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海上油田群滚动开发,南海西部某陆岸终端老化油逐步增多,老化油不仅占据大量罐容,还影响外输销售原油产品质量。针对老化油含水率高、乳化程度高和机械杂质含量高特点,因地制宜通过新增一套蝶式离心机并利用现有设备设施进行工艺流程适应性改造,采取离心机离心分离预脱水、事故罐热化学沉降再脱水和原油稳定塔高温蒸馏精脱水三段处理工艺进行处理。通过该处理工艺,已累计处理老化油3万m3,处理后原油含水率≤0.5%,满足原油外输销售标准,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超稠油脱水质量,提出并设计一套3段式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并在室内开展新工艺脱水模拟实验研究。实验介质来源为某超稠油脱水站进站原油,实验参数依据该站生产现状进行拟定。实验结果表明:原油在90℃下自然沉降40 h脱水率为39.3%,在90℃下按150 mg/L加药沉降30 h脱水率为62.81%,在95℃下按400 mg/L加药沉降70 h脱水率为89.82%。新工艺现场应用期间,处理后的原油含水率较旧工艺降低2%以上,日均药剂投加成本减少3.8万元。  相似文献   

3.
主要分析了鲁克沁采油厂稠油开发由注水方式转变为减氧空气吞吐和注水开发相结合,出现热化学油水分离器脱水效果差和工艺沉降罐出现油水过渡带聚集增厚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提出了在井口增加临时方罐脱出井口含气、选择低温破乳剂和一段热化学油水分离器更换为三相分离器,有效的解决了外输原油含水高的问题和降低沉降罐油水过渡带形成与逸出气体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的分析了油田原油集输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特稠油污泥,并根据该种油泥处理难度大、生物毒性高等特点,本着节约和环保无害化的处理要求制定出如下处理工艺:生污泥—沉淀浓缩—机械刮泥—加药絮凝—污泥离心脱水—滤液回收。实验结果表明,本工艺处理该种含油污泥可以有效的回收污水,并且降低了油泥的生物毒性和污染,处理后的固体残渣符合国家固体废弃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老化油是在原油脱水分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较难处理的油水混合物,它主要由分离器出水到达沉降罐后沉降形成,存在于沉降罐的顶部,每日老化油产生量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每天盘库计量的准确性,继而正确的反映出一个单位一天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邢台市某县污水处理厂污泥加钙干化处理项目的工程应用实践为基础,通过运行及检测数据,初步研究了脱水污泥含水率、干化污泥熟化时间对污泥干化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干化污泥杀菌效果及资源化利用的方式。结果表明,脱水污泥含水率78%~86%、石灰投加比20%~30%、熟化时间3~5天,干化后污泥满足垃圾填埋场覆盖土、路基土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基于设备现场应用研究,采用密闭流程高效油水处理橇的设计和应用方案,研制出热电复合高效油水处理撬,该橇装设备结合低倍数重力分离、热化学沉降和电脱水技术,克服了小区块油田、老化油田和滩海平台油井采出液体原油的采收难点。  相似文献   

8.
王一荃 《化工管理》2015,(4):200-201
近年来由于油田勘探开发的快速发展,扶余采油厂产液量逐年增加,热采、调剖等新的采油工艺技术的应用,导致油品性质发生一些变化,原油脱水难度不断加大,扶余脱水系统经常出现含水超标现象,不能保证外输原油含水的稳定,影响正常生产,尤其老化油处理一直是困扰生产单位的难题,而且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老化油问题将逐年加重。本文通过分析扶余采油厂中心处理站脱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研究出一套沉降脱水工艺技术,使脱水流程简单、灵活,系统运行平稳,原油含水满足外销标准,解决了扶余油田脱水难题。在该领域为吉林油田新木等其它采油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概述 华北油田是我国大型石油能源基地之一,随着石油的不断开采,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原油含水量大,产量下降,开采成本迅速提高。如何降低成本、节能挖潜是一项重要课题。 第五采油厂从2001年1月开始,采用了HXS高效油气水分离器对原油处理工艺进行了改造,将原油脱水脱气的三段式工艺,即缓冲罐中分离伴生气,沉降罐中进行热化学沉降脱水,最  相似文献   

