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直以来,经济学中有"经济人假设"一说,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支持利益原则和效率原则,即决策者在行动中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目的以及决策者追求以最小的代价去获取最大的利益.虽然不能完全认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是"人都是利己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市场上还是存在的.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内部人)利用其控股地位占用上市公司资产、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侵犯和掠夺中小股东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屡见不鲜.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中小股东?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经济学中有“经济人假设”一说,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支持利益原则和效率原则,即决策者在行动中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目的以及决策者追求以最小的代价去获取最大的利益。虽然不能完全认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是”人都是利己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市场上还是存在的。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内部人)利用其控股地位占用上市公司资产、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  相似文献   

3.
“一股独大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重大阻碍。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防止控股股东以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内幕交易等各种手段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我国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4.
“一股独大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重大阻碍。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防止控股股东以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内幕交易等各种手段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我国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以股抵债”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英 《市场周刊》2004,(12):68-69
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大股东或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直接侵害了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导致一些上市公司陷入经营困境。研究通过对”以股抵债”这种以纠正控股股东的侵占过错行为为前提的债务重组方式必然性、优缺点、定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股抵债”是目前解决在我国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产生的控股股东长期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雪昆 《商场现代化》2006,(20):313-314
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由于其市场化的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强烈的利润最大化动机,在我国证券政策和证券法律都有待完善的大背景下,使其比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大钻政策和法律的空子,甚至为利润最大化不惜违反法律,从而破坏我国证券市场的公平竞争机制,损害国家和中小投资者利益。本文从三个方面谈这个问题:1.我国证券市场上非流通股股东对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剥夺不应该继续下去。2.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导致的问题。3.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的私有非流通股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不完全非合作博弈的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军伟 《财贸研究》2006,(6):94-100
频频发生的上市公司违规实际上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博弈的结果。违规上市公司涉及的利益主体主要是控股股东、中小股东与监管者,他们之间的博弈是不完全、非合作博弈。本文建立了违规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监管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发现了影响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违规概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制度安排、违规成本与监管力度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治理结构、立法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实施对监管者监管等有效治理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田敏 《商场现代化》2007,(13):395-396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导致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弊端,上市公司控制股东损害公司和弱势股东利益事件频繁发生。本文认为,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下,我国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控股股东或大股东恶性掠夺中小股东利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立法对控制股东课以诚信义务,是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必然选择。本文还提出,我国可引入控股股东债权劣后受偿制度和表决权信托机制,以加强对控制股东违反诚信义务的规制。  相似文献   

9.
张倩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1):158-159
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时间不长,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还不完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的现象屡见不鲜,控股股东利用各种方式掏空上市,对我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发展都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因素作回归分析,得到相关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胡萌萌 《商》2013,(18):132-132,131
在我国,控股股东滥用对上市公司控制权对中小股东权益进行侵害的情况长期存在,这里既有由于特殊的股权结构、制度环境、缺乏完善的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法律制度等客观因素,又有中小股东在信息能力和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选择“搭便车”的主观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益输送行为的方式并提出了对控股股东利益输送行为治理的对策,目的是为了降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使上市公司业务独立性进一步增强,保护我国中小股东的权益,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任何人投资上市公司都要承担投资风险,而且风险不可能由法律来消除,市场也只能尽可能的维护公平,而且小股东承受的风险会更大,因为存在信息总是存在不对称。因此上市公司成立监事会,其初衷是为了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不被损害,因为在一千多家上市公司里,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利用信息不对称来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如利用关联方关系,通过上市的子公司筹得的资金以各种名目为控股母公司所用,包括关联交易,关联借款等。监事会则正是基于出现的这些情况提出来的一种制度,成为法人治理结构的一部分。我们国家公司法主要适用的是大陆法系,其中规定,上市公…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通过各种"掏空行为"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侵占的现象十分普遍,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文章主要是通过构建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来分析控股股东在实施利益侵占行为时会面临来自与其利益不一致的组织或个人的博弈行为,在此基础上探讨对控股股东的制衡机制,提出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治理举措。  相似文献   

13.
"掏空"(Tunneling)是Johnson等(2000)首次提出的概念,其含义是指能够控制公司的股东为了自身利益将公司的财产和利润转移出去的行为。我国也出台了相应法律抑制控股股东掏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但掏空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依然猖獗,本文将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现状,并与西方国家进行对比分析,从内部治理、法律原则、监管现状、制度环境等方面分析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股份回购对我国国有股减持、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在我国对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不完善的环境下,股份回购容易增加内部交易和市场操纵风险的可能性,从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完善我国股份回购中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应改革流通股股东表决模式;强化控股股东及董事在股份回购中对中小股东的诚信义务;完善公司法中关于股份回购的法规,以规范股份回购行为,使其更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立成 《商业研究》2001,(12):89-90
公司不仅是大股东和经营决策者的公司,同时也是中小股东和相关利益者的公司,公司是各相关主体利益的聚焦点,目前一般公司治理制度的设计主要是有利于大股东和经营决策者的利益,而不利于中小股东和其他相关利益者利益的保护。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由于国有股东和国有法人股东是主要的控股方,因此中小股东和相关利益者的保护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6.
俞红燕 《商》2014,(23):147+102-147
超能力派现的股利政策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被作为控股股东利益输送的一种途径,严重侵犯了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试通过对建发股份的案例研究分析超能力派现现象,研究大股东怎样利用超能力派现这一工具转移现金,造成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商》2014,(23)
超能力派现的股利政策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被作为控股股东利益输送的一种途径,严重侵犯了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试通过对建发股份的案例研究分析超能力派现现象,研究大股东怎样利用超能力派现这一工具转移现金,造成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引入市值考核促进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海东 《现代商业》2007,(36):25-26
在上市公司中引入市值考核,在公司管理层中运用股票期权这样的激励机制,保证公司控股股东、管理层和中小股东目标一致,对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何海东 《现代商业》2007,(30):25-26
在上市公司中引入市值考核,在公司管理层中运用股票期权这样的激励机制,保证公司控股股东、管理层和中小股东目标一致,对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股权双轨制导致一个上市公司有两个主要股东,一是控制非流通股的“控股股东”;另一是拥有较大比例流通股份的“控市股东”。由于手中股份不能流通,控股股东不太关心股价;而控市情。在股权双轨制下,控股股东与控市股东只在配股或增发这个时点上,形成利益结合点,两类股东都希望股价高涨,以圈钱多多。控股股东与控市股东还有可能在一个时点上合谋,进行违规的幕后交易行为。控股股东以上市公司抵押从银行套钱,将资金注入二级市场。然后,控股股东编故事,控市股东制造各种包装题材或概念,两者共同炒股价,再用市场炒作的“赢利”补贴公司或个人。不仅如此。控股股东与控市股东的组合千变万化。其行为动机与结果因前提不同而各有不同,因此在股权双轨制下,建立中国上市公司行为的分析框架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