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忠 《经济论坛》2002,(17):26-26
入世后,由于经营人民币业务还有地域的时间限制,外资银行在短期内还做不到大面积的抢滩占点。当然,在一些有辐射能力的大中城市和一些重点领域,外资银行已积极地介入,与中资银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从国际经验和已在中国设立机构的外资银行的实际情况看,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竞争的切入点是人才、外汇业务、中间业务、网络银行和优质客户等。 我们指出外资银行竞争的切入点,目的是告诉中资银行,在这些方面我们的差距很大;但在有些方面中资银行比外资银行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譬如分支机构,中资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全国各地拥有地方分支机构,已经建立起覆盖面广泛的营业网络。而外资银行即使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其辐射范围也是相当有限的,如果要和中资银行展开全方位的竞  相似文献   

2.
外资银行对中国零售金融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3年来,中国逐步放宽了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2006年以后中国金融市场将全面开放.本文回顾了目前外资银行在人民币业务方面取得的进展,分析了中外资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的竞争形势,认为中资银行今后在客户、产品、渠道等方面将受到外资银行强有力的挑战,提出了中资银行应抓住剩下的过渡时间迅速做出调整,迎接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后新的竞争挑战.  相似文献   

3.
银行业客户关系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入世后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有比较优势的话,那么,在金融业却是外资银行占有比较优势。对银行业来说,没有什么比服务更重要的了。外资银行的服务不仅仅体现在对客户的服务态度方面,更是体现在给客户提供更多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上,而这恰恰是中资银行最欠缺的。在国内金融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留住老客户,争取新客户,从而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成为中资银行面临的首要问题。客户关系管理即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是为了选择和管理最有价值的客户关系的一种商业战略。其核心是建…  相似文献   

