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张浩 《中国商办工业》2010,(24):169-169
从旅游回扣现象入手,分析了产生旅游回扣形成的原因及其危害,主要体现在旅游产品供给商竞争激烈、旅游者消费心理不成熟、政府监管不力、导游职业生涯较短服务意识欠缺等方面。并提出了实现公对公的佣金制度、改革导游薪酬制度、预交质量保证金、加强行业管理、引导游客理智消费等发展性对策,以达到解决回扣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王景平 《商场现代化》2007,(19):242-243
导游回扣问题在旅游界成了游客痛恨、社会反感、企业头疼的一件事。这里面有导游的原因,也有游客和企业的原因。本文详细分析了旅游业回扣现象的原因,介绍了对购物和回扣的正确认识,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卢东山 《商场现代化》2005,(7Z):109-111
目前以购物回扣为主的导游薪酬现状直接导致旅游服务质量下降.旅游行业陷 低价低质畸形竞争.本文提出了导游服务分级定价与积分晋级制度的设想.试图通过解决导游服务评估与报酬支付以及监督的问题,提升导游服务质量,使旅游服务市场由低价低质畸形竞争,转变为高质量服务竞争.  相似文献   

4.
从旅游回扣现象入手,分析了产生旅游回扣形成的原因及其危害,主要体现在旅游产品供给商竞争激烈、旅游者消费心理不成熟、政府监管不力、导游职业生涯较短服务意识欠缺等方面。并提出了实现公对公的佣金制度、改革导游薪酬制度、预交质量保证金、加强行业管理、引导游客理智消费等发展性对策,以达到解决回扣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卢东山 《商场现代化》2005,(20):109-111
目前以购物回扣为主的导游薪酬现状直接导致旅游服务质量下降,旅游行业陷入低价低质畸形竞争.本文提出了导游服务分级定价与积分晋级制度的设想,试图通过解决导游服务评估与报酬支付以及监督的问题,提升导游服务质量,使旅游服务市场由低价低质畸形竞争,转变为高质量服务竞争.  相似文献   

6.
分级定价与积分晋级——导游服务体制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以购物回扣为主的导游薪酬现状直接导致旅游服务质量下降,旅游行业陷入低价低质畸形竞争。本文提出了导游服务分级定价与积分晋级制度的设想,试图通过解决导游服务评估与报酬支付以及监督的问题,提升导游服务质量,使旅游服务市场由低价低质畸形竞争,转变为高质量服务竞争。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取得飞速发展,然而导游私拿回扣、宰客现象却在媒体频频曝光,“回扣”现象已经成为阻碍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顽疾。本文以购物回扣为重点,深入分析了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和利益分配方式,并针对其行为建议制定相应的激励和监管措施,从而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一、回扣的形成原因导游收取回扣有购物回扣、餐饮回扣、旅游景点的"票提"等多种形式,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1.旅行社恶性竞争的必然结果。由于近年来旅行社数量急剧  相似文献   

9.
粟娟  吴昊 《商场现代化》2007,(4X):186-187
旅游佣金“公对公”是解决旅游业“回扣”现象、旅行社“零团费”、低价报团等问题的有益探索和尝试。旅游佣金“公对公”对促进旅游经营活动链上的各主体的经济利益分配合理化,规避各主体的风险,促进导游人员报酬机制的优化等有积极一面,但对治理“回扣”现象还存在斩草未除根的现象。因此,在实施“公对公”的基础上,必须要有政府的介入,加强对旅游市场价格指导,加强对旅行社的监督等措施才能彻底治理“回扣”现象。  相似文献   

