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交强险的及时实施不仅有力保护了受害者的生命和经济利益,也使机动车保险险种体系更加完整,同时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但各种不确定因素决定了交强险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为了推动交强险进一步更好地实施,本文通过对交强险实施过程中所面临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本着强制性、广覆盖性和公益性的原则,我国自2006年7月1日以来实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交强险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自实施以来,由于在制度设计上存在诸多缺陷以及相配套的措施没有到位,致使交强险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交强险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了完善交强险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论证了交强险的性质和解构了保单未批改的法律后果的基础上,得出:在交强险保险责任纠纷中,已保险的机动车所有权转让而未及时办理保单批改转让手续,保险公司仍应承担保险责任。  相似文献   

4.
郭晓果 《全国商情》2009,(19):112-113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于200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之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又发布了《机动车突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对于发生交通事故后,被保险人如何向保险人要求赔偿、赔偿的范围和标准问题,条例和条款都有了明确的规定。这些条例和条款对于我国的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正确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经过两年多的司法实践,交强险条款和条例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交法规定我国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目的在于加强对交通事故受害人的保护。随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生效实施,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开始运行并发挥作用,但是与之配套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的相关立法却尚未到位。本文拟在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功能、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经验,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的设立及运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内机动车强制保险总体亏损,根本原因在于交强险的经营模式不清晰.文章主要介绍我国现在的交强险经营模式以及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期望机动车强制险为我国保险业更好地发挥经济补偿、社会管理、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交强险免除责任司法纠纷案件中,部分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对免责法条中三类争议问题的理解分歧上。首先,司法实践中关于交强险免责条款的正向适用与反向适用问题,通过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等方法明确相关法条中“交通事故”“损失”等用语在不同法条中的特定含义。其次,根据法律规范目的,推导出认定受害人构成“故意造成”“故意碰撞”的主观要件、致害行为模式及因果关系标准等主客观要件,由此准确理解该免责法律条款的含义。最后,对五种机动车特定类型案件进行司法认定分析,并得出交强险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司法认定建议。  相似文献   

8.
机动车交通事故之受害者是否属于机动车责任强制保险"第三者"范围,直接关系到保险人责任之承担。而我国的"交强险"条例中第三者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本文通过对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进行分析,指出在某些情况下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可以向第三者转化,从而提出第三者范围时间点和第三者范围的新界定。  相似文献   

9.
强制保险是国家对特定对象以法令形式规定其必须参加的保险,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作为强制险的一种,是社会公益性很强的险种,对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国外交强险的立法经验和实践,对我国实行该制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探讨,对制度的功能定位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其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强制责任保险自实施以来,给交通事故的受害者带来了慰藉,但由此也引发了不少问题,本文主要从交强险的危险增加通知义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2006年7月1日起,我国将实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推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强制保险制度的实施对更新我国保险理念、完善机动车交通事故保险制度、提高机动车交通事故保障水平、保障经济正常发展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一则案例引发对实践中应参加而未参加交强险的交通事故赔偿问题的适用问题研究,通过对交强险的法律性质、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在实践中的具体运行情况的分析,得出了在现行法律条件下一审法的判决更为合理的结论并提出了通过法律明确相关责任承担以及机制统一建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上对于司机无证、醉酒驾车肇事,承保该肇事车的保险公司是否要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有不同的看法,但各家保险公司对此类保险事故一概拒赔却是不争的事实。各方对此现象有不同的看法,缘于大家对《交强险条例》第二十二条和《道交法》第七十六条有不同的理解,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有不同的解读。为此,笔者将运用法理、法意及逻辑原理对无证、醉酒驾车肇事保险公司交强险拒赔是否有法律依据进行分析,并为解决此问题提出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道路交通安全法》2004年5月1日起实施一年多来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归责原则”显失公平,二是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未有实施细则,三是“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没有落实,反映出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定的仓促、思维逻辑的不严密、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从而导致交通事故中各关系方的合法利益未能得到切实保护。关于机动车第三者责任赔偿问题,需要与国际接轨,体现人文关怀,但需要有一个过程,应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在实践基础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不可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将推动我国尽快建立社会责任会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责任会计在世界上的出现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我国至今尚未建立社会责任会计,这与我国提出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极不相称的。笔认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和当今知识经济对人类产生的重大变革,会计作为对经济的反映和监督,必将要求在传统会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型的会计模式——社会责任会计。因此,知识经济将成为推动我国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6.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是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责任的法律基础,也影响着对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的经营。本文介绍了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各种归责原则,并简要地评价了各种归责原则应用于交通损害赔偿的优缺点。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我国机动车交通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实施行政许可法后,政府问责制必须到位。作为行政监管部门如何履职,才能有效而有为地履行责任?如何对行政相对人的活动实施有效监督,确保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如何维持社会秩序实现对社会的治理?如何在行政过程中更人性化、科学化.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使服务重于管理.引导重于制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否提升财务绩效,一直是财务界争论不休的话题。目前,国内外对这一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结论。本文以16家港口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港口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港口上市公司履行对股东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履行对债权人、员工、消费者和政府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履行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呈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侵权责任形态关系到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责任主体以及责任分担问题,故对其讨论意义重大。我国学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形态没有统一观点,比较流行的是自己责任和替代责任的二分理论,但是笔者认为有重新认识的必要,认为物件责任和行为责任二分理论更适宜。  相似文献   

20.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全球范围内风起云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迅速增加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鉴证业务的发展。而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及其提供的第三方鉴证缺乏统一的标准。在介绍了国际上比较广泛采用的三种鉴证标准——G3指南、AA 1000和ISAE 3000的基础上,提出对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鉴证标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