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流的新制度经济学以交易费用为基础,逐渐发展了一个以交易费用、交易收益、交易利润或交易效率为核心变量,以制度变迁主体追求潜在利润最大化为动力,通过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过程的动态分析从而研究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当假设制度变迁主体都同质时,可以从这个制度变迁框架中抽象出主体理性、利益结构、资源约束、技术约束、制度约束等关于分析制度变迁的关键变量,以这些变量为基础可以构建一个以同质个体决策为基础的制度变迁模型。这个模型将为制度变迁的理性选择分析、演化变迁分析和博弈演化分析的统一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博弈论看价格竞争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与传统经济学的有关决策理论不同,在博弈论看来,个人效用不仅依赖于自己的选择,而且依赖于他人的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博弈论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人们的行为相互作用时,当事人能否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合作博弈强调的是团体理性,效率、公正、公平;非合作博弈强调的是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其结果可能是有效率的,也可能是无效率的。本文利用博弈论的思想来讨论和分析价格竞争策略,运用合作博…  相似文献   

3.
金融制度变迁与中国银行业的混业经营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制度的变迁是沿着"制度均衡—制度非均衡—制度均衡—……"这一路径演进。同样,中国分业经营的形成也是一次在中国渐进式改革背景下的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近些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也更加明朗,中国加入WTO之后,原有的分业经营的制度均衡必将打破,因此,在以风险分析为依据选择实现金融多元化经营过渡模式和设置转变进程是我国未来金融制度变迁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李志刚 《经济师》2011,(3):28-29
新制度经济学的主流观点认为制度是博弈的规则或结果,在三重结构中,制度是利益集团之间博弈的结果。中国的二重结构决定了国家在制度制定和变迁中起到主导作用,但实际上利益集团仍然存在,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非国有产权形式增加,谈判能力逐渐增强,仍然存在博弈过程。文章应用博弈分析对中国保险制度变迁进行分析,探索保险制度变迁的原动力与原因。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保险制度的变革正由国家单方面主导过渡到各利益主体博弈均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税收执法行为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彝论(Game theory)是一种对策论,它是研究策略相主作用的理论.从表面上看,税务机关执法过程也是在现行税收管理体制下做出最优选择的博弈过程.通过博弈分析得出,税务机关违法选择将触发政府提高执法监督的概率,其均衡得益低于合作时的最优得益.因此,合作是无限重复博弈的均衡解.政府应该从不断完善执法激励监督约束的制度设计上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高依法执政选择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制度变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雷  韦海鸣 《财经科学》2003,(5):107-110
本对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简称FDI)和制度变迁的分析表明,二之间存在着良性的互动关系,FDI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是导致我国区域制度变迁非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区域制度变迁的非均衡发展则进一步加深了FDI区位分布上的非均衡。我国中西部地区应通过积极的制度创新改善投资环境,进而以FDI的流入推动制度变迁,实现制度变迁和FDI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和我国区域制度变迁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相里静 《经济论坛》2014,(9):168-170
从传统博弈论的视角研究制度的形成与变迁,一般都假设博弈双方是完全理性的,并且具有共同知识。制度是博弈双方之间相互决策的均衡结果,当均衡结果发生变化时,意味着制度也在发生变化,并且在时间的推移中形成。本文对于制度形成和变迁过程,主要是用相关均衡和讨价还价模型来论述的。这种博弈方法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制度形成的分析来说却是一种进步。随着其他学科的融入,关于制度形成和变迁问题的研究将会形成更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自我执行的制度:比较历史制度分析(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制度因素更多地看成是历史内生演化的,从而对制度变迁进行了跨学科的分析整合,进而对比较历史制度分析的研究方法做了一个较为前沿的总结和概括。本文还对制度的社会结构要素进行了分析,把制度定义为整合的社会变量,是由“信念、组织和规则”等要素构成的体系。结合博弈均衡分析,本文得出制度要素的社会传播和复制是自我执行的结果,作为历史过程的制度演进是一个内生的变迁过程,其中历史对当下的制度变迁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我执行的制度:比较历史制度分析(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制度因素更多地看成是历史内生演化的,从而对制度变迁进行了跨学科的分析整合,进而对比较历史制度分析的研究方法做了一个较为前沿的总结和概括.本文还对制度的社会结构要素进行了分析,把制度定义为整合的社会变量,是由"信念、组织和规则"等要素构成的体系.