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0 毫秒
1.
屠海将 《经济师》2012,7(3):231-233
2011年3月初,浙江省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作为"十二五"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容。海洋资源优势是浙江最大的资源优势之一,是实现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依托,也是浙江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所在。浙江要有更大发展,必须提高海洋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变海洋经济"大省"为"强省"。台州市作为长三角城市,沿海地带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对于促进台州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海洋是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的综合性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我国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迅速。1998年达到3,35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然而也面临着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污染严重等问题,这都将制约着海洋经济的发展。为提高我国海洋国际竞争能力和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实现海洋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和有偿使用制度、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整治、建立统一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加强海洋灾害性天气的预警系统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海洋资源的多样性、经济特性和开发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资源不仅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根据海洋资源的特点,将其分为空间资源、矿物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生态资源,分析了其经济特征,剖析了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国际趋势。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海洋资源环境系统与海洋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是海洋大省,随着近十年以来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发展中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海洋发展面临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文章试图探寻海洋资源环境系统与海洋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机理,构建海洋资源环境与海洋经济耦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广东省海洋资源环境系统与海洋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并提出有效利用海洋资源环境、发挥海洋资源环境在经济发展中最佳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长三角整体出发,研究了海洋经济发展特征与形成的格局;阐述了海洋服务业体系与特点,并重点分析了长三角海洋服务业发展现状、潜力与存在主要问题;提出长三角各省市协调与联动促进海洋服务业发展的六方面对策:(1)建立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管理协调机构;(2)实现港口资源整合与协调发展,做强港航物流服务产业;(3)完善滨海旅游资源布局,滨海旅游业一体化联动发展;(4)共建海洋科技服务体系,共享海洋科技信息服务;(5)联合打造海洋科教基地,培养海洋经济服务人才;(6)共同制订生态保护体系,提高海洋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沿海省份,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这既有客观因素的制约,更有主观努力程度不够的原因.因此,要发展河北省海洋经济必须要从合理利用海洋资源,调整产品结构;强化港口功能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环京津、环渤海的区位优势,以陆地产业带动海洋经济;大力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努力构建大海洋经济;转变海洋观念,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海洋资源     
六十年代以来,国外海洋经济逐步转向对海洋资源的全面开发,新兴的海洋产业包括海上石油工业、海底采矿业、海水养殖业等。生产方法也由单项开发转为立体的综合性开发。海洋资源的现代全面利用包括:海洋资源利用,如海洋矿产资源、水产资源、海水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利用,如海上机场和城市、海面和水  相似文献   

8.
梁芷铭 《生产力研究》2011,(9):36-37,172
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共同选择。海洋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碳汇能力,发展低碳经济大有可为。文章分析了海洋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论述了长三角地区海洋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低碳背景,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探讨了长三角地区海洋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南海海域面积占我国的三分之二,在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远洋运输、国际贸易、海域安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巩固基础海洋产业的同时大力扶持海洋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培植核心竞争力,是提高我国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海洋经济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针对全球海洋资源环境的新变化和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十三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目标及策略应进行全面调整升级。应通过科技兴海促进传统海洋产业改造升级;合理布局新兴海洋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以新型海洋城市为桥头堡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维护海洋产业安全;完善海洋经济管理体制与法律法规。为实现上述目标,应合理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实现海洋产业与陆域经济统筹发展;正确发挥市场调节与政府管理的作用;合理、适度、有序开发海洋资源。  相似文献   

11.
徐敏 《海洋经济》2019,9(3):18-24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 2011-2015年广东省三个沿海经济发展区 14个市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其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体上看,数字普惠金融对海洋经济还没有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分地区看,珠三角区和粤东区的数字普惠金融总指 数对其海洋经济增长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粤西区在使用深度和数字服务支持程度 方面有效地促进了海洋经济的增长。提出广东省各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重点,粤东区的重点是借优势,促发展。珠三角区的发展重点在于借优势,补不足。粤西区发展重点在于广覆盖,深挖掘。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沿海三大人口产业密集区之一,也是世界六大都市区之一,推进长江三角洲内部各城市之间的产业联动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基于浦东新区的视角,以集成电路(IC)产业为分析对象,系统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联动的实践。研究发现,基于浦东的区域产业联动具有资金境外联系强而境内联系弱、跨国产业链联系密切而境内联系少、人才流入多于流失、技术合作伙伴多在本地和境外而与江浙合作少、产业联动制度环境总体较好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着力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尊重企业的区域经济主体地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于阳  朱云鹃  朱学星 《技术经济》2011,30(12):75-80
基于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利用区域相互作用引力模型,以安徽省相关城市参与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为背景,计算了归入泛长三角地区的安徽六市与长三角地区核心城市——上海、南京、杭州的经济联系强度及经济联系隶属度。根据计算结果,对安徽六市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提出了安徽六市参与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双圆模式"以及与其他城市进行经济合作的具体内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以我国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 2006—2015 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间出口产品质量总体上存在空间正相关性,数字经济会显著提升城市出口产品质量,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中仍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进口中间品质量,推动出口产品结构高端化,进而提升城市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非私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提升作用;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数字经济对特大及以上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宜居水平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宜居水平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以2004—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宜居要素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首先运用熵值法和Moran's I指数探讨了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宜居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其次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其宜居水平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从宜居水平的时间演变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宜居水平位序变化明显且中低水平城市提升较快,城市间差距不断缩小。②从宜居水平的空间演变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宜居水平参差不齐且空间相关性较弱。③各城市宜居水平在单一标准层下的地域分异与综合标准层下的地域分异存在显著差异,单一标准层下各城市均有其优势与不足。④自然地理环境与区位的优劣对宜居城市建设具有直接影响,社会经济方面,人均市政设施维护建设投资额、人均住宅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及人口密度与城市宜居水平呈正相关,而工业SO2排放量与城市宜居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业转移是建立在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区域经济联系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转移规模的大小。从皖江各城市本身的经济实力和规模、各城市与长三角地区的可达性和经济联系总量、泛长三角地区城市流强度等多个角度,带内与带外层面相结合测算了皖江城市带各城市与长三角城市的区域联系大小。为求得区域联系综合值,作者构建了综合测算模型,利用各类区域联系数据测算出皖江各城市与长三角城市综合联系值,从区域联系角度评估皖江城市带各城市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可能规模梯次。评估得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梯次从大到小依次是: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宣城、滁州、巢湖、铜陵、池州。最后提出了一些为承接好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办法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2018年26个城市面板数据,对城市群内各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究长三角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并考察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两个环境变量如何通过长三角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产出产生直接影响,以及在空间溢出过程中如何发挥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各城市创新活动存在明显正向关联;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本城市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直接促进作用,而对邻近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在长三角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中均发挥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参与长三角分工合作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一个重点;既能加快安徽的发展,又可以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文章对皖江城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经验、皖江示范区新时期新阶段的承接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利用弗洛伊德算法计算城市间的时间距离,以此对经典经济联系指标进行修正,并研究2009—2019年间该区域高速铁路网产生的时空收敛现象及其对各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影响。结果证实:样本期间长三角区域呈现出了较强的时空收敛现象;纵向看,各城市间经济联系总量和可达性值均表现出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逐步增强的趋势,横向看,较早开通高铁的城市产生的时空压缩现象对其经济联系产生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