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中关村"论我国管理层收购"做亏模式"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关村”管理层收购表面上看是因为“亏损’’企业的大股东急于脱手.经营者进行“蛇吞象”式的收购。实际上是一种效仿者众的管理层收购“做亏模式”,为了达到“将企业做亏后再买之”的目的,经营者通常处心积虑,从一开始就采取措施倒逼大股东就范:其危害十分巨大,不仅保护中小投资者将落空,上市公司扭亏增盈无望,而且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也会成泡影。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针对“做亏模式”不同阶段特点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2.
金建 《董事会》2010,(3):24-24
为了防止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管理层应当加大处罚力度,增加违法犯罪行为的成本。加强对处于强势地位的机构投资者的约束,也可实现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将走向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管理层收购已成为当前我国国企改制的一种普遍形式,但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也使这一在我国风行的改制模式几经反复。随着国资委叫停国有大型企业的管理层收购,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将走向何方,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管理层收购是指企业的管理层利用自有资金或通过负债融资及股权交换等经济手段.取得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管理层收购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有效地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极大地调动企业管理层积极性.降低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5.
管理层收购有利于实现企业产权结构调整 ,激励管理人员 ,降低公司代理成本 ,尤其是对于急需明晰产权与减退国有股的国内上市公司更具有重大意义。面对我国掀起的管理层收购浪潮 ,财政部日前却提出暂停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 ,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本文通过对我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风险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一、管理层收购含义及其特征管理层收购 (ManagementBuyout ,MBO)是西方在 80年代兼并高潮中涌现出的融资兼并的一种形式。它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 ,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 ,控股权和资产结构 ,进…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始于90年代末,与国外管理层收购相比,我国管理层收购在收购动机、收购主体、融资方式、收购股份的性质和股权比例、定价机制、操作方式,对目标公司的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企业管理层收购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归纳了企业管理层收购在国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介绍了管理层收购在中国的实践情况,分析了管理层收购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理论意义。并从资本市场的几个要素:主体、价格、工具、中介、法规环境等方面说明了我国与国外较为成熟的管理层收购市场环境相比存在的差距。同时,针对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国有资产监管高层明确严禁大型国有企业进行管理层收购之后,国务院国资委首次公开提出,中小国企可以在满足五大条件的前提下,按照国企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的两个文件的要求规范进行管理层收购。  相似文献   

9.
独立董事制度被重视和引进的现实动因一般来说,小股东在公司中处于弱势地位,没有保护小股东权益的相应的法律制度,其权益得不到保障,其弱势地位很容易受到损害。这种损害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不称职的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损害,即通常所说的代理成本,这种损害是所有股东都要承受的,而小股东就更显得无能为力。不仅如此,投资者尤其是小股东的权利还经常受到管理层的限制,从而使得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更加肆无忌惮。二是控股股东对小股东的损害。在企业理论中通常称其为“掠夺”,它是指控股大股东利用控制地位通过损害小…  相似文献   

10.
王世良  潘贤林 《工业技术经济》2005,24(5):143-145,150
投资者情绪理论比较全面地解释了封闭式基金之谜,国内学者对其展开了大量的间接验证.但我国市场与该理论的假设不符,间接验证缺乏说服力。本文从该理论自身出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通过检验基金折价的相关性,以及投资者是否面临额外的系统性风险。证实了投资者情绪假说。  相似文献   

11.
法的建立、法的实施与权益资本成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为衡量指标,分别从法的建立和法的实施两个方面研究我国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法的建立作用有限,中小投资者保护立法仅在某些特定阶段对权益资本成本产生影响;而法的实施作用明显,有关法律实施的典型事件和地区差异对权益资本成本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超产权理论对公司管理层收购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权理论把产权归属作为企业效率的决定因素,无疑有失偏颇。超产权理论则认为:企业的效益主要是与市场竞争程度有关,利用利润激励去驱动经理人提高努力水平要以市场竞争为前提,市场竞争有放大利润激励的作用。基于超产权理论的思想,本文认为对产权拥有所形成的利润激励得以有效发挥的关键,在于经理人必须持有足够大比例的股权;大中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上市公司实施MBO后,由于经理人所购股权比例不大,使得产权激励不够大,而竞争激励又大幅下降,导致经理人的能力和努力水平下降,MBO将严重影响其业绩的提高。因而,MBO不是其改革的途径;小企业实施MBO是利大于弊,MBO不失为其改革的途径之一,但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MBO只不过是一个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13.
投资者保护是我国资本市场繁荣的重要保障。投资者保护一方面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变量,会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另一方面投资者保护又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结果变量,反映了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效果。文章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从理论基础、内控质量评价、投资者保护以及内控质量与投资者保护的关系等四个方面综述了企业内部控制与投资者保护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了其研究不足,并从理论创新、投资者保护框架、公司价值与研究视角等进行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我国2005-2008年度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投资者保护执行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投资者保护执行对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保护执行制度没有对公司治理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的建立,是我国金融安全网体系建设中的重大制度创新,但同时该制度的设计中也存在道德风险、证券公司经营失败成本分配不合理、政策缺乏连续性等不足。对现行保护制度的反思与改进,必将进一步推进证券投资者保护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将高校教学与科研目标管理转换为多层次指标和权重的绩效管理的方法,采用精细化的管理理论,设计了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解决高校教学与科研的考核与奖罚的管理模式。对高校信息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和过程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1999—2002年间实施了MBO(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在大量数据资料基础上,对这些公司的业务、财务、股本、管理、行为等特征以及收购定价、资金来源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证检验。通过研究,我们认为,MBO并不是“国退民进”的重要途径,成功实施MBO的企业需要一系列重要的条件;MBO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争论实质上是公众和政府对国有存量资产改革中“分配的公正性”问题的理解与管理层对该问题的理解存在差异;EMBO(管理层收购和员工持股)可以作为从企业层面解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公正性和合法性的一种制度性安排。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分析了MBO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其原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期对我国MBO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治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PPB, MBO and ZBB have each been implemented in the U.S. Federal government, ostensibly a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planning and control in agencies and programm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use of these techniques as management tools, political strategies and ritualistic symbols using concepts discussed in the organizational theory, planning and control, and policy science literatures. Two basic conclusions emerge from the evaluation. First, PPB, MBO and ZBB may inappropriately encourage the use of an analytical, computational decision strategy, and a cost/benefit method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t a level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and in environmental settings which call for an inspirational decision strategy and social test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s a result, environmental variety may not be matched by an organizational response which is equally variable. Secondly, PPB, MBO and ZBB may have been used more as political strategies and ritualistic symbols for controlling and directing controversy by both the executive and legislative branches of the U.S. Federal government and less as management tools for improving decision making within the U.S. Federal bureaucracy. These management tools give the appearance of rationality in the formulation of public policy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man's need for confidence building and conflict avoidance in running the affairs of state.  相似文献   

20.
The authors report the results of a study that evaluated the results of a MBO program for over 200 salesman in a hospital products company. Some favorable and unfavorable effects of the MBO program were discovered in the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