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对经济法理论研究提出了如何应对未来社会经济重大战略的课题,对其进行研究应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任务。文章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就新形势下如何对经济法理论创新提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2.
西方经济法研究的“市场失灵-国家干预”理论模式和以往我国经济法研究的内生于政府的理论模式有着不同的国情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可吸收各自的舍理部分,立足于本土的知识资源,以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出发点,着力于厘定国家干预的边界,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为重点,立足点在于树立“社会优住,个体基础”的经济法法益观,谋求经济法理论的突破和创新,构筑开放的经济法学。  相似文献   

3.
要完善经济法自己的责任理论,首先需要明确经济法的独立法律部门地位与经济法责任的独特性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强调在经济法责任理论研究中,要实现从责任—地位向地位—责任的思维转向;坚持以经济法之角色责任理论为指导,倡导确立主体—责任研究范式为经济法责任之基本分析框架;通过运用系统化分析和类型化研究等方法,去发现经济法责任理论与传统法律责任理论的关联性以及经济法责任形态的独特性,着力构建富有传统+独特内涵的独立、系统、科学的经济法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经济之诉与诉权理论的不发达,已造成立法上经济法的不可诉现象广泛存在和经济审判功能严重缺位,但经济诉讼的存在又十分必要。因此,应着力构筑经济诉讼程序机制,可考虑如下:(1)经济诉讼应为私益诉讼;(2)应维持“经济诉讼”的名称;(3)诉讼主体不拘于个人,也可以是行政机关或社会组织;(4)受案范围可遍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方面;(5)责任上可兼具民事、刑事及行政责任。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诉讼程序论——以公益诉讼为思考路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传统诉讼法理论将原告资格限制在申诉人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对于社会经济公益,公民被认为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其原告资格不被承认。这样,当社会经济公益遭受侵害时或有侵害之虞时,公民便无法通过司法手段来维护这一公益,这就导致我国经济法不可诉现象的大量存在。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出现,既是增强经济法可诉性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我国经济法独立诉讼程序的有力建构。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升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不仅会引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变革,而且对法律尤其是经济法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创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得亟待形成完整体系的经济法的发展获得了重要启示。通过将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进行比较,抓住两者的契合点,找出经济法原有理念的不足及其与科学发展观之要求存在的差距,填补与完善了现有的经济法理念,从而促进了经济法理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经济职能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法的发展,并指出:“国家协调论”应该成为经济法的理论基础,“协调”是经济法的基本理念;规范政府行为应与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并举;经济法应与国际经济法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理念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升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不仅会引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变革,而且对法律尤其是经济法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创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得亟待形成完整体系的经济法的发展获得了重要启示。通过将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进行比较,抓住两者的契合点,找出经济法原有理念的不足及其与科学发展观之要求存在的差距,填补和完善了现有的经济法理念,从而促进了经济法理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的双重属性是指经济法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前者植根于市场经济自身规律.具体包括公平性、建构性、经济性以及控权性;后者根源于一国国情和法律文化传统,经济法在各国呈现出不同的社会属性,很强的回应性、开放性和协调性是我国经济法社会属性的重要表征。经济法必须符合一国的国情和文化是其双重属性的内在要求。区分经济法双重属性,构建并完善相对稳定自洽、符合国情的经济法体系,方可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的基本价值是经济法中一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它不同于法的价值,有其特殊性,这是由经济法在法体系中的特殊本质属性即社会性决定的。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在于经济价值,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企业内部的平等、市场领域的竞争自由和宏观领域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对会计理论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会计演进与经济发展是互动的,从会计理论的发展史来看,会计理论已经和正在受到经济学理论的影响,会计理论也愈益从经济学中寻求支撑,并将之转换为会计学理论的基础理论架构。本文通过多角度地考察经济学对会计理论的影响,更进一步认识到经济发展与会计演进的密切关系和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分析笔者认为:一、会计理论研究应力求避免就会计论会计的倾向,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指导会计理论研究使其具有更广大的研究背景和更开阔的研究视野。二、在不断加深、拓宽会计研究视野的同时,会计学者还应该更多关注研究具体问题,尤其中国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首先运用知识图谱这种可视化工具,构建模型共被引网络,对经济增长模型的演化脉络进行分析;接着从博弈论的角度对经济增长模型的演化脉络进行模式分析,揭示出经济增长模型的包容式演化模式.最后根据共生理论,从经济增长中各行为主体收入分配的角度建立日本经济增长模型,对日本1955-2005年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说明共生理论模型是经济增长模型的包容式演化的新进展,同时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民法典是一国民法完善与否的标志.法国民法典以其通俗易懂著称于世,德国民法典以其逻辑严谨流传至今.我国正在起草制订中的民法典应当具有什么品格,笔者认为,未来中国民法典应当符合现代民法发展趋势,适应现代科技发展需要,贴近中国的现实经济生活与吸收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4.
地租视角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法学研究成果与经济学理论成果相互抵牾的困境,从地租视角揭示农村土地制度演变的内在机理,在对传统地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地租理论。新地租理论应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实现为研究对象,要将制度环境变化作为最重要的实现条件,其核心问题是形成一个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用地地租分配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中的遗弃罪之本质在于对公民在家庭中受扶养权利的侵犯,行为人和被害人必须是同一家庭的成员。对于司法实践中发生的非家庭成员之间的严重遗弃行为因无明文规定而无法予以惩治,刑法法益保护之机能也就因此不能实现。有必要借鉴德日刑法相关立法,以完善我国刑法中关于遗弃罪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认识技术与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对于我们理解历史,清晰地把握未来的制度选择和制度安排具有主动性和先导性.通过对技术、制度及其变迁的基本理论的介绍和分析得出其对法律制度建设的若干启示,即:由于技术进步所推动的诱致性法律制度变迁往往需要政治权力的拉升才能完成,因此,立法者要及时洞悉其特点和变化,促成立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生物经济形态是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为基础的,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产业基础上的经济形态.而经济形态是指由技术方式所决定的并且反映技术方式的生产方式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所表现的是以此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整个经济系统或经济结构的本质特征.了解经济形态的演变规律和特征对于研究生物经济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史的演进入手,结合我国的体制变革,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对经济法的价值问题做出了重新思考,克服了以往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更多的是沿用法理学的概念和体系,而欠缺学科自身的理论构筑的弊端,并在市场和政府的互动中推导出体制效率应是经济法的根本价值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9.
文章把倾销概念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对三阶段的经济理论基础分析,我们认为,经过演化发展了的倾销概念几乎失去了合理的经济理论支撑,成为一个纯法律的术语和贸易保护主义者的一个美丽谎言。因此,在面临这种无端的指控时,积极寻求政治、法律和技术上的对策,是维护我们应得国际利益的最好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