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83年第1~3期曾刊登“直齿锥齿轮齿厚和压力角的钢球测量法”一文(以下简称“前文”),今补充用钢球法测量其安装距 L 的计算方法。已知直齿锥齿轮的齿数 z、压力角α、分度锥角δ。用直径为 d_(p1)的钢球测量得钢球中心的径向尺寸α_1与位置尺寸 v_1(参阅图1),  相似文献   

2.
直齿锥齿轮的齿厚,通常采用测量大端弦齿厚或大端公法线长度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要求背锥上齿形的两侧不能有倒棱,前者还要求大端的齿顶圆也不能有倒棱,否则就测量不准。另外,它们对背锥(前者还有面锥)的实际位置也要求严格控制,这在生产中也是不易达到的,而采用钢球测量法就可以不受上述限制。本文应用球面渐开线的几何原理,介绍用钢球测量和计算直齿锥齿轮齿厚的方法。以往在直齿锥齿轮的测绘工作中,对齿形的主要参数——压力角的测定,也是采用很粗略的拓印背锥齿形的方法。由于被测齿轮在背锥齿形的两侧上大多作有倒棱,所以也往往很  相似文献   

3.
2.6 分度圆上弧齿厚 S对于标准齿轮(即非变位齿轮),其分度圆上弧齿厚 s=p/2=(πm)/2。此时,与齿轮相啮合的基本齿条的基准线与齿轮的分度圆相切(图2-8a)。若基本齿条基准线移离分度圆时的△h 和 x 值定为正值(图2-8b),称此为正变位齿轮;若基本齿条基准线切割分度圆时的△h 和 x 值定为负值(图2-8c),  相似文献   

4.
4.8无隙啮合方程式已知齿轮副的齿数 z_1、z_2法向模数 m_n,法向压力角α_n,分度圆螺旋角β_1、β_2及其螺旋方向,分度圆上法向弧齿厚 s_(n1)、s_(n2)。求无隙啮合方程式及其名义中心距α′和无隙啮合时的轴交角∑。按公式(3-39)可得节圆上法向弧齿厚  相似文献   

5.
斜齿圆柱齿轮的轮齿一般多在有差动装置的滚齿机上切制。下面要讨论的是,在无差动装置的滚齿机上如何切制斜齿圆柱齿轮。 在无差动装置的滚齿机(如广东顺德机床厂曾生产的Y35型)上滚切斜齿圆柱齿轮,机床无须作任何改动,也不需增加任何附件,只是分齿挂轮的计算与滚切直齿时不同。现以Y35型滚齿机(无差动装置)为例,介绍分齿挂轮的计算方法。 1.滚切直齿时分齿挂轮的计算 Y35型滚齿机滚切直齿圆柱齿轮时,分齿挂轮a、b、c、d的计算公式如下:  相似文献   

6.
3.8 端面上弧齿厚的换算已知分度圆上端面弧齿厚 s_t 求任意圆 r_y 上的端面弧齿厚 S_(y1)。与外齿直齿轮部分第2.7节的公式(2-17)~(2-21)相当可得下列公式。S_(yt)=2_(ry)(S_■2r+inva_1-inva_(yt) (3-30)式中:a_(y1)——r_y 圆上的端面压力角,  相似文献   

7.
用指形铣刀加工大模数齿轮 ,刀具的重磨经常要用到齿形样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齿形样板 ,可通过近似画法做出 (切削手册中有明确说明 ) ,而变位直齿圆柱齿轮的齿形样板 ,要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首先计算出齿顶圆直径da、分度圆直径d、齿根圆直径df及基圆直径db ,其公式为 :da=zm + 2m( 1 +x)d =zmdf=zm - 2m( 1 .2 5-x)db =dcos2 0°式中 :x—为一变位系数 ;z—为齿数 ;m—模数。其次计算出分度圆弦齿厚SS =( π2 + 2xtg2 0°)m然后选择适当间距 ,计算半径从ra 至rf(rf>rb)或ra 至rb(rf…  相似文献   

8.
Z3050摇臂钻床主轴手动与自动进给转换,是靠水平轴上的手把通过啮合齿推动压套,使33颗钢球瞬间推挤来完成离合动作的,其设计合理、动作快捷、刚性强、承载面宽。但使用一段时间后,要么挂死,要么挂不上,调整耗时费力。机床使用说明书中也指出:“离合器主要由33个钢球组成,须提请用户注意的是,拆卸时要注意勿使钢球散落。钢球的数量和尺寸是不宜变更的,否则损坏离合器。  相似文献   

9.
我厂的c630—1车床,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主传动(床头内)经常出现Ⅳ轴变速双联齿轮(件号为02061)打齿或1:16挡无变速。其主要原因是Ⅱ轴  相似文献   

10.
3.17 用测量值 W 和 M 计算分度圆螺旋角β当已知齿轮的法向基节 Phn 和法向压力角αn时,可用公法线长度 W 和量球(柱)距 M 的测量值计算出分度圆螺旋角β。以r_b=p_hnz/2πzcosβ_h。代入公式(3—45)得:cosβ_b=P_(bnz)/2πrmcosam(?) (3—59)式中:α_(mt) 按公式(3—47)计算。r_m 用测量值 M 按公式(3—48)或(3—49)、(3—50)计算。分度圆螺旋角β可从公式(3—16)求得。例3—2。已知-斜齿圆柱齿轮的齿数齿 z=39.测得的参数有 P_(hn)=14.76l:W=99.864.K=7;M=232.885,d_n=8.5。由此确定出:m_n=5.α_n=20(?)。今要测定其分度圆螺旋角β。解:基圆上法向弧齿厚 s_(bn)由式(3—41)得:  相似文献   

