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建设现已取得丰富成果.本文以2001—2015年的贸易数据为研究样本,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竞争力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欧盟地区的贸易互补性进行了指标计算,在二维指标评价框架下,本文通过发展结果的比较分析和不同类别商品的产业分析,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与欧盟地区的贸易关系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自具备特色产业优势;金砖国家的贸易关系表现为趋同中存在着差异化;"一带一路"建设可能为欧盟地区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欧盟地区的贸易发展、产能合作和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7-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9个国家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分整体、区域和产品结构分别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影响总体上不显著,但是对不同收入国家的不同贸易结构影响效应不同,存在着创造和替代双重效应;同时互联网普及率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交互影响。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边婧  张曙霄 《经济纵横》2020,(2):99-105
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分析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在区分沿线国家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从出口方面看,我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直接投资会产生出口替代效应,在南亚地区、独联体地区的直接投资会产生出口互补效应,但在西亚地区、中东欧地区的直接投资并没有表现出出口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从进口方面看,我国在南亚地区的直接投资会产生进口替代效应,在西亚地区和中东欧地区的直接投资会产生进口互补效应,但在东南亚地区和独联体地区的直接投资并没有表现出进口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基于此,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应注重与不同国家优势互补,实现双方共赢。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互联互通对中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促进效应逐步显现。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地域和国别范围开放的前提,借助中国与沿线国家2010-2017年的贸易、人口、共同语言等数据,以及互联互通因素的制度环境、基础设施联通及贸易畅通的水平量化数据,并引入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和亚投行成员国等影响因素,从出口和进口两个维度,以传统引力模型为比较基准,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下互联互通的核心变量及贸易非效率项对中国及沿线国家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整体水平偏低,进口效率平均水平落后于出口效率平均水平,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已经越过快速增长的初期阶段,如何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亟待解决的命题.本文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滞后模型检验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存在的不平衡、循环因果和毗邻效应等特征,筛选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关键区位;并结合"一带一路"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布局现状和大数据研究中心公布的投资环境指数,对最具投资效率的区位进行修正.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当前分布与关键区位存在差异,应当调整投资向关键区位集聚,提高中国跨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空间效率并克服"外来者劣势",从而论证了关键区位研究的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关键区位的建设重点,如发展共生机制、调整投资计划和重视投资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新机遇,贸易伙伴趋向多元化,国内经济不断转型,国际贸易投资一体化,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实力迅速上升等.文章主要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变动的原因,同时也提出贸易摩擦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7.
绿色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一贯坚持的理念,而林产品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资源和可持续利用产品,在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有效对接、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林产品贸易究竟呈现怎样的格局,其发展趋势和市场潜力如何,成为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研究问题。本文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利用UNcomtrade数据库的林产品贸易数据具体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林产品贸易格局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特点 1、投资规模发展迅猛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03~2016年间,中国共向"一带一路"沿线的53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直接投资额达1013.8亿美元.从2003年的 2.0亿美元发展到2016年的145.3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额在这10多年间发展非常迅速,年均增长率46.7%.虽然增速很快,但必须看到,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仅是中国对所有国家直接投资中很小的一部分,2015年仅占10.1%.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投资项目的不断落地,未来将发展更快、规模更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来自CSMAR数据库和世界银行数据库的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DID)模型,经验分析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受到滞后效应和制造业增加值中介效应的影响,考虑滞后2期效应时,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考虑制造业增加值的中介效应兼顾滞后2期效应时,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正向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长进而促进其经济增长.最后,本文从扩大规模、完善布局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对中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战略为西北区域一体化构建提供了新的战略契机。在分析西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基础上,指出西北区域一体化的内部驱动力来源于各省份的经济、贸易、投资和就业发展现状;"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外商投资为西北区域吸引外资注入新的外部动力。"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构建西北地区的区域产业分工、布局和服务链条,构建西北区域的文化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和产业一体化,实现西北地区的区域全方位一体化,将其打造成为连接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经济、市场和产业的纽带。  相似文献   

11.
