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跨期最优化条件,在内生劳动力供给框架下分析了货币政策对居民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大于1,那么货币供应量增加会促进就业的上升;如果规避程度小于1,货币供应量对就业的影响则取决于其规避程度与实际余额持有份额的比例;而等于1时,货币供给增长率对就业只产生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货币表现出中性特征。考虑到中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比较大,因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就业,实证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但从长期来看,中国消费者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有下降的趋势,过度依赖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失业问题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货币效用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部门务工的影响。通过模型发现当农村劳动力对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较大,即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较小时,货币供给增长率与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部门务工的数量成正比,反之,货币供给增长率上升与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数量成反比。目前中国的实情是,农村劳动力商品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较小,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了进入城市部门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中国消费者的相对风险规避程度从长期来说趋于下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不能过度依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3.
胡东升 《经济界》2001,(2):92-92,87
1998年以来,为治理国内通货紧缩,人民银行总行陆续制定了许多货币政策措施,但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没有完全实现预期效果。根本原因有三方面:(l)造成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不是货币供给不足,而是有效需求不足和经济结构不合理,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性总量政策就不是最有效的反紧缩对策选择;(2)人民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窗口指导”的宏观政策取向与商业银行的企业化行为存在矛盾;(3)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不太适合市场经济体制下调控主体的经济行为,切入点选择不准。为疏通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特提出如下六项…  相似文献   

4.
名义粘性假设下就业和货币政策冲击的交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名义粘性假设下的扩展卡根方程方程和菲力普斯曲线方程,求解名义变量鞍点路径上的稳态解,我们刻画了货币政策和就业政策冲击形式和强复合作用,得到如下主要结论:⑴政策冲击的中间传导主要由名义工资和价格水平的调整实现,扩张性货币政策和就业政策对名义变量具有方向相反的独立影响。⑵扩张性货币政策同就业政策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对增加就业没有直接作用,解决就业压力必须依靠就业“自然水平”的移动。⑶一次性的持久货币扩张政策也能够调整价格的绝对水平,并且形成产出和就业的阶段性非稳定调整,具有扩张内需的作用。⑷经济接近自然率水平时,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的两分性质增强,这时宏观调控应该注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和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ORW模型框架下,通过最小化中央银行损失函数来获得中央银行反应函数,进而利用2000年至2014年的月度数据测算中国货币政策的抵消和冲销系数。研究发现:(1)中国的资本管制比较严格,货币政策抵消系数平均为0.38,而且递归估计的结果显示中国的管制政策趋于严格;(2)中国的货币冲销效果比较有效,货币政策冲销系数总体上达0.91以上,但冲销系数呈现高低起伏的阶段性变化;(3)以外部冲击在货币当局冲销政策下的衰减速度来代表货币政策独立性,中国高效的货币冲销和有效的资本管制确保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4)在资本流动趋于频繁的背景下,深化汇率制度改革是确保货币政策独立自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基于消费跨期最优化框架,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相对风险规避系数及私人消费支出与政府支出之间的相关系数。对中国数据的分析表明:短期内,李嘉图等价不成立,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呈互补关系,即政府支出增加将导致居民消费增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短期内是有效的;长期内,政府支出将完全挤占居民消费支出,因而支出政策不宜用于实现政府的长期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 1995年3月18日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了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确定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由双重目标转向单一目标,确立了保持币值稳定乃是央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的地位。表明了央行开始把战略重心从计划体制下为满足扩张性的波动的需求管理转向于货币供给的管理上。同时还意味着应当把央行的职能和货币政策的功能放到一个客观适当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8.
根据传统国际金融学中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不可能三角”假说,人们普遍认为在有资本流动的前提下,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不能对外独立,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对外自主性。但考虑到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的大规模冲销操作,中国可能在人民币盯住美元和人民币对美元浮动期间都保持了货币政策独立性。利用中国1996年1月~2012年4月的月度数据,考虑到汇率制度调整的结构性突变因素后,我们发现,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是考察期货币供给增加的长期因素,而中国利率相对美国利率上升则仅在浮动汇率时期是中国货币供给增加的长期因素。这意味着,虽然中国汇率制度弹性有所扩大,但人民币单边升值过程对管理货币供给造成了障碍。  相似文献   

