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当前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其主要原因包括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过低、利益主体分配比例不合理、对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式不合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监督缺失等。基于此,建议遵循公平、效率、按贡献分配等原则,分别从提高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确保农民共享增值收益、加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监督、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构建政府行为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来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促使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基于城市棚户区改造土地增值的形成机理,试图构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土地增值收益形成与分配的实现过程,为构建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根据不同的土地增值形成机理,土地增值收益需要实行差别化的分配机制;(2)现实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存在忽略了部分主体的贡献和应该"返还社会"的土地增值实际上被少数人垄断的问题;(3)现实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要争议是初次分配"涨价归公"的土地增值如何实现"返还社会",和再次分配新产生的土地增值如何实现"返还社会"。研究结论:需要构建一个多方博弈平台,引入合理的谈判机制,通过协商谈判和讨价还价达成各方相对满意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文章提出农地资源代际补偿技术手段,探索适合国情的农地产权代际补偿基金模式,解决基金代际分配的定量分析问题,提升我国农地征收补偿公平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水平。[方法]从外部性理论视角对农地功能价值属性重新归类,经济与生态属性价格叠加构成农地直接产品价格,通过农地直接产品价格形成农地产权价格。纳入代际公平因素,建立替代现行土地征收价格制度的农地产权代际补偿基金,基金资金主要由农地产权价格形成,全面体现当代人与后代人的产权利益。借助Diamond模型,构建农地产权价格代际分配公式,模拟农地征收后产权价格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分配的决策行为。运用脱钩理论作为产权价格分配公式中代内消费倾向θ变量选取的理论依据,采用Tapio弹性系数法对θ值进行模拟,预测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土地产权价格分配,以四川省乐至县为例进行具体实证计算。[结果]乐至县单位农地面积的产权价格是1 583.35万元/hm~2,预测出当代人30年以内分得的土地价格是791.67万元/hm~2,后代人支配剩余土地价格791.67万元/hm~2。[结论]经济与生态属性价格叠加的农地直接产品价格是农地产权代际补偿基金主要资金来源,基金可有效解决农地征收产权价格问题,体现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共同产权利益; Diamond模型可模拟农地征收产权价格在当代与后代人之间的分配决策行为,经预测:伴随农民收入增加,代内消费倾向θ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代际支付意愿增加,当代人与后代人趋向对农地产权价格的均分。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对留地安置下农户土地增值收益共享性进行研究。研究方法:基于包容性增长理论对收益共享的内涵进行分析,构建留地安置下农户土地增值收益共享指标体系,以杭州市三叉社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农户土地收益共享性的模糊评价值为0.6030,农户土地收益共享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收益共享的权利公平、机会均等、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的模糊值分别为0.4993、0.7153、0.6077和0.6877,农户土地收益共享的权利公平性较低。(2)收益共享的权利公平和规则公平的权重较大,分别为0.6904和0.4980,说明收益共享的权利公平和规则公平是影响农户土地收益共享水平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1)留地安置政策下,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权利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征地补偿的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提高了农户维持长远生计的能力;农民的生活保障和环境有一定改善。(2)农户的知情权、表达权、公众监督权以及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规范程度较低,集体在留用地资产经营管理制度健全及有效监督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通过系统分析土地增值类型、增值收益分配主体、分配环节、分配形式等,揭示当前城乡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为目标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路径。研究表明:土地增值类型与马克思地租分类相对应,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增值收益分配主体均为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和社会管理人,国有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存在"隐取得、轻保有、重转移"的问题,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手段单一。研究认为:土地增值收益应按照"谁贡献、谁收益"的原则,不同增值类型分配给不同主体,合理确定分配比例,并从平衡各环节及不同入市方式的分配比重、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增值收益税收立法并统一分配税费形式等方面逐步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体系。  相似文献   

