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医学界的不断发展,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分析方法逐渐成为医学界和相关学者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几年喹诺酮类药物分析方法的新进展,其中包括容量分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原子吸收法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直链烷基苯磺酸盐的常用检测方法,如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气相色谱法、两相滴定法等及最新进展。提出了目前直链烷基苯磺酸盐分析中的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小麦粉、酵母菌和植物乳酸菌M616(Lactobacillus plantarum M616)为原料制备酵母发酵面团、乳酸菌发酵面团和混合发酵面团,分别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面团发酵过程中清球蛋白含量。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发酵面团中的清球蛋白含量经多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乳酸菌发酵面团和混合发酵面团发酵过程中,清球蛋白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显著下降,而酵母菌发酵面团发酵过程中,清球蛋白的降解较少。因此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发酵面团中清球蛋白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魏华 《粮食流通技术》2016,(12):109-110
对酱油中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主要采用紫光分光光度法、荧光广度法对酱油中的氨基甲酸乙酯进行有效测定。荧光法检测醋中苯甲酸含量为0.18 mg/L,紫外法检测结果为0.19 mg/L,荧光法检测酱油中苯甲酸含量为0.15 mg/L,紫外法检测为0.18 mg/L,荧光法检测醋的最低检测限为0.01 mg/L,紫外法检测显示0.04 mg/L,荧光法检测酱油的最低检测限为0.01 mg/L,紫外法检测显示0.04 mg/L。经检测显示检出限为0.05 mg/L,加标回收率在70%~90%,相对标准偏差在4%~5%。在对酱油中氨基甲酸乙酯测定的紫光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中,荧光光度法的检出效果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5.
可乐饮料中咖啡因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德运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9):314-315
讨论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可乐饮料中的咖啡因,阐述了实验方法,实验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和实验的精密度。  相似文献   

6.
邱才英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0):182-184
碱性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总氮,测定过程空白吸光度值容易太高,标准曲线无法满足要求,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检测样品中含较多悬浮物时,检测结果严重偏低。通过多种因素分析和实验对比,提出了改进措施,使检测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县级环境监测主要采用仪器分析方法,包括: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色谱分析法和电化学分析法.然而环境监测结果的质量如何,测量不确定度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尺度,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3,5-二硝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魔芋粉中葡甘露聚糖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标准曲线制备、拟合标准曲线以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引入的不确定度影响较大,试样制备过程和试样重复测定次之。当取置信概率为95%时,其测定结果及不确定度为(70.6±1.57)%,k=2。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龙虾头胸部虾黄的食用安全性及营养性。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重金属含量,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酸水解后的氨基酸含量,气相色谱法测定磷脂中成分及含量。结果:虾黄中重金属含量在国家限制范围之内;虾黄内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水解蛋白质后,含有较高含量的中性氨基酸及碱性氨基酸。结论:虾黄作为一种安全而又富含营养的农副产品,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是对食品中甜蜜素含量的检测进行分析。首先对甜蜜素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介绍;其次对不同样品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包括挥发法、透析法、除油脂蛋白法、超声法以及固相萃取法等方法;最后介绍了不同检测方法,包括理化方法有薄层层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及浊度法。希望可为相关检测人员检测食品中甜蜜素含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蒺藜粗皂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用3种方法提取蒺藜皂苷,选择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并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等因素对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A3B3C3。结论——蒺藜皂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加体积分数75%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  相似文献   

12.
对八角金盘果实色素的成分进行初步的鉴别分析,利用纸色谱、薄层层析技术进行分离各组分,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确定各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进而推测其成分结构和类别。通过实验进行样品的测定和数据分析,对八角金盘果实色素的成分进行初步判断,其含量较高的两种组分为芍药色素-3-葡萄糖苷(Pn-3-glu)、锦葵色素-3-葡萄糖苷(Mv-3-glu)。  相似文献   

13.
探讨小球藻和栅藻的培养条件,选用BG-11培养基和f/2培养基在合适的条件下对两种微藻进行光照培养,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藻细胞干重,采用血球板计数法测定微藻细胞浓度,并通过细胞干重和细胞浓度来对微藻生长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f/2培养基由于选用尿素作为氮源,能更好地稳定培养基的p H,增加微藻细胞干重和细胞浓度,因此,更适于两种微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进出口中成药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免疫亲和柱-溴化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中成药中黄曲霉毒素总量的常规方法和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检测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确认方法.[方法] 采用免疫亲和柱(IAC)净化、柱后光化学衍生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技术(HPLC/FLD)及溴化荧光光度法(BFS)分别测定两种中成药(水丸和蜜丸)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及其总量.[结果] IAC-HPLC/FLD法平均回收率为86.2%;最低检出限1.0μg / kg;BFS法平均回收率为92.1%;最低检出限1.0μg/kg.[结论] 本方法检测结果尚未发现假阳性现象,假阴性率为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验室测定食品及水质检测样品中的铝含量有多种方法,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分光光度法。利用微波消解对食品检测样品进行预处理(水样可以直接取样测定),试样经处理后,选择分光光度法,三价铝离子与铬天青S反应生成蓝绿色的四元胶束。该方法相对具有较高的精准度,易操作,显色反应灵敏,能够满足食品铝含量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李静  杨雪芹 《消费导刊》2009,(8):196-196
目的:自制诺氟沙星栓剂对其进行质量检查。方法:以甘油明胶为基质,用热熔法制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诺氟沙星栓剂的含量,以277nm为测定波长。结果: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0.50%(n=6)。结论:制备该栓剂工艺简单,所得制剂符合阴道栓剂质量要求。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前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很多,有经典的碘量法、6-DCIP滴定法、分光光度法、荧光法、电化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本文介绍了理化实验室常用的荧光法并做了改进。改进后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以及准确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牡丹江市内各区住户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为牡丹江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牡丹江市阳明区、爱民区、东安区36户住户,采集自来水水样样品36份,采集2.5L水样检测;采用平板法检测水中总大肠菌群;采用多管发酵法检测水中粪大肠菌群;采用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余氯含量;采用离子选择法测定水中氟离子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含量。结果:各区受调查住户饮用水水质情况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不同材质的供水管道含铁量也不同,铁(F=6.795,p﹤0.05)有差异。结论:牡丹江生活饮用水水质部分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不同材质的供水管道对水质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在现有铜离子浓度分光光度法测定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进,特别是在铜试剂的用量上进行深入探讨和多次试验,建立更加准确的测定方法。方法:在ph=9的碱性氨溶液中,铜离子与铜试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作用,生成黄棕色胶体配合物,在波长452nm处测定光吸收值,绘制标准曲线定量测定铜离子的浓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人参饮品中人参皂甙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对人参总皂甙含量进行测定,高效液相法对人参皂甙单体Re、Rg_1、Rb_1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总皂甙,标准曲线Y=0.005 0X+0.004 0,相关系数R2=0.998 2,表明人参皂甙Re含量在20~100μg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可达到92.5%~101.7%,表明采用本方法测定饮品中人参总皂甙含量的准确性较高。液相色谱法对皂甙单体的测定,是对药典方法的改进,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得到准确数据,通过对方法学考察,其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回收率均表现良好。结论:该方法操作性强,准确高效,可满足检验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