10.
当前导游薪金制度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婷 《价格月刊》2004,(9):23-24
目前国内导游人员的收入主要由基本工资、带团津贴、“回扣”和少量小费构成,劳动保险由旅行社代买或自己购买。以南昌市为例,只有少数旅行社的专职导游才有固定的工资,金额多在300—500元;带团津贴,外语导游较高,国语导游中只有部分旅游社发放,大致为每团每天15—30天;至于小费,海外旅游团中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中回扣存在的经济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严梅 《商业研究》2003,(2):155-156
长期以来,回扣一直是阻碍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顽疾,旅游主管部门也曾运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整治,然而收效甚微。但从导游人员收入分配制度这一角度来分析旅游行业中回扣存在的经济原因,必须引入公务员制度改革中“高薪养廉”,以及市场营销学中“认知价值定价”的概念,才是彻底解决该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旅游各环节的回扣越来越普遍地影响着旅行社或导游的选择,也深深损害着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而由于法律界定不清,人们对旅游回扣之商业贿赂属性并没有清晰的认识,而将其等同于合法的折扣或佣金。实际上,旅行社或导游并不具备收取折扣的合法身份,旅行社业的佣金制度也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3.
由导游群体中的问题引发的体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由于“小费”及“回扣”等的争论与探讨而使导游职业形象变得黯淡。行业管理部门在不断加强导游人员管理的同时,应从更高的层次审视这一现象,找出并解决好领导体制、管理体制、价格体制、分配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标本兼治。搞好体制创新,规范企业管理,提高整体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导游人员作用,为行业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导游是旅行社的重要人力资源,导游的服务质量决定旅行社的服务质量,为规范导游的服务行为,有关部门提出了解决导游回扣的"公对公"分配模式.本文分析了导游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行为和合谋行为,指出由于存在道德风险和合谋因素,"公对公"分配模式不是一个可自动实施机制.然后为使其成为可自动实施机制,引入了导游的收益分享权,分析了"公对公"模式可实施的条件.最后,本文建立了基于收益分享的"公对公"模式实施条件和激励机制模型,分析了激励机制的特征并提出激励机制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新的<旅行社条例>和<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颁布实施,但在实际操作中,对旅行社人员的管理方面却很少有可对应的保护条文.特别是导游人员管理存在的底薪低下、小费回扣占薪酬比例高的问题善未很好解决.笔者从实践出发,提出了基本工资激励、小费激励、福利激励、情感激励、培训激励、调岗激励、职业激励等激励模式,希望能有助于我国导游队伍的良好建设.  相似文献   

16.
粟娟  吴昊 《商场现代化》2007,(12):186-187
旅游佣金“公对公”是解决旅游业“回扣”现象、旅行社“零团费”、低价报团等问题的有益探索和尝试。旅游佣金“公对公”对促进旅游经营活动链上的各主体的经济利益分配合理化,规避各主体的风险,促进导游人员报酬机制的优化等有积极一面,但对治理“回扣”现象还存在斩草未除根的现象。因此,在实施“公对公”的基础上,必须要有政府的介入,加强对旅游市场价格指导,加强对旅行社的监督等措施才能彻底治理“回扣”现象。  相似文献   

17.
我国旅游投诉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琴 《商场现代化》2007,(19):338-339
旅行社行业削价竞争,导致旅游合同无法兑现;旅行社之间“先接团、后付款”的不规范行为使游客成了替罪羊;旅行社以个人承包或接受挂靠的形式出租业务经营权,使旅游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不合理的薪酬制度,导致导游变相成为“导购”,私拿回扣现象严重;导游人员服务技能低、服务质量差——种种原因导致我国旅游投诉居高不下。指出应从旅行社经营理念的树立、导游薪酬制度的科学制定、导游人员信誉档案的管理、兼职导游队伍的建立等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18.
袁慎祥 《商业研究》1999,(11):16-17
近年来,回扣问题日趋突出,危害极大。抑制回扣单纯依靠思想教育、法制教育,提高思想觉悟,效果不佳。抑制回扣主要应从企业本身入手,通过制度建设解决回扣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回扣的概念、法律特征和性质田云鹏一、回扣的概念和法律特征1.概念《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布施行前,虽然有些法律、法规对回扣问题有所规定,但对什么是回扣,从来没有法律意义上的界定,致使回扣一词被用得很滥,涵盖的范围太宽而且极不确定。曾经有人对回扣的表现列举...  相似文献   

20.
何乐 《中国市场》2006,(7):18-23
一块愈演愈列的“毒瘤”,正从各个领域侵蚀着我们:出租车拉客有“回报”、医院进药有“回扣”,导游带客有“提成”、物品采购有“手续费”,只要是个项目,有关人员就能拿到价值不菲的“好处费”……这些怪现象经过多年的进化,渐渐成了社会的潜规则,不仅助长了腐败风气,更是败坏了职业道德。因此,根治“毒瘤”,已成为政府迫在眉睫的要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