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芳 《当代金融研究》2022,2022(2):130-147
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判断标准分为有违作品的思想和有损作者的声誉两种。我国著作权法移植作者权体系的二元论模式,但司法实践突破立法引入了版权体系的声誉标准,争议的实质是如何平衡作者和作品利用方的利益。伯尔尼公约就两大法系的差异没有实质性作为,但在原则性的框架下提供有限度的保护已经成为比较法上的共识。建议否弃声誉标准,确立作品思想标准加合理限度内的改动作为侵权例外的模式。通过作品符号的结构化解析划分核心表达要素和非核心表达要素,作品的思想可以简化为对核心表达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判断,为侵权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司法公信力是司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在司法领域中的着力点。构筑司法公信力需要从社会治理高度对司法运作机制加以重新审视。合作司法是社会治理谱系下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在司法中的体现。降低司法成本和实践司法公正是合作司法实践路径中的两个向度,统筹两者是合作司法之于司法公信力的意蕴所在。  相似文献   

3.
信用卡诈骗罪在司法实践中是一种常见多发的金融犯罪,学界关于本罪的研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争议。本文对信用卡诈骗罪的概念和犯罪客体这两个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江海洋 《当代金融研究》2018,2018(3):139-155
证立法益的正当性方向应是将法益与宪法基本权利相关联。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应是个人信息自决权,以刑法规范保护个人信息具有正当性。但是直接以最严厉的刑罚手段保护个人信息自决权并不符合比例原则的必要性与均衡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应是超个人法益,即个人信息安全的社会信赖。对侵犯个人信息罪的超个人法益的合理性,可以从刑法理论、刑法条文与司法解释、修法背景与司法实践等几个方面证立。在缺失有关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的基础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刑法解释应保持谦抑与理性。  相似文献   

5.
信用卡诈骗罪在司法实践中是一种常见多发的金融犯罪,学界关于本罪的研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争议.本文对信用卡诈骗罪的概念和犯罪客体这两个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德明 《保险研究》2014,(10):87-97
责任保险是多元化损害救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自身有明显局限性。责任保险发展高度依赖法律环境,当前存在责任保险立法体系不完善、法律体系内部不协调、司法中过度强调责任保险的损害填补工具属性等问题。发展责任保险,首先应准确界定其在多元化救济体系中的位置,不过高,也不过低;其次应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完善和健全法律环境;同时还应准确把握侵权责任与保险责任、责任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区分等实践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在我国证券市场上重要地位的日益显现,其所引发的法律问题也逐渐凸显,特别是如何建立合理的对证券交易所的司法介入机制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建立起有效的司法监督机制,保证证券交易自律管理的将康运作,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考虑证券交易所法人属性、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权的属性以及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法律关系属性等多方因素的基础上,应当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之间选择合理的司法介入方式.  相似文献   

