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农村金融》2005,(1):28-31
我行自2000年至2004年6月末,共累计清收不良贷款本息1.2亿元,盘活不良贷款本息1.8亿元,保全不良贷款本息1.5亿元;对B、C级企业且贷款四级分类为正常贷款主动退出金额2.6亿元,清户38户;2003年末我行本外币贷款四级分类不良贷款占Lt6.8%,比1999年末下降11.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以往我们的“双降”过于侧重不良贷款余额与比例的降低,但通过日常的监管工作发现,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正常、关注类贷款成为新风险暴露的集中地。一是通过对不良贷款的真实性检查,部分正常关注类贷款实际上已成为事实上的不良贷款。二是潜在的风险较重,如不引起各行重视,五级分类将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各行应严格按照五级贷款分类的标准真实地进行贷款分类,  相似文献   

3.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以银行不良贷款为主要内容的不良资产管理越来越引起国家和金融风险管理当局的重视。我国银行日前试行了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旨在提高贷款管理质量和分步预警.控制不良贷款的产生。本文运用临界成本方法探讨贷款分级管理机制,对银行不良资产进行定量研究,强化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为不良资产剥离和处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银监会对国有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偏离度现场检查结果表明,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偏离度仍然较高,反弹的压力仍然很大。我们认为,造成五级分类结果不准确、不良贷款偏离度仍然较高的原因除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有待提高以外,银行自身机制也是造成贷款五级分类不真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这种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可能性,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以此来揭示贷款真实价值的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6.
2005年,银监会提出“提高五级分类准确性——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审慎监管思路.把考核不良贷款分类偏离度,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分类偏离度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笔认为,要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的准确性,首先要分析贷款分类偏离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7.
董越 《现代金融》2004,(3):33-33
今年以来,农业银行盐都县支行结合不良贷款五级分类单轨运行的持点,把损失类、可疑类不良贷款作为清收的重点,及早制定预案,明确清收对象.落实清收责任,短短20天时间,收州损失类贷款38万元,损失类贷款利息2万元,收回可疑类贷款200万元,可疑类利息30万元。  相似文献   

8.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这种分类方法是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此前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类。  相似文献   

9.
一、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其影响 不良贷款可以界定为银行投放贷款后形成的信贷资产中不符合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处于逾期、呆滞或呆账状态,而使银行资产风险加大并面临资本损失的那部分贷款,按照人民银行实行的贷款五级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在这五类贷款中,次级、可疑和损失视同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10.
《安徽农村金融》2004,(10):40-41
金寨县是集山区、库区、革命老区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金寨农行是全省有名的“穿透行”,历史包袱重、经营环境差。至9月末,各项贷款余额45285万元,四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35007万元,占比为77.3%,其中呆滞贷款占21.9%,呆帐贷款占55.4%,累计清收不良贷款本息2580万元,不良贷款净下降1239万元,保全资产5500万元,盘活贷款1540万元,分别完成任务174%,165%,114.3%和103%,提前5个月完成了年度四项任务。  相似文献   

11.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地杜绝了不良贷款认定迟缓的问题,准确及时地揭示了贷款的真实质量,防范了信贷风险。本刊记者就我国商业银行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有关情况采访了中国工商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魏国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近几年实行的两种贷款分类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两种贷款分类结果有较大差异,形成不良贷款“剪刀差”的原因,在于是否识别了贷款的内在风险。进一步指出:结构调整滞后,经营管理不善,要素市场发育不全是“后三类贷款”产生和积累的实体经济原因;赢利渠道单一和贷款管理不善是“后三类贷款”产生的银行方面原因。针对上述分析,本文不压缩贷款分类中的“剪刀差”、“识别和弥补内在风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业发展银行由于贷款性质和对象的特殊性,信贷资产面临的不良贷款越来越大,不良贷款防范和执行政策的矛盾日显突出,不良贷款表现形式由以往政策性为主转变为集政策性不良贷款、市场不良贷款、信用不良贷款、操作不良贷款等多种不良贷款交织的综合性不良贷款,不良贷款防范形势也更加严峻。目前,农业发展银行不良贷款占用的资产、经营和担保情况的监管比较粗放,银行掌握的有关不良贷款信息零散不系统,加之银企之间、各分支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对不良贷款风险的防控缺乏分类预案,在风险突发时往往陷入被动局面。因此,强化信贷不良贷款管理工作已成为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灰色预测方法在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其影响不良贷款可以界定为银行投放贷款后形成的信贷资产中不符合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处于逾期、呆滞或呆账状态,而使银行资产风险加大并面临资本损失的那部分贷款,按照人民银行实行的贷款五级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在这五类贷款中,次级、可疑和损失视同不良贷款。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被不良贷款所拖累,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不良资产的危害性。不良贷款率高,最大的危害是影响银行对经济的支持能力。我国银行近年来对贷款极其谨慎小心,就是因为不良贷款太多,影响了银行放款能力。其次是如果靠发行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金融纵横》2002,(8):27-31
(一)不良贷款治理是一个时间紧、任务重的工程 1999年,我国成立了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4000亿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下降9个百分点。剥离后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2001年末仍高达25.38%,实现贷款五级分类后不良贷款率为30%,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存在巨额的不良贷款,每逢“两节”还要保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支付,还存在开门难。  相似文献   

16.
贷款形态划分随意性较大,银行贷款质量反映失真。正常贷款与不良贷款本是一个动态数据,应根据执行情况划分,但是一些行、处为了完成上级行考核指标,人为划分质量标准,使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反映失真。一是人为扩大正常贷款,减少不良贷款数额;二是在不良贷款中随意调整“一逾两呆”所占比重;三是贷款资产形态调整不及时,如正常贷款和逾期贷款、逾期贷款和呆滞贷款、呆滞贷款和叮帐贷款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数据调整。由于资产形态划分不准直接影响盈亏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是根据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做出评价的贷款分类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审核借款人偿还能力和还款意愿记录为主的一种更加审慎、全面、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它不仅包含贷款质量分类的结果,也包含贷款分类的过程。通过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可以有力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深刻揭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更加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进一步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回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中必须要做好下面工作。  相似文献   

18.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继续严格控制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傲到四个到位:一是坚持准确分类必须到位。坚持严格五级分类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贷款质量分类的准确性,在重点关注贷款迂徙率、贷款分类偏离度等动态指标变化、情况的同时,加一贷款分类的细分和科学管理,完善银行内部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年初,河南省南阳市农村信用联社全辖贷款余额为98.1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为58.4亿元,占比高达59.59%。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市联社制定了“贷款分账、管理分类、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的指导思想,将全辖贷款按正常和不良两大块进行分类管理。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成效显著。截至今年5月底,全辖贷款余额为121.8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为31.1亿元,占比25.5%.较20013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监管,准确全面地掌握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状况,我国自1998年开始在国内商业银行实施贷款五级分类,从反馈的情况看,从分类结果基本上能够反映贷款的风险状况。但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的要求,正常类贷款最少分为6—9个级别,不良贷款最少分为2个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