11.
准渐开线齿廓直齿锥齿轮分度圆压力角α(亦即齿条刀具齿形角α_0)测定方法有多种。钢球法是直接测量,量值较准确,但计算较复杂(要用迭代法试凑),带来了计算的传递误差。印迹法是间接测量,量值有误差,但计算较简单(不必试凑),没有计算的传递误差。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测定的方法。此法直接测量,且计算简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2.20 切线齿厚量规的调整计算切线齿厚量规用于测量齿轮的齿厚。使用该量规时,首先要用校正量柱对量规的零位进行调整。在图2-24中,量规与轮齿接触在 A、B、C 三点。当量规齿形角 a_g等于齿轮压力角a 时,直线 AB 即为固定弦齿厚(?),C 点至 AB 的垂直高度即为固定弦齿高(?),(?)与(?)可按公式(2-23)计算。C 点的位置决定了量规指示表测量端的原始位置。所以需要一校正量柱,用来调整量规指示表的  相似文献   

13.
对大型转动设备(如4L-50/0.7真空压缩机)停运时,为避免主轴弯曲,一定要做到定时,按规定的角度进行盘车。这是因为停车时由于转子本身的自重、传动机件的质量以及传动带的张力,定向的长时间作用在主轴上,会使主轴弯曲。例如:已知有1台机泵的转子轴自重m_1=122kg,长l=1.2m,转子中部轴的直径d=0.11m,中部又装有两个叶轮,质量共为m_2=612kg,轴的材质是45钢。石油行业规定转速n=2960r/min的转轴中部的允许弯曲值f=0.05mm。求:转轴中部的最大挠度值y_(max)=y_(1max)+y_(2max)  相似文献   

14.
在测绘渐开线直齿锥齿轮的工作中,如何测定分度圆压力角α,一般采用《机修手册》(圆锥齿轮传动)上介绍的双切线测定法或公法线测定法。这两种方法都要作出被测锥齿轮背锥上大端齿廓的印迹图,测量是在印迹图上进行  相似文献   

15.
压力容器制造的初期,需要排出钢板的下料图。设已知钢板的集合 S(s_1,s_2,s_3,…),技术要求如下:a.每张板长应大于800毫米。b.相邻环焊缝距离应大于500毫米。c.开孔及其加强板焊缝应错开壳体焊缝50毫米以上。d.设备内件与筒节焊接的焊接边缘与壳体焊缝应不小于筒体壁厚且不小于50毫米(不考虑纵焊缝);  相似文献   

16.
2.计算钢球测量接触点到锥顶的距离 R 测:R _测=(x~2 y~2 z~2)~(1/2)将式(11)、(12)、(13)代入上式得:R_测=r/sinδ_b将式(24)代入上式得:R_测=α(cosφsinθ (sinφcosθ)/(sinδ_b)(50)式中:φ按式(31)或(39)或(41)计算,θ按式(8)或(43)计算例5.计算例1中的钢球测量接触点的锥角与锥距δ_测与 R_测。θ=(Ψ-(?))sinδ_b  相似文献   

17.
巧卸轴承圈     
根据实践,可以用以下方法很方便地拆下用普通工具难以拆下的轴承内、外圈。 1.拆外圈 用45~#钢制作如图1所示的圆环,其外径比外圈的内径小0.1~0.2mm,内径为φ16_( 0.1)~(0.2)mm,厚度尺寸与外圈厚度相同。在圆周上间隔90°打四个孔,孔径比该轴承的钢球大0.10~0.20mm。另配四个圆柱销3(图2),其直径比圆环上的(四个)孔径小0.06~0.10mm,四个圆柱销长度要相等。 拆卸时,按图2所示在圆环的四  相似文献   

18.
我厂650轧机的 A=1800减速机,在83年元月大修时遇到了飞轮、大齿轮的静平衡问题。这台减速机由一根齿轮轴和一个大齿轮组成,前者两端装有两只飞轮。飞轮直径2200毫米,缘宽272毫米,单重4763公斤。齿轮轴全长3710毫米,轴颈直径360毫米,单重2520公斤。飞轮与齿轮轴装配后要求在飞轮外圆上的不平衡值小于0.5公斤力。大齿轮直径3123毫米,齿宽890毫米,单重20918公斤。大齿轮与轴装配后共重25555公  相似文献   

19.
鞍钢第二薄板厂荒轧机传动简图如图1所示。该轧机主减速器齿轮为人字齿轮,只有Ⅲ轴(低速轴)是有轴向固定的,Ⅰ、Ⅱ两轴均可游动,以利于齿轮啮合。Ⅱ轴与Ⅲ轴上的大齿轮为组合式,齿圈与轮毂热装后,在结合部用骑缝螺丝固定(图2)。  相似文献   

20.
贵刊85年5期《也谈车床纵走刀齿条高度的测算》一文,给出的新齿条高度(比旧齿条)增量 AE 的计算算式是AE=(BC-E_(ws)-E_(ss)·cosα)/sinα显然,只有当新、旧齿条零件中线上(或另一任意相等齿高上)的齿厚相等时,此式才是正确的。但是,齿条零件的齿厚均规定有制造公差,新、旧两个齿条零件的齿厚一般不会制成恰好相等。设新齿条的实际齿厚为 S′,旧齿条的为 S″,则两者的实际齿厚之差△S=S′-S″。这时若仍要实现最小侧隙,则新齿条零件的加厚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