集聚现象显著,但在城市群内部大都市区外围区县形成新的集聚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在影响经济空间格局的各因素中,除要素投入、政策、集聚经济等因素外,区位条件也有重要作用;是否邻接大都市区这一虚拟变量通过了检验,除了说明区位条件具有重要影响力以外,也进一步证实了大都市区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陈媛媛 《当代经济科学》2011,33(3):67-73,126
本文首先参考Cahuc和Zylberberg(2004)以及Copeland和Taylor(2003)的分析,从理论上得到了劳动对污染品价格,即环境管制的交叉弹性,在数值上与污染品占总成本份额及排放强度成正比,在符号上取决于两种要素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共同作用。随后采用2001-2007年中国2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验证了交叉价格弹性为正,也就是说劳动与污染品是总的替代品,环境管制加强会促进就业上升;污染排放强度也确实会提高交叉价格弹性,这意味着污染密集型的重化工行业,环境管制加强所引致的就业创造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4.
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新常态下能源需求与资源约束增强的现实要求,而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波特假说"与"污染天堂"检验学界仍莫衷一是。在利用SBM模型测得各省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首先在环境规制视角下分析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间接效应;其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波特假说"与"污染天堂假说"进行检验;最后进行空间溢出效应探索。研究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看,环境规制、技术创新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波特假说"成立而"污染天堂假说"不成立;(2)在中等水平的外商投资省市,环境规制的"污染天堂效应"大于"污染光环效应"。在高水平的外商直接投资省份,环境规制的"污染光环效应"大于"污染天堂效应";(3)在中等水平环境规制下的省市,技术创新的补偿效应大于遵循成本的负效应,验证了"波特假说"。在高水平环境规制省市,"波特假说"不成立;(4)环境规制、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交乘项对周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表明地区污染企业只是转移而不是转型,局部污染改善将会殃及"池鱼"。  相似文献   

15.
在要素替代框架下,构建一个有偏技术进步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利用2000—2017年中国工业面板数据估计有偏技术进步对创新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资本和能源有偏技术进步对创新溢出存在显著负向效应,劳动有偏技术进步对创新溢出存在显著正向效应,而中间品有偏技术进步对创新溢出的正向效应不显著。进一步将要素替代弹性变量纳入模型后发现,当资本、劳动、能源和中间品替代弹性临界阈值分别高于2.864 0、5.234 1、6.453 2及4.163 9时,有偏技术进步对创新溢出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上述发现表明,技术进步遵循具有比较优势的创新资源,本质上有利于提升创新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土地资源约束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会受到土地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有研究是基于要素替代弹性为1的C-D生产函数,该假设并不符合现实经济世界中要素替代弹性各不相同的事实,本文选择二级三要素CES生产函数作为基础模型,度量可能更符合中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增长阻尼"。计量结果表明,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比没有土地资源约束的情形下降低了0.46%,是美国的1.91倍,土地资源"开源"与"节流"同举并重成为保证中国经济继续稳态增长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研发要素流动、空间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研究》2017,(7):109-123
本文旨在考察研发要素的区际流动,能否通过空间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在理论分析这一机制的基础上,本文以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研发要素的区际流动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这一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考虑不同形式的空间权重矩阵以及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以后,这一结果依然具有稳健性。本文结论为促进区域之间研发要素的合理流动,统筹区域创新发展,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CES生产函数的框架下提出两个命题,探讨了总要素替代弹性在地区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差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曾刚  耿成轩  翁旻 《技术经济》2021,40(2):56-64
基于区位熵指数描述了2012-2017年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格局,同时,将地理空间因素纳入面板模型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京津冀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利用偏导数矩阵的方法对空间溢出效应分解,分析了产业集聚和其他控制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第二,当前阶段,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回流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引致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为负,起抑制作用;第三,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集聚作用较弱,产业资源错配、缺乏协同共享机制现象明显;第四,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入、技术创新、外商投资等控制变量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镇化和金融投资对京津冀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韩菲  闫书淇 《经济问题》2023,(7):103-112
绿色生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环境保护税是促进企业绿色生产的有效手段。以中国环境保护税征收标准改革为自然实验,基于2013—2020年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贝叶斯时空统计方法考察了环境保护税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环境保护税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且在东部地区、工业发达及污染严重的地区作用显著。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环境保护税可能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路径影响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环境保护税法提供了实证支持,也为全面构建环境经济政策框架体系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