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问题上,存在着公有制经济还占不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该不该占主体地位、主体地位问题有没有必要争论等认识问题。坚持中央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必须努力破解在基本经济制度问题上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重大理论观点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  相似文献   

3.
(一) 谈到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我认为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制度做了更进一步的阐述。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两个“毫不动摇”,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一论述在理论上具有鲜明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决定》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  相似文献   

5.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同时期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时候甚至出现公有制经济比重低于非公有制经济。这种阶段性差异同产业差异、地区差异一样具有必然性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表现 ,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差异理论。  相似文献   

6.
沈刚 《经济》2012,(5):18-19
今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  相似文献   

7.
<正>经济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1))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和发展,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2022年,学术界围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历史演进、科学内涵、重大意义以及拓展研究展开了多方面探讨,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经济管理》1999,(4):1-1
今年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强调“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的“十五大”精神的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9.
《经济》2002,(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江泽民强调,“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  相似文献   

10.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种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理论,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提出来的。基于此,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绝不搞私有化;坚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绝不搞单一公有制。基本经济制度是讨论国进民退、国退民进的依据。在当前条件下,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发展公有制上。  相似文献   

11.
以量化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临界值为尺度,划分1979年以来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的阶段性,结果发现,至2003年,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此后,非公有制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公有制经济,以致现今的公有制主体地位已经动摇。国有经济改革取得多方面的成就,但存在方向性的偏差,亟需采取战略性措施,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2.
项启源 《当代经济研究》2012,(8):11-18,4,9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出现了持续、迅速和大幅度的下滑,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受到威胁。因此,有必要对目前我国"公有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状况进行科学准确地判断,有必要从可比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三个方面对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做进一步研究。这有利于我们清晰而准确地掌握我国公有经济发展的现状,以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公有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高速而健康的发展。这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理论分析认为影响国有经济产业分布状况的经济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有经济本身的性质特点与制度优势;二是社会经济各部门的产业性质和特点。但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国有经济产业分布问题涉及到包括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在内的多种复杂因素,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非线性及非理性特征。利用1999~2010年制造业中20个产业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协整模型,实证检验了自然垄断性、行业外部性、主导性产业、产业溢出效应对中国国有经济产业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曹策  王真 《技术经济》2020,39(4):53-58
首先将两位数工业行业分为投资品部门和消费品部门,然后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出了2006—2017年的两部门技术进步效率及其变化情况,两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指数都超过了1,且投资品部门的TFP变化指数相对于消费品部门更高,投资品部门TFP变化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而消费品部门呈波动下降趋势,最后运用PVAR模型考察了两部门TFP冲击对产出、投资和就业的影响。TFP冲击的结果显示:两部门TFP冲击对经济发展都具有扩张效应,促进了产出增加,且TFP冲击对投资品部门的影响作用更大,消费品部门的TFP冲击对投资和就业具有负向影响且大于投资品部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关于改革方向的误导性观点流传广泛。正确把握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澄清与深化对以所有制为核心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以现代法治市场经济取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本质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不是用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判断一种经济形式是否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标准在于财产权利的等同性,即劳动者共同所有、共同劳动、共同管理和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6.
张华  梁进社 《经济地理》2004,24(6):816-819,825
城市或区域之经济活动的“基本/非基本部分”这个划分揭示了城市或区域与其内外的重要联系。区位商法是公认的最简单的判定基本部门和测算基本部分的方法,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以北京市投入产出表和全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为基础,验证了用区位商法测算基本部分的有效性,发现用传统的区位商法测算基本部分的误差很大。论文对用区位商值判定的误差进行了阈值敏感分析和部门分析。对传统的区位商法进行了改进,确定了改进的区位商法的公式形式,并对公式进行了验证。另外,在投入产出分析的框架下得出了一个以中间使用率为基础的新的测算基本部分的经验公式,用北京市多年的数据对该公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e article is to provide new evidence concerning the effect of public capital on productivity growth in Spain. To this end, the article follows the growth accounting approach, which, in addition to measuring both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public capital on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llows for assessing whether there is a distinctive impact of public capital across economic sectors. The results lead to three main conclusions: (1) Public capital has a strong influence on growth when we use data from the whole economy; (2) this influence varies across sectors, being more relevant in the exposed sectors (industry) than in sheltered sectors (agri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s); and (3) irrespective of the definition used for public capital, these basic results remain unchanged. (JEL C30 , E62 , H54 , O47 , O52 )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analysis of the experience of privatization in Eastern Germany shows that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private and public sectors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blurred, with the public sector becoming more like the private sector. One may also expect that employment will fall and productivity greatly increase. The legislature's urge to regulate everything will ultimately subside but the public sector will continue to be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the economy as a whole. A modernized public sector will be able to deploy its services to mak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 and employment.  相似文献   

19.
胡永仕  王健 《技术经济》2011,30(9):70-74
在界定流通产业范围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系进行了调整,将流通产业从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作为国民经济的第四部门;在此基础上,对福建省流通产业与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业关联及其波及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福建省流通产业的依存度、直接关联效应、完全需要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及生产诱发系数。认为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都有较强的关联,能有效带动福建省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有望成为福建省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20.
Following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Taiwan implemented various fiscal policies so that they could offset the shocks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 whether these two fiscal policies alleviated the shock generated by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on Taiwan's economy and unemployment. The findings provide that the economic and employment effects generated by the public work investment project were the most substantial in the public sector. By contrast, the economic and employment effects generated by the consumption vouchers policy were the largest in the service sector. These outcom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aiwan's industry structure. The fiscal multiplier of the public investment project and consumer vouchers distribution was 1.94 and 1.47. The evidence in the present study also seems to suggest that the two fiscal policies examined could not induce an effective long-term transformation of Taiwan's economic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