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要求我国企业必须相应地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企业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的国有商业银行,无疑也应服从这一要求。文章对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证了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是解决当前主权制度缺陷的唯一选择,并提出了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有关软预算约束的文献都认为,计划经济的根本特征是国有部门占支配地位.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破产威胁不可执行,以及国有商业银行享受国家信用支持、再贷款与再贴现上或明或暗的优惠,使得国有商业银行都缺乏财务约束,即转轨时期的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软预算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1978年开始,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10年后,东欧和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也加入转型的行列。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选择了一条与中东欧国家和前苏联不同的道路,改革方式选择的不同必然导致不同的改革结果。把中国改革和其他转轨国家之间进行历史和当前情况的对比,对于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产生了社会成本的付出,这是经济转轨的必然。当前,社会成本主要表现在改革过程中国企经济效益下降、大规模失业下岗、通货膨胀、收入差距拉大等诸多方面,以及转轨时期利益主体碰撞产生的磨擦成本上。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认识如何降低社会成本和提高社会对转轨成本的承受能力,推动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是以资本运动为基础的。资本运动是资源配置效率的保证。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资产再资本化的过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盘活资产,都是为使固化形态的资产日益转化为证券形式和资源配置日益以证券为媒介进行融资。  相似文献   

6.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随着改革的深入,银行业风险也日益显露,并开始危及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因此,对银行业进行有效监管迫在眉睫。应分析我国银行业风险的形式,根源,借鉴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有效做法,构建我国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7.
分权并不简单地与某一特定的经济体制联系在一起,但就自身性质而言.分权却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悖的,这就决定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推行分权化改革必将破坏计划经济集权的体制基础。分权与市场经济体制具有相容性,使得在市场经济中成功地进行分权化改革至少具备了理论上的可行性。在新旧体制并存的转轨时期.为了分权化改革的成功,我国应注意处理好分权、计划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200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各行在总行层面上的改革已热烈展开,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项内部改革措施在众多的基层机构向纵深推进和贯彻落实情况,以及如何避免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上热下冷等现象,决定着改革的基础是否牢固、公司治理机制是否得到真正完善,也在较大程度上决定改革的成败。本文对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改革进展、推进、落实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反思,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转轨的绩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选择的是一种较为稳妥、谨慎的转轨方式——渐进式改革。中国之所以选择渐进式改革,是 由我国客观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所决定的。这种独特的转轨方式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是转轨时期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重中之重,对股改效果的客观评价影响着下一步改革。通过对已有文献的评述,我们发现国有银行问题带有浓厚的历史和制度色彩,不能简单地比照某一个国家的经验来评价股份制改革。为了完整地评价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效果,本文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综合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为分析、发现并解决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中的问题提供了可行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代表和主体.大力发展表外业务以拓展业务范围、增加收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是一种现实而必然的选择.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差距很大,需要推动经营观念、管理制度、营销策略等多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结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在不同程度的完成和进行着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在这一过程中,抵债资产和自办实体是处理的难点,也是国有商业银行以往经营管理过程中积累的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抵债资产和自办实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它们对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的影响进行法律分析,试图找出相应对策,解决问题,以期帮助国有商业银行顺利改制和上市。  相似文献   

13.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我国金融服务业进入全面开放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策略.其中的股权定价问题是这一改革过程中关注和讨论的重要问题,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观点.在境外战略投资者与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权议价的过程中,存在着影响溢价和折价的多种因素,最终价格的确定正是双方通过多种因素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我国金融服务业进入全面开放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策略。其中的股权定价问题是这一改革过程中关注和讨论的重要问题,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观点。在境外战略投资者与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权议价的过程中,存在着影响溢价和折价的多种因素,最终价格的确定正是双方通过多种因素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后恢复和设立了四大专业银行,打破了中国人民银行一统天下的格局。专业银行成立后,朝着实行独立经营、企业化管理的方向迈进。国有商业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的主体,加快其改革步伐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标志着中国银行业向建立现代商业银行体系的目标迈进。由于自身还存在许多缺陷,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还需要继续推进和完善股份制改造。  相似文献   

16.
银行的改革进行了二十几年,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却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两阶段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与国有银行之间的利益博弈行为,阐明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之所以仍然不断涌现,是由于政府对银行产权份额的过多控制而导致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彻底的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完善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议,以便从根本上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不同思路和途径均涉及银行规模经济问题,但国内理论界对银行规模经济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因此就银行改革问题提出的许多建议和对策往往缺乏坚实的理论和实证支持。这就需要在广泛借鉴国内外对银行业规模经济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对揭法对中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现状进行考察,其实证结果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显著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轻微的规模不经济,这一结论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2000-2009年中国14家商业银行(4家国有银行和10家股份银行)有关数据,首次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进行测度。测度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利润效率总体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且银行间差别较大。相对于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平均利润效率在2003年存在一个低位转折点,而在2008年存在一个高位转折点,本文对此解释是,在应对金融管理体制改变与西方金融危机冲击过程中,国有银行相对于股份银行体现出更强的适应性与稳健性;这一结果在现有文献中并未得到充分地体现和说明。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人力成本差异及其原因、竞争行为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股份制银行的产权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与商业银行的“契约性质”更加相符,人力资本的成本弹性系数显著低于国有银行,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明显高于国有银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治理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框架,具体体现在治理中的政府干预、党组织的监督职能、传统文化对治理的深刻影响、独特的内部监督机制等方面。然而国有商业银行还存在国有股份“一股独大”、内部监督机制存在缺陷、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治理模式有待改进、缺乏法治环境和治理文化、外部治理环境与内部治理难以匹配等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改进有赖于逐步改革股权结构、完善内部监控制度、转变治理模式、发展外部市场要素、加强法治建设和培育治理文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