贸易自由化是"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重要保障,而多边贸易协议、双边贸易协定和单边优惠措施是实现贸易自由化的重要路径。文章利用关税阶梯法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贸易自由化模式。结果表明,沿线各国对农产品征收的关税远低于世贸组织的上限。多边体系在绝大部分国家的农业贸易自由化中发挥了有限的作用。许多国家因为单方面取消了关税,它们的农业自由化主要是在WTO和FTA之外进行的。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2001-2015年的年度国家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农业关税的下降和加入WTO能促进一国农产品进口的增加,特别是更能促进"一带一路"国家间农产品进口的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FTA的数量激增,但它们仅对部分国家的应用农业关税的影响较大,从国别计量结果也得到了验证。仅有11个国家的实证结果显示,与出口国签订FTA对进口有着显著的正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一带一路"战略视角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出路。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现状和区域内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发现其经济发展滞后但发展潜力巨大,基础设施落后但通胀水平相近;我国跨境贸易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依赖度高,区域内人民币互换规模及人民币境外储备规模均有待提升。因此,我国可实施区域内贸易逆差策略以扩大人民币投放量,鼓励在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大力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区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等策略,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经济研究》2018,(1):183-197
安定和平是经济发展与贸易繁荣的基石,然而日渐蔓延全球的恐怖主义活动对公共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本文使用1984—2014年全球双边贸易数据和全球恐怖袭击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分别考察了恐怖袭击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和进口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恐怖袭击显著降低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和进口;相对其他国家而言,恐怖袭击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的负面影响较小,这一效果不仅与美国、日本和德国这样的贸易强国比较非常明显,而且也比墨西哥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略微明显;这一效果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发生之前并不明显,但是在伊拉克战争之后更为明显。这一方面表明我国从事外经贸实务人员的勤劳勇敢、不惧死伤、勇于开拓进取的企业家精神,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的外交政策使得我们更少遭到恐怖袭击的侵害,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新比较优势。但是,这种比较优势在中国与非洲国家和欧洲的OECD国家之间的贸易中不存在,在与拉丁美洲国家的贸易中,中国反而有比较劣势。本文的发现支持了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的飞速崛起使得数字贸易作为新的贸易方式随即而生,并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文章基于2008—2020年数字贸易相关数据,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贸易规模并对沿线各国数字贸易结构进行简要分析,后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估计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数字贸易效率和潜力。结果表明,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贸易处于不平衡状态,与沿线国家的数字贸易以跨境电商为主,在数字服务贸易领域方面较为薄弱;我国与沿线国家数字贸易效率虽逐年递增但数字贸易效率普遍不高,并表现出国家和地区差异,沿线国家中2008—2020年平均数字贸易效率排名前三的国家为以色列、新加坡、爱沙尼亚;2020年,数字贸易潜力值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为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波兰和罗马尼亚,将来中国应与这些国家开展更频繁的数字贸易。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和长虹公司年报数据,分析了四川长虹公司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海外投资过程,并讨论了长虹海外扩展过程中贸易和投资之间的关系.基本结论是,长虹海外扩张的三个阶段中,第一阶段贸易促进投资,第二阶段投资替代贸易,第三阶段贸易和投资相互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家电企业带来新的投资机遇,借鉴长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成败经验,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自“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的经济面貌都有了改变。文章选取2006年至2019年的数据,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26个国家的经济贸易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效应的因素。同时,文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与中国向该国出口额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的结论,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带一路"经济走廊的构建将是一个从贸易、投资、产业集群到区域生产网络,从区域生产网络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动态演进过程。在稀缺条件下实现要素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有序配置和自由流动不仅有利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要素资源禀赋的价值实现与增值,还可以通过空间集聚的自我强化作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空间经济结构的产生和变化,进而为"一带一路"沿线要素的集聚和扩散,为"一带一路"由走廊向一体化的超越提供稳定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07~2018年5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电产品出口的贸易效率,并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机电产品的增长效应进行分解。研究表明,竞争力效应和市场需求效应是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不同效率国家的增长效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彭冬冬  林珏 《财经研究》2021,47(2):109-123
"一带一路"国家间的价值链合作是沿线国家化解逆全球化危机、摆脱价值链低端锁定的有效途径,而建立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可以为沿线的价值链合作提供重要支撑.文章采用2000-2015年6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数据,实证检验"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协定深度的提升对区域价值链合作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沿线自由贸易协定深度的提升显著地促进了各国在区域内的价值链合作,从多个角度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自由贸易协定深度的提升可以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和促进直接投资推动区域价值链合作,其中降低贸易成本是更重要的传导渠道.(3)自由贸易协定中非关税议题和"WTO-X"议题深度的提升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价值链合作的促进作用更强;自由贸易协定深度的提升对区域价值链合作的促进效应在初始区域价值链合作程度高、地理和文化差异小的沿线国家之间更强.(4)自由贸易协定深度的提升在推动缔约国的增加值向区域外流动的同时,不会抑制缔约国一方同非缔约国在区域内的价值链合作.因此,中国应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建立更高标准的FTAs,利用FTAs深度提升对价值链合作的促进作用和包容性,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的战略化发展方针."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提出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推动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一带一路",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以及周边区域等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深远影响.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将全面展开,随着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出台,从中短期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将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效应.基于此,本文将围绕推动形成金融业的新架构,互利共赢,寻求利益共同点,"一带一路"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投资机构以及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几点加以研究:使"一带一路"建设给沿线国家带来经济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新常态下的中国发展带来了新的经济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