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郭克莎在《中国改革报》撰文,针对一些学者提出的我国城市化建设严重滞后的观点,认为我国城市化建设并非严重滞后。我国城市化率达到36.1%,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相比不算低,如印尼为31%,泰国为21%。从理论上讲,城市化不与工业比重相连,而是与非农产业比重相连。因此,他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应通过加快服务业发展,带动非农就业,以发达的非农就业来带动城市化。2.把农村工业化转变为城镇工业化。过去倡导的“离土不离乡”,影响了非农就业发展,导致工业水平低下。城市化则让长期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转…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其必然结果。在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转移中,农村劳动力现实与合理的选择往往是把非正规化就业作为主要途径。而非正规就业自身的属性使得农民工在享受其带来的城市化文明“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劳动力市场中的制度性障碍和歧视、社会保障缺失等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推进,建设用地的需求量急剧上升。农地征用,不仪直接影响到中旧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还炎系到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的政治稳定和城乡礼会的协调发展.从尊重农民权利、大地利益补偿、失地农民培训、失地农民就业、失地人口社会保障、失地农民负担、失地人群(阶层)与社会的矛盾等七个方面,论述了目前城市化过程中征用农村土地昕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孙林 《南方农村》2011,27(5):55-59
在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语境下,城中村村民的就业、收入来源、下一代的教育乃至生存方式不断成为指责的对象,存在着被过度问题化的现象,这不仅由于社会大众缺乏对村民们生存观念变化的了解,以及在充分就业观下对村民就业问题的误解,也是缺少对村民们财产性收入的尊重与理解,另外这和村民们在组织资源稀缺的原子化状态下缺少正当表达渠道和途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城市化质量概念的弱点,本文运用人口学指标,构造一个稳定城市化概念来表征农村人口城市化迁移过程角度的城市化质量。稳定城市化是指在农村劳动力及其家庭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共同生活基础上呈现出来的连续的、无障碍的、不可逆的城市化过程,包括过程稳定性和家庭完整性两个方面。如果获得合适数据,可以计算城市化稳定性指数。稳定城市化分析框架以不稳定城市化和稳定城市化为逻辑桥梁,在城市化问题及其社会经济根源之间建立清晰的逻辑联系,从而可以通过解释不稳定城市化达到研究和解决城市化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直接产物。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批地涌入城市谋生,“农民工”成为公众经常关注的一个名词,在大量农民工为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随着“农民工问题”出现了一系列诸如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稳定、民工潮与民工荒等社会难题,如何有效破解“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文章拟就农民工问题的现实挑战与对策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并不能自动解决农民问题,关键是为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保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使农民在城乡之间能够“双向”流动,对城市化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失地农民大量涌现。他们“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处于贫困的边缘。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当前失地农民就业状况和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剖析“三农”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其核心内容。所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农民就业,二是城乡一体化。因为扩大农民就业肯定会使农民收入增长,而我国长期处于分割状态,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只是为城市居民带来了实惠,并没有太多地惠及到广大农民。所以,农民增收问题实际就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村问题就是城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改善我国就业状况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前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阶段 ,有些人却提出城市化会加剧城市就业的矛盾。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城市化不仅不会加剧城市就业的矛盾 ,而且相反 ,城市化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惟一出路。  相似文献   

11.
关于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华  张伟 《农村经济》2004,(12):31-33
失地家沁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解决此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本针对目前我国在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失地农民问题,分析了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了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特别强调了要把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当作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要与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相结合,与各项改革措施配套进行。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恶化了我国就业环境,其中对农民非农就业的影响最为显著。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对外贸易严重受挫,经济的放缓影响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这都与农民非农就业息息相关。本文以金融危机为起点,以“推一拉”理论为基础,对经济调整背景下影响农民非农就业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制约农民非农就业的内在原因,进而提出促进农民非农就业和保障农民权益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县域城市化是中国梯度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是建构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路径.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县域城市化还存在众多的问题,比如县城的城市化拉动力不足,县域城市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制度性障碍的普遍存在等,影响了县域城市化的进程和发展速度.因此,有必要通过县城的场域功能与结构升级、城镇生活方式与品质再造、乡村建设与新田园生活样态、产业集聚与提升城市就业、制度投入与社会结构创新等各种方式,促进县域城市化与县域社会结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征地补偿制度问题及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农业经济》2007,(6):31-3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大量失地农民.由于目前征地补偿制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失地农民的权益严重流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就征地补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速度越来越快,农村城市化进程也呈急速推进之势。但需要看到的是,由于我国的城市化是在薄弱的经济基础上进行的,各地以往的城市化,出于对拆迁成本、居民就业和开发利益的考虑,对农民居住比较密集的村庄敬而远之,结果造成城区绕着村庄走,许多近郊村庄,相继“融”入城区,出现“城中有村,村里有城,村外现代化,村里脏乱差”的不协调景观。在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大背景下,“城中村”显然成了另类,他们陷在“城不城、乡不乡”的尴尬处境之中,被一些社会学家称为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塌陷带”。被城市包围的“都市村庄”,如果错过本轮农村城市化的发展机遇,则会极大增加后续改造的经济成本和政治成本。因此,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农村、农民问题,城中村改造问题亟待提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多人认为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率(广义城市化是指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协调发展)低。支持其论断的依据是城市化率低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已达到60%—70%,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已达40%—50%以上,我国却不足34%,和12年前差不多(王东京,2002/郭树清,2003),进而导致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率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中国讨论农业问题离不开城市化,因为人们似是而非地认为,发展就是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按照这样的思路走到今天,已经使得城市与乡村,农业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城乡之间的鸿沟拉大,农业成了经济发展的短边。忽视农业,偏袒城市所带来的一系列失衡,使我们不能不回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的思路:重视农业,并重新思考人为推动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8.
雷速 《农村经济》2005,(4):120-122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而劳动力供给是就业问题的重要方面,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很多,但在一定时期内最主要的变量则是劳动力参与率。西方经济学认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但笔认为,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社会保障水平落后等特殊原因,我国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分段不连续的跳跃性曲线。因此,采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等能最终降低劳动力参与率的政策措施,对于有效缓解就业问题具有积极和切实可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当前农村公益事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存在着严重的城市化倾向,政府对农村特别是对与农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公益事业支持不够,致使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的边缘化,使得他们身份认同错位、文化融合乏力、职业选择错乱和城市融入困难,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性因素的束缚,只有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改变附着在户籍制度之上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政策歧视,才能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破解“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进程,推动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