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经济统计》2008,(4):38-39
据国家统计局工交司对2.6万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专项问卷调查显示,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之所以能够实现36.7%的高增长,主要原因在于企业销售增长较快。专项问卷调查显示,在利润增加的企业中,有36.1%的企业认为销售增长较快是利润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居利润增加原因的首位。数据显示,2007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7.6%,增幅同比加快1.6个百分点,由于销售利润率略有提高,销售增长拉动工业利润增长20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信贷是金融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机构信贷业务中的比重逐步提高。越来越引起银行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以房地产业信贷现状为基础,分析我国房地产业信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52%提高到了2.79%;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继2004年以来,人民币已经加息四次  相似文献   

4.
《湖南房地产》2007,(12):94-94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7年12月25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此次上调是央行今年以来第10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此次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4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该标准创20余年历史新高。与今年以来历次均上调05个百分点不同,此次上调1个百分点,力度明显加大。央行指出,此次上调旨在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从紧货币政策要求,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随即再次使用上调准备金率、加息的政策工具;2008年,央行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流动性管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指导,抵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同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  相似文献   

6.
(一)需求远远大于供给。根据在四川农村实地调查发现,85.2%的样本农户对小额信贷有需求,其中有21.6%的农户贷款需求未得到满足,户均贷款需求约为9000元。以此测算,中国农户总数约1.9亿户,贷款未得满足的市场规模为1.9亿户×85.2%×21.6%×9000元/户=3147亿元。我国2007年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小额贷款额为2038亿元,可见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的小额信贷远远达不到农户需求。  相似文献   

7.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2006年我们国家GDP增长10.6%,城镇人均收入可持续增长率也在10%左右,但是城镇的平均房价的增长只有6%左右。三者相比,房价的增幅远低于GDP和人均收入的增幅,就房价的增幅宏观层面上是合理的。那么,国家为什么还要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呢?2007年,房地产新政还会出台什么细化政策吗?且看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主席聂梅生今年1月28日在“2006中国房地产总结表彰大会”上,从经济、和谐社会与环境资源三个层面做出的精彩分析,以及对2007年国家房地产新政走向的预测。[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财经速览     
《房地产导刊》2007,(24):17-17
14.5%!存款准备金率第十次上调中国人民银行12月8日下午四点宣布,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从紧货币政策要求,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从2007年1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为2003年以来最大涨幅。至此,存款准备金率创20余年来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9.
数字     
《财务与会计》2008,(6):5-6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8年5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O.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自去年起第14次、也是今年起第4次宣布上调准备金率。上调后,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6.5%的历史高位。央行相关人士指出,决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旨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0.
《北京房地产》2007,(5):64-64
央行网站公布从4月16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这是2007年央行第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而2006年至今,存款准备金已经进行了6次调整。央行频繁的调整存款准备金,减少市场上过剩的流动资金,限制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从而影响市场投资行为,这一调整将对二手房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上接2007年3月号第25页) 信贷政策与房价 紧缩“银根”是此轮房地产调控中又一重要手段。2004年10月以来,央行三次上调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使三至五年期和五年期以上个贷利率从4.95%和5.31%上调至5.51%和5,81%(下限)。(编者注:本文于3月初成稿,至本刊发稿前夕,中国人民银行再度宣布,3月18日起,同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2006年以来,央行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严禁向项目资本金比例达不到35%、“四证”不齐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贷款,严禁以流动资金贷款名义发放开发贷款,严格限制新增房地产贷款。然而,在前所未有的信贷“紧缩”政策下,房地产业却走出了逆市上扬的行情: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趋缓(24.5%),商品住宅投资增幅却有所上升(25.3%),可房价仍是居高不下。究其原因,除经济基本面因素外,我们不难发现,宏观调控与微观主体经营理念的差异和博奔可能是导致信贷政策低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时事观察     
新闻事件央行年内第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创近年历史新高1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7年11月2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3.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该标准创近年历史新高。此次上调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九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此次上调旨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据新华网11月10日消息  相似文献   

13.
数字     
《财务与会计》2008,(4):5-6
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5.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  相似文献   

14.
随着CPI2007年8月份创出新高后,中国人民银行于2007年12月21日宣布上调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旨在加强货币信贷调控,引导投资的合理增长,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本文就这项举措将给国计民生带来的影响进行探讨,提出改进和完善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户信贷困境与金融机构缺位的成因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农村金融信贷困境的角度分析农户信贷难的成因,对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服务的缺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金融机构外部性问题对农户信贷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户信贷行为的认知偏差及对其贷款困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农户信贷行为的认知偏差,发现农户信贷行为的认知偏差往往加重了金融机构的外部性约束,最终,这种行为偏差加大了其贷款难度,文章还对农户信贷问题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最后,利用机制设计理论提出解决农户信贷认知偏差和金融机构缺位矛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青海藏区农户、牧民的整体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实际调查,对青海藏区小额信贷的运用状况及发展障碍进行了全面分析与阐述,并提出促进青海藏区小额信贷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辽宁经济统计》2007,(3):42-43
宏观数据滚烫央行扣响加息扳机。近期公布的一系列数据令调控空气凝结,不少舆论达成预期,中央紧缩性调控政策已是山雨欲来。呼应市场预期,全国“两会”闭幕翌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9.
2005年3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上调商业银行住房信贷利率和下调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决定。新政公布伊始,便在原本就已很热闹的楼市中砸下了一颗重磅炸弹,霎时激起飞石无数。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形势较好,但其中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等问题依然突出,并逐渐以物价上涨的形式表现出来,经济增长存在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为此,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的紧缩政策,旨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缓解通胀压力以及抑制信贷投放过快,对银行间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加之新股发行计划密集,大盘蓝筹不断推出,更加剧了货币市场资金价格的波动性,在这样的紧缩背景下,西安地区金融机构债券交易特点和策略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值得我们关注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