结合博弈均衡分析,本文得出制度要素的社会传播和复制是自我执行的结果,作为历史过程的制度演进是一个内生的变迁过程,其中历史对当下的制度变迁方向具有突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经济改革引致的制度变迁中,自主创新是主要的行为变量,但制度引进也是重要的促成因素。引进制度有较强的示范效应,能加速制度的非均衡到均衡的过渡。当然,引进制度也有一个本土化问题。中国入世会使通过制度引进促进制度变迁的进程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中的路径依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一种普遍的规律。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通过区域制度的非均衡性安排来实现的。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原理,这种非均衡发展不仅拉大了经济上的差距,更拉大了制度上的差距,并由此产生了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这种路径依赖的形成对由非均衡发展向相对均衡和协调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又持续的。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一种普遍的规律.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通过区域制度的非均衡性安排来实现的.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原理,这种非均衡发展不仅拉大了经济上的差距,更拉大了制度上的差距,并由此产生了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这种路径依赖的形成对由非均衡发展向相对均衡和协调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又持续的.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会计监管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高明华 《当代财经》2004,(8):109-111
会计监管的制度安排是社会基本博弈中的一种行为均衡,会计监管模式的建立与变迁是多种因素相互博弈的结果。本文首先探讨了在监管模式选择过程中参与博弈的五大因素,接着分析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模式,并对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阮洪 《生产力研究》2011,(12):165-166,226
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研究环境管理公众参与制度变迁的动力、过程及条件,分析制度从初始均衡到非均衡状态的转变,指出公众参与制度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国有股减持是跟两个紧密关联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一是股权结构问题,即持股者的身份构成和股权集中度问题;一是股权的流通性问题。我们将之笼统地称为股权的制度安排,国有股减持说到底就是上市公司股权制度的变迁,因此,可以用制度变迁的理论来闸释国有股减持问题。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现有股权制度安排源于经济改革中的路径依赖;从制度均衡的角度看,这种制度安排是非均衡的,因而,变迁是必然的;由于利益摩擦、国家有限理性以及制度变迁的时滞等问题,制度均衡的实现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在前人基础上的进一步探讨。强调了相对福利水平和政治市场的不均衡在制度选择中的重要性。由此,人们在制度选择时很可能会选择看起来对自己不利的制度安排.而实质上并没有违背“理性人”假定。这就再次提醒我们在制度研究中应用效率原则应该非常谨慎;同时告诉我们,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政治市场具有内生性作用,引入政治过程对于破解制度变迁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微观主体的博弈细分为宏观层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和微观层次地方政府和微观主体的博弈。两个层次的博弈通过地方政府的中间桥梁作用连接起来。然后 ,又引入进化博弈分析方法 ,认为制度变迁的演化过程就是通过微观层次的“突变”和宏观层次的“选择” ,以进化安定均衡的产生和打破来体现这一互动的制度演化过程。此后 ,用此模型思想对中国渐进式制度变迁过程中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问题以及 1993年以后“攻坚阶段”的改革问题等给予了一个初步的演进性解释。  相似文献   

18.
建设项目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容易产生个体利益最大化与整体利益最优之间的矛盾,进而在不同行为主体间产生冲突型博弈。常见的冲突型博弈具有两个非帕累托最优的纳什均衡,且收益差距较大,因此要形成稳定的均衡非常困难。通过制度设计和制度保障等手段,可以使博弈结果朝着稳定的、整体收益最优的方向发展。分析表明,制度设计对建设项目行为主体的策略选择有着明显的制约和引导作用,有利于各参与方的利益共享与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9.
严佳佳 《生产力研究》2005,(4):68-69,168
本文分析了“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政府和个人的博弈模型证明选择“角点汇率制度”而放弃采用“中间汇率制度”是政府的最优选择。同时,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选择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会计准则变迁是一种动态演化博弈,强调的是一种动态均衡。会计准则制定过程实际就是利益各方实现动态均衡的过程。潜规则在我国经济改革和制度转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演化博弈论分析框架,分析了潜规则对会计准则演化博弈的影响,认为初始条件和当前状态对会计准则的产生和演化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