9.
自由贸易使得双方达到均衡的收入和福利水平,因而也就达到了均衡的货币购买力。本文研究发现,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取决于两国相对的劳动力供给、两国临界商品生产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两国相对的货币供给数量以及两国相对的货币周转速度。同时,得出汇率仅取决于两国临界商品价格水平之比的结论,这与Cassel购买力平价理论存在差异。本文提出解决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使临界商品向着中国具有更小比较优势的商品移动。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的发展以及从各国的经济政策实践效果来看,货币供给表现了越来越强的内生性,有的国家已经放弃了把货币的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中国现在仍以货币供给量作指标,未来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中介指标的选择,将何去何从。本文将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趋势,中国利率控制的问题及对策等多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在不确定市场需求和回收数量的背景下,将决策者风险规避行为纳入到闭环供应链中,研究决策者风险规避系数、消费者WTP(willing to pay)、不确定性水平对闭环供应链的定价影响。研究发现:决策者的风险规避系数会间接影响回收价格;消费者WTP对再制品销售价格总是有利的,但对新产品销售价格和回收价格的影响与决策者风向规避特性有关;不确定性水平对定价决策的影响与风险持有者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货币供应量政策实证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货币供应量是否合适,可以从实际货币供应量与中性货币供应量差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中性货币供应量是指与一国经济自然增长率和正常货币深化系数相适应的货币供应量。本文通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数据计算出中国经济的自然增长率和货币深化系数,从而得出相应的中性货币供应量。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了一个评价中国货币政策的分析框架,并据此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政策进行评价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谷建伟 《价值工程》2015,(4):180-181
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正确判断一个经济体的货币供给内外生性对于认识货币供给运行机制、制定正确的货币政策以及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现金漏损率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其对货币乘数、进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并得出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强的结论。最后,在该结论的指导下,为我国选择正确的货币政策以及如何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效果近年来不是很显著,因此,对货币内生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是围绕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的特征展开的,第二部分分别从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两个方面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给出了货币政策内生性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冲击及对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权衡理论,分析了风险承担水平对企业营运资本目标结构回调速度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承担水平提高会加快企业营运资本目标结构回调速度,实际货币供给水平的增加能够显著放缓企业营运资本目标结构回调速度;同时,实际货币供给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所带来的风险敞口,从而降低企业风险承担对营运资本目标结构回调速度的影响。进一步检验不同风险偏好倾向下,企业风险承担以及不同风险承担下实际货币供给对企业营运资本目标结构回调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具有风险偏好倾向的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与营运资本目标结构回调速度呈正相关关系;随着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提高,具有风险规避倾向的企业,其营运资本目标结构的偏离度会进一步加大。另外,在风险偏好型企业中,实际货币供给水平的提高会放大营运资本目标结构偏离度,并且对低风险承担企业的影响更甚;在风险规避型企业中,企业营运资本目标结构回调速度并未对实际货币供给水平表现出显著的敏感性反应,并在高或低风险承担企业中表现出类似效应。  相似文献   

16.
股我国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并且近年来一直呈加速扩大之势。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纷纷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这导致国际"热钱"泛滥。货币供给量增多导致通货膨胀。本文通过对于外汇储备、国债发行量及货币供给之间关系的研究,试图找到他们直接的平衡点以保障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这两个目标之间有时会有所冲突,当国家政府片面强调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长期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极易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当然,这两个目标也并不总是冲突的,如果货币政策仅仅用于反经济周期,那么经济增长和保持币值稳定之间基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企业信息     
经济2011年世界经济将呈全面复苏非均衡增长的基本特征:一、美国复苏进程加快,2011年存在三大风险。一是就业形势严峻;二是实体经济疲弱;三是财政风险增大。二、美国政府坚守双扩张政策。在2010年的宏观政策组合中,美国政府坚持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预测双扩张政策将在2011年得到延续。2011年关于世界经济和政策走向的十个判断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首先是大的环境,美元是一定要退出国家霸权,国际结算货币呈多元化,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及后来的经济体货币将成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储备货币。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出口行业受阻,经济增长放缓,为了防止经济过冷,采取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在这种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下,央行推出的货币政策也是在不断地调整中。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标:分析不同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下的中国财政货币政策效果及福利效应。研究方法:将内生化的政府支出(税收)政策以及包含汇率的价格(数量)型为主的混合货币政策一并纳入一个小型开放的DSGE模型。研究发现:随着资本账户的逐步放开,财政政策方面,减税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效果越来越好,政府支出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效果越来越差;货币政策方面,国内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及利率上升的跨期替代效应减弱。从社会福利损失的角度分析表明:无论是与内生化的政府支出(税收)政策组合还是与财政赤字政策组合,价格型为主的混合货币政策始终优于数量型为主的混合货币政策。研究创新:考察在高、中和低三种资本账户开放背景下中国不同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的相互作用和经济效应。研究价值:为资本账户放开过程中合理地使用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