8.
陈诚 《金卡工程》2010,14(8):225-225
提单在国内外贸易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对于其法律性质,各国理论界及司法实践中未能取得一致认识。伴随我国经济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和国内的货运代理和货运企业的提单纠纷不断增加。而从我国《海商法》中对提单的规定来看,提单或为债权凭证或为物权凭证,这种状况,不但导致了在理解上的分歧,也造成了司法实践中的矛盾。对提单法律性质的准确厘定,是顺利实现提单权利的前提,也是提单案件管辖权及法律适用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崔源  谢军 《金卡工程》2010,14(7):21-22
在我国目前司法为民的大背景下,客观现实要求司法者在遵循司法被动性的前提下辅之以司法能动性,秉承正义的法律价值和理念,遵循法律原则,并充分运用司法经验,正确地适用法律,在理性地对案件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作出判断的基础上行使裁判权,以解决纠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秩序。司法者在司法过程中理性的能动司法不仅有助于社会秩序重构和形成调整新型社会关系的规则,而且有助于新型权益的生成和维护以及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两高出台的《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作了进一步的详细规定,例如明确规定恶意透支的主体为持卡人;客观上必须“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持卡人”的具体认定以及对催收的方式、效力,恶意透支数额的计算等问题仍旧存在很大的问题和诸多的争议,笔者就恶意透支型上述疑难问题力陈一己之见,以求对司法实践相关难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赵贵钢 《云南金融》2012,(5X):194-194
所谓驰名商标的认定就是有关机关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证据和法律的规定,对一个商标驰名与否进行认定。驰名商标的认定是驰名商标保护的前提。驰名商标的认定以其认定主体为标准分为行政认定和司法认定两种。本文以知识产权学者的专著和有关学术论文为基础,归纳总结了我国驰名商标行政认定方面的重要观点,旨在全面分析我国驰名商标行政认定的现状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所谓驰名商标的认定就是有关机关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证据和法律的规定,对一个商标驰名与否进行认定。驰名商标的认定是驰名商标保护的前提。驰名商标的认定以其认定主体为标准分为行政认定和司法认定两种。本文以知识产权学者的专著和有关学术论文为基础,归纳总结了我国驰名商标行政认定方面的重要观点,旨在全面分析我国驰名商标行政认定的现状和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的持续之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俊勇  孙薇 《新理财》2005,(4):32-51
卡普兰和诺顿指导一些管理团队通过明晰平衡计分卡四个层面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来描 述他们的战略。两人把这些描述绘成的图叫做战略地图。战略地图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最 初的平衡计分卡本身,它使管理层找到了战略内在属性和外在力量的可视化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14.
马岚 《金卡工程》2010,14(9):111-111
政治和司法是宪法的基本命题,司法改革应当立足政治层面。在当代法律大转盘上,政治骰子是怎样活跃地跳转着的?本文前两个部分侧重从较为实证的角度:第一部分从西方法官任命和政治问题司法化两个角度看政治和司法的互动关系;第二部分从中国法院内部行政系统对司法的干预(内部视角)和党政机关对司法的干预(外部视角)解读中国政治司法。最后一个部分笔者试图借助达玛什卡的司法程序理论,从政治和司法的双重视角,探讨当下中国司法改革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超 《金卡工程》2010,14(11):157-157
一件作品是否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关键在于是否满足著作权法所要求达到的条件。多数国家的著作权法均将独创性作为作品受保护的实质条件。本文就独创性的含义、将独创性作为作品受保护条件的原因,以及受保护程度和独创性程度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秦波  严雪梅 《金卡工程》2010,14(8):135-135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建立刑事和解制度是践行"三个至上"指导思想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法院刑事审判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司法实践反映的问题出发,对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现实性和可行性作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7.
近期,加密货币价格的大起大落引起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如何防范其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不仅成为监管的首要宗旨,也成为司法的重要考量因素。加密货币治理天然兼具私法属性和公法属性,只注重私法中的财产属性,无法关照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及各方权益;而过于重视以“公共利益”形式出现的金融秩序,则可能导致当事人的合同自由与财产权丧失有效的法律保护,这在司法裁判中频繁出现的加密货币合同效力及其可兑换性问题上体现得尤为充分。在司法裁判中,区分民商法与金融法两个维度,更有利于厘清加密货币的财产属性。当私主体的风险仅限于合同双方当事人时,应从民商法的角度,肯定加密货币的财产属性;而当私主体交易的风险可能向金融市场传递时,则应当从金融法的角度,认定其为金融商品或货币资产属性,否认交易的有效性并限制加密货币与法定货币之间的可兑换性。其中,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交易的数额和频率、交易对象的特定性是判断金融风险是否传导的界分标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有关博客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引申出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利益平衡理论,并试图通过知识共事协议制度在实践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著作权与公共利益平衡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印子 《当代金融研究》2016,2016(3):97-108
在宅基地问题论争中,产权致富论和权利扩张论分别在经验认知和法律权利理论上构成了两个主流却具有误导性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变革话语。宅基地具有公共资源属性和建设自主房屋的土地财产意义,在局部地区具有资产属性,无法完全对等于城市建设用地。法律实践表明,宅基地使用权法律制度需要进一步强化宅基地管理,以克服宅基地利用的外部性,并实现细碎土地产权的有效整合。在法律制度层面,宅基地使用权同属两种不同属性的土地法律制度,这是基于宅基地利用实践的"回应型"法律制度建构。只有放宽法律的视界,从土地法传统和社会基础的角度来理解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属性,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宅基地法律实践,避免陷入"变法心态"下的"法律政策学"窠臼。  相似文献   

20.
郝韩伟 《中国外资》2013,(14):209-209
刑事和解制度是在融合中国本土"和合"思想和西方"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前提下,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导向下,在总结中国刑事司法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不同于西方辩诉交易的新的刑事案件处理机制,但在此制度设立背后体现了长久的观念、理论冲突,制度本身也是在平衡多方利益诉求和实践利弊之后构架的严谨、附条件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