6.
所谓土地增值收益,是指改变土地现有用途或增加开发强度新增的纯收益。土地出让总价款扣除地上附着物补偿费、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土地开发费和相关业务费等五类费用后,剩余金额可视为土地增值收益。针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农民所得比例偏低问题,中共十八大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公私兼顾、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为目标,提出基于使用权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思路。[方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分析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逻辑基础,包括:公平的逻辑基础——土地增值收益来源,以及效率的逻辑基础——明晰的产权制度;然后以现有土地产权结构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完成新型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思路的提炼。[结果]在现有产权制度框架下,提炼了一个基于使用权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思路与模式框架,并借鉴现阶段各地区的改革实践经验,探讨了未来可实现的具体模式与改革方向,最后提出了基于使用权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制度保障。[结论]基于使用权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模式更好地发挥了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规避了现有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模式的诸多弊端,较好地实现了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目标。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国内外相关领域重要研究成果的概括.对土地增值的含义、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机制、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与测算、土地增值管理工具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土地自然增值是社会经济进步的结果,是研究关注的重点,土地增值在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分配则是研究的难点。我国土地增值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土地产权界定不清晰。土地增值收益流失、回归途径缺乏;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农民权益受损;土地租、税、费体系不合理。未来应加强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和管理的实证分析、分类研究;必须加强基于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产权理论、土地租税理论和土地增值收益管理理论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征地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测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分析征地过程中土地增值及其来源,为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保障农民权益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在征地过程中,武汉市各区域的土地增值及分配差异明显,主城区的土地增值额、自然增值额和人工增值额均高于近郊区;除江夏区,其他区域的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了土地增值的收益分配,而江夏区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仅得到原农业用途的补偿。研究结论:规范的土地市场与完善的政府职能有利于消除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导致的扭曲土地价值增值;明确土地增值来源,有利于土地增值收益在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级政府和开发商中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农村集体土地被征地增值收益中农民只能拿到极小一部分,各种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的补偿更低。国研中心的调查显示,征地之后土地增值部分的收益分配中,投资者拿走大头,占40%到50%;政府拿走20%到30%;村级组织留下25%到30%,而农民拿到的补偿款,只占整个土地增值收益的5%到10%。在此背景下,十八大报告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有些人担心是否农村集体土地收入补偿标准提高了,将导致用地成本高涨,直接会推高房价。如果继续维持目前的农地非农征用的地方政府垄断征地格局,不允许农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不改变泛公益化的征地政策,的确会推高房价。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基于理论收益与实际收益比较收益的视角,分析农民退地收益是否存在损失,探讨重庆宅基地退出中农民土地收益保护问题。研究方法:基于重庆市现行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构建退地收益理论模型与实际收益模型,结合实证分别测算农民退地的理论收益与实际收益,计算比较收益,分析农民退地收益是否存在损失。研究结果:(1)理论分析与实证验证均表明,重庆市农民退地比较收益(R_(农民理论)-R_(农民实际))大于零;说明现行政策下,重庆宅基地退出中农民面临土地收益损失。(2)重庆市农民退地理论总收益为21.44万元/亩,实际总收益为14.81万元/亩,农民退地比较收益(收益损失)为6.63万元/亩;退地补偿偏低是造成农民退地收益受损的主要因素,而复垦成本偏高则是造成农民退地收益损失的次要因素。(3)不同区位区县农民退地比较收益(收益损失)存在差异,区位条件与农民退地比较收益(收益损失)呈现反相关,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农民退地比较收益(收益损失)更大。研究结论:应从提高宅基地补偿标准、强化宅基地复垦成本控制,实施区域差异化退地补偿与复垦成本拨付措施等方面完善现行的宅基地退出复垦补偿政策,保护退地农民合法土地收益。  相似文献   

12.
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建议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探索如何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研究方法:政策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并在调控土地市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研究结论:将土地收购储备机构改造为中央控股的股份公司,有助于增强中央对土地的宏观控制力,调节中央地方土地收益,拓展外资民资投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成本—制度收益的制度绩效分析方法,引入斯密德的状态、结构、绩效(SSP)分析范式,对中国森林限额采伐制度的绩效进行分析。通过对该制度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得出:森林限额采伐制度的成本大于收益,制度设计与目标产生了背离。建议对生态公益林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管治,而对商品林逐步取消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推进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4.
It is clear that Australian governments will provide assistance to farmers in drought, which is a rational political judgement supported by recent survey work suggesting strongly the pervasive existence among voters of agrarian sentiment. In this context, a reasonable question relates to what forms of assistance are most equitable for taxpayers and also have desirable properties for farm businesses. In this study it is argued that traditional and current approaches to drought assistance are not equitable and do not provide sufficient protection to farmers from default and thus insolvency risk. But there is an instrument available to government which can be designed to minimise taxpayer subsidie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delivering insurance for farmers against default: a Revenue Contingent Loan (RCL). Following the principles inherent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Contribution Scheme, a RCL is financial assistance repaid contingent on a farm's capacity to pay, meaning that loan defaults can be avoided. We model the revenue streams associated with a hypothetical loan of this type and illustrate the advantages for a farm business of these kinds of debt.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科学的受精税收体系;取消土地税,屠宰税,乡统筹税,实行农业增值锐,最后从5个方面提出了农业税收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土地督察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对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是否有效及效果大小,为进一步完善土地督察的维护国有土地收益效果提供建议。研究方法: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混合最小二乘法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督察的确对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有显著影响,土地例行督察覆盖度每提高1%,每省每年约能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为1604亿元;土地专项督察效果尚不明显,但对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具有正向效应。(2)由于实行了土地例行督察,2008和2009年分别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710.14亿元和2202.82亿元,约占当年全国实际土地收益的7%和13%;两年合计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2912.96亿元,约占期间全国实际土地收益的11%。(3)土地例行督察的减少国有土地收益流失效果要显著好于土地专项督察的效果,这可能与两项督察的业务目标和特点不同有关。研究结论: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有效减少了国有土地收益流失,今后应继续强化土地督察对土地出让收支的监督管理,尤其是开展针对违规减免和欠征土地出让收入问题的专项督察,以进一步维护国有土地收益。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基于可持续发展资源配置公平原则探讨农地非农化配置中的收益分配问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农地非农化配置中,不同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土地收益分配上存在不公平现象。研究结论:在农地非农化配置中拟通过村级留地制度、提高建设用地指标最低交易价和税收等方式,实现土地收益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林业的“两金一费”收入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确立的 ,其由来已久 ,是国家发展林业 ,绿化祖国 ,保护森林资源 ,维系生态环境 ,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治久安之计 ;是营林生产投资建设资金 ,不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 ,也就不应混同一般预算外资金管理看待 ,成为税政指认的课税对象。  相似文献   

19.
选取森林公园旅游收入作为因变量,以国家投资、居民可支配收入、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等变量作为自变量,利用stata10.0计量软件作回归模型,通过多重共线性和异方差检验,探讨影响森林公园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国家投资、森林公园提供的餐位数、周边省市人均消费水平对影响我国森林公园的旅游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影响。通过经济意义检验及讨论分析,由此得出三点政策性启示,以期为国家促进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建立长效机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