4.
基于SWOT分析法,以中国工商银行和美国花旗银行为例,对比分析中外银行经管模式。研究发现,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中资银行较为熟悉国内市场,具有经营网点优势。中资银行以产品为中心,在人民币业务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外资银行虽然在市场熟悉程度和营业网点方面不如中资银行,但是其以客户为中心的理财产品设计能力强于中资银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国内 ,使中资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外资银行以其业务种类繁多、业务创新较快等而赢得了大量的优质客户。对此 ,中资银行应如何加快改革步伐以迎接挑战 ,本文着重从六个方面探讨了中资银行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前,外资企业客户对中资银行的依赖性还比较大,但外资银行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后,客户的流失效应就会逐渐显现出来。因此中资银行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应对。1.中资银行要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合作,从合作中获取自己的应得利益。由于一部分客户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中资银行对这类客户没有必要作过多让步甚至不惜血本以留住客户,比较合适的策略是争取与相应的外资银行合作,利用中资银行点多面广、网络庞大、资金实力雄厚的优势,为外资银行提供人民币资金拆借、结算、汇划等服务,从外资银行身上分得部分利益。2.中资银行应当实行地区倾斜政策,…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中资银行如何应对外资银行所带来的冲击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但是,我们在探讨中资银行自身缺陷同时,也应看到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同样面临着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中资银行潜在的比较竞争优势及基于上述优势的竞争策略-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合作,探讨中外银行合作的利益所在、业务领域、合作方式、制约因素与发展前景,为入世后实现中资银行、外资银行、消费“三赢”局面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8.
王莉 《经济师》2003,(4):201-202
中国加入WTO后 ,外资银行开始大举进入中国 ,它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 ,也势必加剧了竞争。文章分析比较了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实力 ,从中找出中资银行相对于外资银行的优势和劣势 ,并结合中资银行的实际情况 ,寻求积极有效的对策 ,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刘洋阳 《经济师》2005,(7):71-72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速度不断加快,与中资银行的竞争与合作也已全方位展开。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将不会只简单地表现为某一种业务或产品的市场占有以及某些客户的转移上,而会体现为外资银行所具有的强大优势上,这种优势不只是现时的,更代表了其适应市场和持续扩张的能力。尽管国内银行的综合竞争力与外资银行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它们在某些方面却具有自己的特长。知己知彼,在竞争中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强化内部管理和科技创新,拓展中间业务,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使我国银行在竞争中成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业务全面对外开放使得更多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领域.由于在客户拥有、资产占比、网点布局等方面目前尚无法同中资银行相抗衡,后WTO时代外资银行将以特定竞争忠势进入中国银行业领域,主要体现在:网点布局基于中心城市展开,继续加强对中资银行参股,大力拓展人民币零售业务,服务对象重点定位高端客户,本土化运作加强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虽然外资银行在业务经营的种类和地域等方面还有较多限制,但对中资银行来说已明显感受到了外资银行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和压力。如何学习外资银行的优秀理念,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外资银行对我国的客户战略及其启示,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战略及中资银行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银行是在改革开放后进入中国的,与中资银行相比有很多优势,对本土银行业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与此同时,中资银行本身的优势尤其近几年股份制改革和上市使得中国的四大银行脱胎换骨。因此,只要中资银行采取正确的策略,中资银行必然会在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徐群  韩雯 《经济导刊》2007,(12):69-71
中外资银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随着开放步伐的加快,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造成的冲击和影响越来越大.从国际经验和已经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的实践来看,人才方面的竞争是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而人才竞争的关键在于各个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欧阳琦 《经济管理》2003,(23):88-92
金融服务业的开放是国际金融发展的一种趋势,加入WTO以后,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将适用于我国,我国的金融业也将进一步对外开放,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来自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中资银行较外资银行原有的竞争优势将会丧失。本论文试图从中资银行本身存在的导致竞争力不足的原因入手,分析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竞争力差距,论述短期内外资银行进入会给中资银行带来的冲击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外资银行享受国民待遇对中资银行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入世过渡期结束后,外资银行享受国民待遇对中资银行的影响1.外资银行对人民币业务市场的争夺。一是外资银行在资产质量、技术及产品、信用文化等方面拥有着明显优势。在产品设计上,外资银行凭借先进经验加快推出个人理财产品,产品类型非常丰富。在对客户的服务水平上,外资银行一般都提供“一对一”、“一站式”的理财服务,服务好,效率高。外资银行做理财业务,拥有更多的境外投资渠道,而中资银行投资渠道限于境内,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二是外资银行在产品研发、服务效率等方面拥有“软”的核心竞争力。在外资银行优质服务和高效运作的背后,…  相似文献   

16.
国际保理业务作为一种贸易方式,在国际贸易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促进作用。该业务在国际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而我国保理业务发展却相对缓慢,这对我国的贸易出口十分不利,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银行业所面临的来自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竞争变得更为直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与中资银行争夺优质客户是目前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中资银行迎接外资银行全面竞争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鑫 《经济师》2007,(9):264-264,266
随着中国银行业市场对外资银行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在华外资银行已在市场份额、业务经营及人才吸引等方面对中资银行形成挑战。中资银行只有加快改革进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中国金融业开放后从容应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文章结合当前中资银行的改制过程提出了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了一个涉及政府、中资银行、外资银行的三方主体相互竞争的博弈模型,文章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分析和数值仿真,分析了竞争效应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市场中的两家合资银行都会受益,但是外资银行所占比例高的合资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具有更高的客户甄别能力,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并提高整个社会福利。外资银行所占比例不同的合资银行,向市场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的价格差异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两家合资银行主要在各自所占市场上进行竞争。外资银行所具有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优势正逐渐通过竞争效应被我国商业银行所掌握。  相似文献   

19.
李玥 《时代经贸》2008,6(4):162-163
外资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和金融创新产品,是我国银行业学习的榜样,也是潜在的竞争者.近年来,外资银行在其核心业务和中资银行展开竞争,在2007年后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迎来了竞合的时代.中资银行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如何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外资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和金融创新产品,是我国银行业学习的榜样,也是潜在的竞争者.近年来,外资银行在其核心业务和中资银行展开竞争,在2007年后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迎来了竞合的时代.中资银行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如何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