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留下了灿烂辉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留下的文明财富,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蕴含着一个国家的文明与智慧,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2009年"哈尔滨冰灯冰雕制作技艺"成功入选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尔滨冰灯冰雕艺术传播不仅是哈尔滨文化的传播,还是民族精神的传播.针对哈尔滨冰灯冰雕的传播与保护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与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民族心理和民族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新疆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还在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建立和谐社会、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的审美、艺术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因此保护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我国历史悠久、内蕴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延续传承和发展的文化命脉,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渐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加之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欠缺,导致我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消失或正在面临消失的危险。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而在其中,法律将无疑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螳螂拳"的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4.
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部地区,各民族所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固有财富。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实现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目前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仍有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黄倩婵 《魅力中国》2014,(13):94-94
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洒落在我国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职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翁源位于广东省东北,韶关市南部,是粤北的南大门。它历史悠久。建县于梁承圣末年(公元554年)。是广东最早的16个建制县之一。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需要我们去挖掘、保护和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6.
臧致远 《魅力中国》2013,(26):89-89
志和史这两种著作一直是同源异流,殊途同归,同时并存,共同发展,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地方志和地方吏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盛世修史、懿年纂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本文拟就从史与志各自的特点以及发展方向上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大为 《黑河学刊》2012,(5):43+78-43,7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只有把握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原则才能使保护真正落到实处,使更多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东方文化下创造的太极拳与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形成的许多技击术有显著的不同.以拳击为代表的西方技击术,动作直接麻利,注重速度和突然性.技击在他们眼里首先是对立的两个方面敌和我.而太极拳更多地体现了统一和协调的思想."以小力胜大力","四两拨千斤"的思想更加彰显,强调强与弱的互相为用和互相转化,强调借势打势、借力打力,以柔克刚.  相似文献   

9.
礼与乐作为中国古代主要治国手段,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对当今社会制度文明和精神建设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东方文化下创造的太极拳与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形成的许多技击术有显著的不同.以拳击为代表的西方技击术,动作直接麻利,注重速度和突然性.技击在他们眼里首先是对立的两个方面:敌和我.而太极拳更多地体现了统一和协调的思想."以小力胜大力","四两拨千斤"的思想更加彰显,强调强与弱的互相为用和互相转化,强调借势打势、借力打力,以柔克刚.  相似文献   

11.
"德都蒙古"是指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蒙古族以及祁连山北部居住的甘肃肃北蒙古族.如何保护和传承"德都蒙古"文化,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对指导当地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及其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民族认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田野调查法主要对于"德都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保护现状、保护方式及传承人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并对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性发展的路径与方法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对此博大精神和宝贵财富进一步加以传承和弘扬,建立相应保护机制,切实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起到重要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宋淑平 《魅力中国》2011,(6):186-186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每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应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让古诗词这朵文学园地中的花浓香扑鼻。  相似文献   

14.
<正>运河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杭大运河更是流动的、活态的世界级文化遗产,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文明。浙江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特色地域文化传承展示、生态环境提升、文旅融合发展以及沿岸民生改善,大运河已成为两岸人民的“文化河、致富河、幸福河”。在大运河诗路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南浔区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为依托,以鱼桑文化为载体,走出了一条生态优、文化兴、产业旺、农民富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康武刚 《开发研究》2015,(1):98-101
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使作为遗产地的沿线各省又多了一项世界级的文化品牌。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包括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文明不断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意识形态。在保护、管理与开发三个维度的考量下,要加强大运河世界遗产相关法律体系建设,规范政府作用,完善保护体制,鼓励民间参与,注重开发的可持续性,为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16.
《宁波通讯》2015,(3):72
春节、元宵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连接中华民族情感、承载中华民族血脉的重要精神纽带。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近年来,我市认真按照中央、省的部署,积极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积极创新传统节日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在"文化转向"视阈下,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还是社会心理活动的过程.在文化背景推动黑龙江发掘、 保护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就对外宣翻译的质量提出了相应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为例,分析"文化转型"与外宣翻译之间的关系、 外宣翻译的现存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信息要凸显;采用音译法翻译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适度以及要加强人才培养等.  相似文献   

18.
李恂 《中国经贸》2010,(22):F0003-F0003
日前.云南省芒市傣族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子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不仅是对民间剪纸的保护.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性的保护,同时对研究西南少数民族的文明史和民族文化形成、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八荣八耻”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高度概括。“八荣八耻”是中华民族自强、振兴的动力,是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之魂。“八荣八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是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与健康的时代风貌的有机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记载者和传承者.它为我国文化持久繁荣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学习文言文就是我们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同时,遨游于文言典籍中,有助于我们丰实传统文化底蕴、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增加语文修养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