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均衡框架下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定汇率体制下信贷扩张机制的跨期一般均衡模型描述了货币政策经由信贷供给影响实际经济活动的作用机制与途径。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7年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不同经济景气阶段信贷渠道在不同的环节上出现了梗阻。针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存在的症结,短期货币政策操作应充分关注信贷市场的动态状况。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要同时注重信贷供给与信贷需求的调控,坚持堵疏结合的原则,切实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可以定义为公众未预期到的货币政策调整,并表现为货币政策目标不确定性、货币政策工具不确定性及货币政策传导的不确定性。基于TVP-SV-FAVAR模型,我们从货币政策目标、工具和传导三个方面选取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方法,测度了2007-2020年期间的中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中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外生于经济波动,其成因在于货币政策决策的不确定性、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外生突发事件冲击。政策建议是:(1)精简和优化货币政策目标、工具和传导机制;(2)保持货币政策决策人员、沟通、信息发布、政策调整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国内外货币政策分化严重时期;(3)降低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外货币政策进行科学的解读,防止不确定性的共鸣效应;(4)避免重大突发外生事件冲击对货币政策预期造成太大压力。  相似文献   

3.
笔者采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和脉冲响应函数(IRF),基于我国1992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4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和利率传导机制均具有非对称效应.经济扩张期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抑制效应要显著大于经济紧缩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刺激效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前后其区制发生明显转换,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作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4.
宏观经济表现出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两方面的特征。平滑经济短期波动可以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货币政策中的利率平滑操作机制是将经济在短期波动中渐进引向均衡状态的一种有效搜寻机制,具有降低经济不确定性、减少政策调整对经济的冲击、稳定金融市场、提高货币政策效率和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等多重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疫情蔓延、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为防范化解经济社会风险,加大对货币政策的调整频次,引发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为探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采用随机波动模型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算法分离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可观测部分和不可观测部分,刻画了中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水平,并以2006—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显著抑制了企业绿色创新,对未披露环境责任的企业、国有企业更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企业的信贷约束加大,不利于企业进行绿色创新;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有效冲抵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绿色创新的消极影响。据此建议中国人民银行为企业绿色创新创造相对稳定的货币政策环境,引导货币市场利率的平稳运行,发挥货币政策精准导向的作用,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加大对绿色创新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6.
紧缩性货币政策应对当前通货膨胀的低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我国出现了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快速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压力逐步显现,货币当局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然而当前通货膨胀的重要特征是结构性价格调整,其深层次原因是扭曲的要素价格体系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数据也显示货币供给量的平稳增长和通货膨胀率存在背离的现象。因此,继续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应对当前通货膨胀是低效的,应当综合采取多种政策手段实现对经济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在内外均衡中的困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开放经济下,实现经济体的内外均衡是一国政府不懈追求的目标,在本轮治理经济过热中,政府着重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其效果是明显的,但同时也表现出政府在追求经济的对内对外双重均衡中处于一种顾此失彼的局面,表明当前货币政策已处于困境.本文主要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对当前货币政策及政策效果展开比较深入地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经验研究:2003—2007年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2003年以来,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具有结构性、非平衡性、温和性、不确定性和信念不一致性等特点。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到目前为止,同时具有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特征,但流动性过剩对当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影响还不明显。因此,对我国当前通货膨胀进行治理应当着眼于当前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而不是盲目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9.
曹阳 《经济师》2005,(5):89-90
文章以西方经济学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研究为依据,剖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阻滞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原因,并提出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从紧的货币政策方向。但2008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经济增长要求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不断加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则要求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陷入了两难选择。面对这种情况,是应该坚持紧缩性货币政策,还是转向扩张性货币政策?结论认为,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前各种经济问题的重中之重,应该坚持紧缩性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我国当前银行体系制度约束的典型事实出发,通过建立面板门限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紧缩性政策下我国银行个体特征决定贷款行为差异性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在以资产主导型的盈利模式、较为宽松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和完善的银行间同业市场制度的约束下,如果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小,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比率越高,可能会面临较高的外部融资成本,并且贷款下降幅度较大。反之,如果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大,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比率越低,就会面临较低的外部融资成本,而贷款下降幅度较小。这也就意味着,由银行个体特征所引致的贷款行为差异性,有可能会弱化货币当局通过银行贷款渠道传导紧缩性政策意图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杨恩 《金融评论》2010,2(4):112-122
本文基于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确存在非对称性。在短期内。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要优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在中长期内,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更持久;而在长期内,无论是扩张性货币政策还是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和物价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是当代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通畅关系到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目标能否实现,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立足于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微观传导机制,通过经济转型条件下各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模式的特点和变迁,从微观角度探索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为了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畅通,本文从微观主体行为的视角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提高股市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中央银行无论推行紧缩性货币政策还是扩张性货币政策,无论采用利率杠杆还是资金管理政策的调整,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股票市场。从长期来看,我国应将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提高我国股票市场的货币传导效率,中央银行应该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将保持金融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目标;规范发展股票市场,逐步发挥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功能;疏导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提高金融协作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加速发展,给当代经济带来强大动力,同时从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政策三个层面影响国家货币政策宏观调控,降低了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效率,消弱了信贷传导机制的效率.本文从优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大互联网金融监管,促进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风险加剧,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有利于为政府在不确定性时期的政策选择提供依据。基于2004~2018年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构建中国金融稳定性指数,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风险来源于两种不同的政策渠道:一是来源于各类型经济政策本身的不确定性;二是来源于不同经济政策选择上的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保持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经济政策透明度,更为关键的是,提高政府在不确定性时期的政策选择能力。为维持中国金融稳定,政府应当减少对银行信贷的干预,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对金融市场的引导,加大贸易政策开放度,降低货币政策对外汇供给的依赖,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强政府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一个简单模型分析了政府补贴、预算软约束和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间的交互关系,着重分析了预算软约束等行为扭曲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构建微观基础,最后给出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01年1月到2012年12月的131个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居民收入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FAVAR模型,对居民收入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有效性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冲击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即城乡居民收入对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冲击反应具有不确定性;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冲击效应较为显著,数量型量化宽松政策有助于拉动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却对农村居民收入产生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2004年6月至今,美联储已连续15次调高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此次连续提息过程中,美国长期利率走低的现象备受关注。受较低长期利率影响,美国房地产业在经历一年的低息环境后再现繁荣,并带动了经济升温。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升温现象,其政策背景比较复杂。深入研究与此次连续提息相关的美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特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以及连续提息政策的意图和效果,特别是影响长期利率走向的因素,对在复杂国际经济环境中正确制定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一、解读美国货币政策目标美联储的连续提息政策与长期…  相似文献   

20.
运用具有随机波动率特征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动态分析国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企业家信心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及其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在短期内较为明显,在中长期逐渐减弱;企业家信心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传导作用,且该传导效应在不同时期具有时变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贸易的作用效果受宏观经济状态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据此,我国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现实环境,充分把握企业家信心的动态传导特征,促进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贸易的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