10.
某污水处理厂设计污水处理规模1.5万m3/d。污水厂即将接管几大化工企业废水,应政府要求污水厂降低接管要求,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由C级标准降至B级标准,上游即可排放污水至管网。文章就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出水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提出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内蒙锡-14区块稠油热采工艺效率低、经济性差的问题,分析了该区块稠油组成、物性和水质特点,研制了一种耐高温复合乳化降黏剂,并考察了乳液体系的微观形态、流变性质和黏温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锡-14区块稠油中胶质含量超过50%,是造成其高黏度的主要原因,由HLB值在12~14范围内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复合降黏剂对该区块稠油具有良好的乳化效果,在加剂质量浓度为2000 mg/L时即可形成均匀的水包油乳液,该剂耐温性能超过280℃;采用该乳化剂所配制的稠油乳液体系液滴粒径约2~8μm,分布均匀、稳定,乳液体系黏度约20~30 m Pa·s,且基本不受剪切速率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呈现牛顿流体特性,满足蒸汽热采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2.
锦西石化公司1.0Mt/a催化裂化装置自建成以来,一直存在沉降器结焦现象,制约装置长周期运行。分析认为沉降器旋风分离器采用软连接结构,软连接结构处的油气的呼吸效应造成油气在沉降器停留时间过长,这是引起沉降器结焦的根本原因。催化裂化反应沉降器粗旋和顶旋直连快分技术最大限度缩短了反应油气在沉降器内的停留时间。该技术具有降低生焦,改善产品分布,防止沉降器结焦,降低沉降器外壁的温度,减少沉降器散热损失的特点。改造结果表明:①沉降器基本不结焦,沉降器压力波动无跑剂现象,油浆固含量合格。②沉降器上部空间无油气滞留,未发生明显结焦现象。③汽油收率增加0.52%,液化气收率增加0.68%,柴油收率降低0.54%,柴汽比由0.58降至0.56,干气收率降低0.15%。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加压流体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固体废物中甲胺磷的方法,具体操作为取10 g新鲜固体废物,以丙酮-二氯甲烷(4+1)为萃取溶剂,萃取温度为80℃,进行加压流体萃取,萃取液经无水硫酸钠脱水,旋转蒸发浓缩,进入气相色谱仪检测,结果表明,甲胺磷的线性范围为50~1000μg/L,相关系数为0.9998。以石英砂作为空白试样,添加高、中、低浓度甲胺磷标准物质,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2.7%~4.7%,加标回收率在75.9%~94.3%。以杭州某农药厂产生的固体废物为试样,添加高、中、低浓度甲胺磷标准物质,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2.3%~4.4%,加标回收率在73.1%~90.5%。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卧螺离心机的转筒转速、转筒与螺旋输送器之间的速度差和可调叶轮直径等运行参数对含油浮渣脱水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运行工艺条件.研究了浮渣的含水率及含油量对离心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浮渣含油量高于10 g/L时,固体回收率可达到80%以上;浮渣含水率的变化对固体回收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胜利油田地质条件复杂,油藏类型多,以胜利油田稠油油藏实际生产中的注汽和采油等开发数据为依托,根据油藏地质特征,建立了一套系统划分稠油油藏类型的标准,并总结分析了不同类型稠油油藏周期生产时间、油汽比、产油量及含水率等开发指标的变化规律。边底水能量和原油粘度是影响稠油油藏开发的两个重要因素。边底水能量大,原油粘度低,油藏周期生产时间长,产油量高,油汽比高。  相似文献   

16.
对含砷河道底泥进行一系列小柱脱水实验和25L土工管袋脱水实验。通过小柱脱水实验确定了絮凝剂(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通过小型土工管袋脱水实验,对淋出液水质、袋内污泥含固率变化以及脱水效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探讨了土工管袋工艺对含砷底泥的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为0.12mg/L。土工布料能够截留住99%以上的颗粒物,使污泥的含固率从5%提高到21%(质量分数),体积减少近85%,淋出液中砷质量浓度仅为14μg/L。该土工管袋对高含水率含砷污泥的脱水固定化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AS是一种新型稠油化学添加剂,与油田现场广泛应用的重烷基苯磺酸盐相比,它具有耐温性能好、发泡能力强、加量少、成本低的特点。当浓度为0.5%时,其表面张力≤28Nm/m,界面张力≤0.025Nm/m,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以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混酸电热板加热消解为前处理,建立了含铷矿石中的铷的测定方法,该方法检出限为16.8ug/g,定量限为55.8ug/g,精密度在1.72%~3.11%之间,能够满足含铷矿石中铷的测定要求。以此方法测定锂矿石标准物质和钽矿石标准物质中的Rb2O,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以蔬菜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测定为例,通过对标准曲线、回收率、精密度、检出限、定量限等技术指标进行检测方法确认,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达到0.3μg/kg、定量限为0.001 mg/kg,加标回收率为89.0%~104.0%,精密度RSD在1.03%~6.52%之间。该方法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具有较强实用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20.
结合油田实际工况和工艺要求,采用旋流分离、消能器消能、沉降室优化等技术和特殊的防腐处理工艺,优化改进三相分离器内部结构,提高其油气水分离能力和防腐能力。现场应用表明,改进后的三相分离器出口原油含水率0.15%,出口水中含油98 mg/L,运行平稳,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