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作为重要任务。为进一步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国务院在1994年制定并开始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提出,用7年左右时间,也就是到2000年末,力争基本解决8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几年来,国家为此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慧丽 《企业导报》2009,(3):132-132
从不断提高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的建议。在以后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我国还应该根据现阶段的情况,不断完善现有的扶贫政策,对贫困的标准等一系列的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确定。  相似文献   

3.
促进中部崛起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统筹区域发展而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中部地区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其贫困人口总规模虽然低于西部地区,但密度较高,2004年中部地区这一指标是西部地区的4倍。因此,加快中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是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重要方面。为此,有必要分析研究中部地区农村扶贫开发的难点,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以加快中部贫困地区的发展从而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一、中部地区农村扶贫开发的难点除西部地区外,中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  相似文献   

4.
党和政府针对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提出扶贫开发,最终解决和消除贫困的一项举措。但是西部贫困地区深层次矛盾依然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位于陕南地区的汉中市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艰巨。本文从汉中市扶贫现状着手,分析指出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着重从农村金融支持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建国至今,我国的扶贫手段经历了传统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向参与式扶贫变迁的过程,扶贫目标由单纯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转向发展能力的培养.但农民对于扶贫的认知与国家政策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从场域-惯习理论出发,探究农民对扶贫开发的认知相对滞后的原因,认为农村场域和惯习共同型塑了农民对扶贫开发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实施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迅速下降,在世界贫困人口的比例从25%下降到2.8%,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当前我国人均GDP水平超过了3000美元的门槛,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期,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敏感期,如果不解决好低收入人口的问题,很可能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7年的1478.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由30.7%下降到1.6%.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成效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扶贫开发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解和消除贫困,实现全省的共同富裕,是实现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历史任务。扶贫开发工作以来,辽宁省的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贫困现象得到明显缓解,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9.
石漠化是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建设最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已经给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危害,严重影响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治理石漠化已刻不容缓。文章在分析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推进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闲村脱贫致富步伐,省政府决定,在前几年开发式扶贫的基础上,2005年又确定355个贫困村实施开发式扶贫。为了解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的基本情况、扶贫资金来源、使用与扶贫成果,辽宁调查总队对1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55个项目村、1775个农户(355个村每村抽选5户)实施了监测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辽宁扶贫资金使用投向合理,效果显著,农民对扶贫开发工程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7,(7):258-259
面对日益加快的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以及不断走向多元、开放的社会转型,推进扶贫开发、彻底摘掉贫困帽子日益迫切,已成为贵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举措。作为一项社会公共治理工程,推进扶贫开发,一要靠政策,二要靠市场,必须将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与政策机制的宏观调控功能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社会公共治理的"善治"。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陕西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实施的第十个年头,也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第十个年头。本文拟就陕西省十年来扶贫开发工作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影响农村贫困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明确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探索今后10年的扶贫政策和机制措施,以期对我省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低保制度背景下农村扶贫开发的功能定位及其发展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学术  熊辉  刘楠 《经济界》2010,(3):76-81
中国农村在反贫困领域已经进入了“两轮驱动”(低保和扶贫开发)的历史阶段,这在客观上要求必须对扶贫开发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机制进行重新认识和设计。本文在回顾农村低保制度出台背景和实施过程并展望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低保制度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潜在影响,对低保制度背景下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功能定位进行了重新认识和界定,并据此初步设计了“发展型”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6,(31):3-5
贫困问题,始终制约着云南藏区人民实现全面小康。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新理念的视阈下,通过分析发展新理念对云南藏区扶贫开发的意义,梳理制约云南藏区发展的影响因素,探索云南藏区扶贫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扶贫开发经历30多年的持续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社会事业水平不断提升,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减缓,县域经济有了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十五”期间,四川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但是,由于目前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如期实现省的10年扶贫“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扶贫工作亟需创新思路、创新体制、创新方式。一“、十五”的绩效评估四川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以来,扶贫开发工作成绩突出:一是全省农村贫困人口继续减少。5年中有459万人摆脱了贫困,其中解决了126万人的温饱问题,改善了333万低收入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绝对贫困人口减少速度为40.83%,高出全国的14.53个百分点;低收入人口减少速度为45.43%,高出全国的13.55个百分点;绝对贫困…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艰苦努力,我国的农村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降低到2006年的2 148万人。随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扶贫开发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特别是农村返贫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扶贫开发中的重要难题之一。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农村返贫问题,对巩固我国扶贫开发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标:借鉴马克思及西方产权理论主要思想,研究揭示中国农村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制度选择及经验。研究方法:基于产权理论对经济事实进行逻辑推演,并采用1978~2012年中国农村统计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农村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主要体现在农村资源(土地和人力)的产权制度改革上,由此形成的资源产权激励效应和正向扩散效应,正是中国农村人口发生大规模减贫的最重要原因及主要经验,并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部分。研究创新:本文基于产权理论的研究为减贫提供一个新的微观制度视角解释。研究价值:总结提炼中国农村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一般性理论经验,对今后减贫事业推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光南 《中外企业家》2014,(2):240-240,247
破解县域经济发展困境是政界、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探讨了云南省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以及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机遇背景之下加快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之上从区域发展、产业结构以及政府财政支出等方面提出了支持云南省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若干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贫困始终是人类的大敌,扶贫开发是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时期都必须面对的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总人口第一和贫困人口第二的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30多年,为减缓和消除贫困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的成功经验表明,扶贫开发只要上升到国家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