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经济出现了结构性失衡,经济增长过热、流动性过剩与投资过热之间相互影响。通过对经济增长、流动性过剩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经济增长过热与流动性过剩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主要原因。所以,实施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及继续推进汇率制度的改革,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问题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利用VAR模型对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股票与房地产)之间的传递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流动性过剩在相当大程度上推动了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资产价格的膨胀也会进一步助长流动性过剩。政府应从稳定汇率预期、扩大内需、完善金融市场等方面积极配合财政货币政策共同应对流动性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经济与金融的运行已经深深地为流动性过剩所困扰。本文认为贸易顺差及其产生的大量外汇占款并不是流动性过剩的根本成因,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带来的收入差距所造成的不合理购买力结构才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本质原因。我国日前主要采取中和手段抵消过剩流动性,而不是从根本上缓解收入不平等,这就决定了我们目前采取的方式不具有可持续性。解决我国目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思路有两条:短期要加大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以收缩流动性;长期必须缓解收入差距以及不合理的购买力结构,以从本质上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4.
货币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的共同特征,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与之相关。笔者认为,导致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外汇储备过剩、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银行流动性过剩三个方面,只有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才能最终有效地解决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促进经济健康稳定的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流动性过剩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全球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复苏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流动性。受经济失衡力量的诱导,这些爆炸式增长的流动性绝大部分都流入到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了解流动性过剩的成因、趋势及其影响,有助于找出解决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流动性过剩的存在会给银行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增加银行的竞争风险,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力。本文基于安全的视角,提出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过剩风险管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充裕的货币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金融资产的价格发生波动,而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又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和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因此,货币流动性对资产价格的影响不仅是货币政策执行者,同时也是广大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全面梳理了货币流动性及流动性过剩的涵义,并综述了货币流动性对股票类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最后运用IS—LM模型对这一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为货币政策的执行及投资者的资产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防止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经济应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流动性、流动性陷阱以及流动性过剩的内涵各不相同,流动性陷阱和流动性过剩在表现及成因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政府应对流动性陷阱和流动性过剩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各不相同。本文认为,当前我国既要化解流动性过剩,同时也要防止从流动性过剩转向流动性陷阱。  相似文献   

9.
治理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困境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投资过热、流动性过剩以及通货膨胀等表象问题,从紧的货币政策只能起应急作用。究其原因,这与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时间不长、市场广度与深度不够等因素有关。“新兴”加“转轨”是我国经济的基零特征,与之对应的是货币政策在对市场主体行为进行调控时,必然要受众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武胜利 《西部金融》2007,(10):73-74
以银行资金宽裕、放贷冲动较强为主要特征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己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近年境外资本,即大量"热钱"的涌入,是带动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产生和经济数据全面"低烧"的主要原因.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必须综合地运用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国际协调在内的各项调节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在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流动性过剩导致了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和极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本文认为,中国及新若市场经济体的流动性过剩是在一系列失衡的背景发生的,流动性由轴心国产生,通过汇率和利率机制经由国际收支渠道,向外围国传导,再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返回轴心国,多次循环中形成超额的世界货币供给,造成外围国的流动性过剩。本文认为,应从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促进汇率协调机制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等方面来缓解我国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2.
全球金融危机和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密不可分,美国货币利率持续13次调降之后又持续17次大幅提升,从低利率货币信贷扩张的流动性过剩到高利率的流动性紧缩,使宏观经济产生剧烈波动,前期低利率带来过剩的流动性,后期利率的提高造成巨量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由于美联储货币政策一贯秉持的"泰勒规则"指导原则没有纳入资产价格因子,致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失误。  相似文献   

13.
"流动性过剩"产生之后,必将对物价与产出、资产价格、经济福利、货币政策、金融危机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重要影响.流动性过剩的产生机制不同,开出的"政策处方"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了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快速复苏,但资产价格上涨的压力也再度显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流动性与我国资产价格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而脉冲响应函数结果也显示,流动性过剩出现后将伴随着长期的资产价格上涨,尤以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脉冲响应较为明显,债券市场的脉冲响应则相对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应对流动性过剩的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认为调整存款准备金、调整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还有见效的空间.为了抑制流动性,应合理搭配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疏导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完善和创新社会体制.  相似文献   

16.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流动性过剩是内外经济结构失衡的结果,却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陷入两难困境。本文从调控目标、调控工具、调控机制分析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困境,指出在短期内增大人民币浮动的区间、多种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是缓和矛盾的办法,从长期来看,还要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入手。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发展伴随着流动性不足和流动性过剩的交替循环,有关流动性问题的研究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研究的热点。自2005年以来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已经引起理论界的极大关注,国内学者对流动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的阐述,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流动性在我国的表现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指出我们解决流动性过剩除了传统使用的“堵”的方式外,关键还在于疏导,用好过剩流动性促进我国金融深化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快速增长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既促进了我国经济较快增长,同时也带来不少新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升值趋势。考虑到各种现实因素,我国会采取小幅、渐进式的升值步伐。在我国现行结售汇制度下,央行被动投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导致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严重过剩,造成信贷失控和投资反弹,加大了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的压力,货币政策也处于被动局面。今后,我国要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控制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合理调控货币供应总量,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真正起到以货币政策手段熨平经济波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0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存贷差持续扩大,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长期高企,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过剩问题凸现。流动性资产过剩引发货币市场利率和存款利率倒挂,商业银行收益率下降。本文从存款和贷款两个角度探讨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分析了外汇占款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剥离等多个因素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要解决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最根本的是开展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市场创新和转换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等。  相似文献   

20.
近段时期以来,囿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物价波动、人民币升值以及经济增长趋缓的压力开始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焦点所在。长期以来,宏观领域积累的流动性过剩实际上是对我国货币供求非均衡——即超额货币现象——的反映,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角度,通过对货币供给与物价和产出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和检验,指出了目前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的困境,并针对这些问题就提高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