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中国广义货币M2增长19%,新增人民币贷款7.92万亿元,CPI增长3.5%,都突破了年初确定的政策目标。中央银行综合运用政策工具,在引导商业银行均衡放贷、加大金融对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努力。突出问题主要是:超发货币、资产泡沫、通货膨胀指标、信贷规模控制与银行盈利冲动之间矛盾、中小企业融资等。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建议实行稳健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投放;严格控制通货膨胀;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力度;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遏制国际投机资本冲击。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当前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递机制、成因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研究表明,当前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包括成本输入型通货膨胀和货币输入型通货膨胀;其成因包括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我国不合理的汇率管理体系和对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的缺失等;应对措施包括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改变目前人民币汇率政策,争取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等。  相似文献   

3.
利用机制转换法,构建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可信度检验模型,实证检验1978—2006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结果发现,可信的反通货膨胀政策能够更有效地降低经济主体的通货膨胀预期,帮助货币当局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标,但是可信度较低的政策将增加货币当局控制通货膨胀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通货膨胀是财政金融理论中与现实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问题之一.现今人民币贬值,物价上升,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货膨胀初现苗头,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进一步增强.因此本文介绍了通货膨胀的基本含义,系统地阐述了通货膨胀的成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治理通货膨胀的办法措施.即我国应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币值基本稳定,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同时还要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多种政策手段对物价上涨进行综合治理,消除民众对物价上涨的恐惧心理和通货膨胀的预期.使我国经济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人民币不断升值、通货膨胀压力显著。为稳定汇率和抑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实施了积极的货币冲销政策。短期内,我国货币冲销在遏制信贷增长率和货币乘数等方面的效力是显著的,但长期内,冲销手段的制约因素及其负面效应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利率上升、汇率升值和经济滞胀,冲销效力将逐步减弱、消失,难以实现稳定汇率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双重目标,不具可持续性。为提高货币冲销效果,对货币冲销本身及一些相关环节进行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经济政策、汇率变动和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的增加没有引起通货膨胀,广义货币供给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由负逐渐转为正,说明货币供给量对通货膨胀的正向影响存在较长的时滞,提高利率可以在短期内缓解物价上升的压力,经济增长通常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即人民币升值)可以起到控制物价上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星媛  杜芸 《江苏商论》2011,(10):19-20
通货膨胀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文章对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间的我国外汇储备、狭义货币供应量、准货币与CPI四个指标进行了实证分析,旨在找到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首先进行ADF检验,然后建立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进行协整检验,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外汇储备、狭义货币供应量、准货币与CPI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其中准货币增长对通货膨胀起反方向作用。据此,对抑制我国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我国在开放经济下通货膨胀的货币传导途径,指出以稳定名义汇率和强制结售汇制度为特征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对通货膨胀自我积累的推进作用;然后分析在外资流动的不对称性情况下外资流入、国内名主利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联动性,以及作为反通货膨胀工具的冲销政策的有限性;最后讨论了基于斯旺模型的政策搭配理论,指出在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方面,应进行以形成可持续国际收支汇率和意愿结售汇制度为目标的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9.
宫兆辉 《中国市场》2011,(9):108-109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十二五",经济改革将进入"激流区"。国际经济阴晴不定,国内经济面临通货膨胀预期压力、收入分配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等诸多难题。本文就防止通货膨胀,保民生福利;合理分配收入,共享发展成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大部分国家都实行通货膨胀单一目标制的情况下,我国仍坚持多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通货膨胀的记录得到改善,我国多目标的货币目标依然冲突不断。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再次选择了首要保持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结果造成了我国2011年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但由于我国正处于改革期,通货膨胀目标制并不适合我国的情况,央行要采取其他措施来锚定公众通货膨胀预期。  相似文献   

11.
稳中求进是经济工作总基调,稳是基础和前提,进是取向和目标,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当前价格改革仍然面临着要素成本上升推动价格的刚性上涨、农业基础薄弱影响农产品价格稳定、形成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依然存在、国外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等问题,决定了价格改革必须在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行。价格改革坚持稳中求进,应在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搞好农产品价格管理、解决事关民生的价格问题、改善价格宏观调控等方面取得突破,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价格环境。  相似文献   

12.
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车圣保 《中国物价》2006,(2):20-22,26
原材料、能源来自于可耗竭的自然资源,由于它的可耗竭性、不可逆性以及可替代性下降.其价格呈现长期上涨趋势,这次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就是自然资源价格的急剧上涨..原材料、能源价格以一个传导系数对价格总水平产生影响。吸收和减弱原材料、价格上涨对通货膨胀的压力的措施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经济的物耗系数;使用宏观经济政策的关键是控制通货膨胀预期,抑制价格上涨的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通货膨胀不会在经济复苏的初期、高失业率持续以及生产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发生.并论证了现阶段货币供应量加大以及经济刺激计划也不会导致通货膨胀,最后提出引导房价回归理性成为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重大影响,2010年我经济虽然保持高速增长,但外汇储备大幅增加,货币及信贷的供应量也快速增长,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加。本文就我国现阶段经济情况、通货膨胀特点及成因作简要的分析,同时提出通货膨胀的相关应对政策。  相似文献   

15.
通货膨胀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之一,对通货膨胀进行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本文从AS-AD模型出发,运用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模拟我国1992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二季度的通货膨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通货膨胀率的主要因素是货币供应量和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鉴于此,需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等一揽子反通货膨胀政策,以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6.
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0.6%,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1个百分点。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经济运行结果好于预期,经济增长从偏快转向过热的压力略有缓解,但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向全面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还依然存在,特别是生产资料价格涨幅明显加大,进一步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从发展来看,后期生产资料价格总体仍将保持明显上涨的走势。  相似文献   

17.
万莹 《致富时代》2010,(9):18-19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一种新型的货币政策理论框架,它在减低通货膨胀水平、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和经济增长、增强中央银行透明度和责任度,提高货币政策和中央银行的可信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我国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满足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相关条件。但可通过对货币框架政策的调整,来逐步向通货膨胀目标制靠拢。  相似文献   

18.
近一段时间,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加大,已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也给我国政府带来了一定程度压力和负面的影响。虽然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国际和国内因素的影响。我国应加强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适度控制和把握货币发行量;对大宗商品要实行积极的干预政策,建立健全应对物价波动的常态机制和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和加大对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力度,积极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从而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维护和平稳定的社会局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流动性、虚拟经济与通货膨胀进行了理论分析,由于虚拟经济的流动性储备池功能,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存在复杂的理论关系,进而分析了国内由于双顺差导致外汇占款增加引起的流动性膨胀和通货膨胀的逻辑。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积极扩大国内的虚拟经济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来解决国内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借用金融系统稳定性分析中广泛使用的工具——宏观压力测试法来探讨我国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在相关经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离出的替代效应,构建了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度量模型,并利用经验分析方法分析了宏观经济因子对我国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的影响,提炼出了影响通货膨胀承受力的最主要宏观因子,即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和汇率变化率。依据情景分析法,对我国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进行了压力测试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贬值有利于提高居民通货膨胀的承受力,货币供给量的加速增长则会削弱居民通货膨胀承受力。最后,结合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