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2015,(31):187-188
本文利用Sarma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31个省直辖市2008-2014年间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其变化。实证结果显示,期间中国绝大部分省份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都有进步,尽管进步程度不一;各个省份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相差悬殊,表现为东部居上、中部居中,西部居下。且各个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鉴于此在提升中国各省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时,要趋于差异化现状,推行差异化政策,从而有效提高其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尹健 《价格理论与实践》2023,(6):184-187+212
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覆盖区域广、服务成本低、融资速度快等优势,可以弥补传统金融在服务农业绿色发展中存在的短板。本文通过分析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构建指标体系量化分析黄河流域农业的绿色发展水平,并结合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整体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均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存在区域差异;两个系统的耦合度高度相关,但耦合协调度不高,其中,山东省、河南省和四川省处于良好协调等级,山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处于初级协调等级,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处于中级协调等级。建议从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投入以及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缩小区域差异,提高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度。  相似文献   

3.
当前,数字普惠金融与电子商务已成为助力经济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式。本文构建了我国电子商务综合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2013—2020年各省份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水平,并利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各省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测算数字普惠金融与电子商务综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显示:(1)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水平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且均呈现区域异质性。(2)分区域来看,各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两者之间耦合协调关系明显,东部地区存在明显优势,中部地区发展潜力较大。(3)数字普惠金融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的演进处于稳定状态,未来需进一步推进两者互融互促。据此,本文提出加快优化布局数字普惠金融、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作为生产要素的关键作用、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建设数字普惠金融示范区等有利于创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与电子商务结合新模式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童素娟  赵俊威 《现代商业》2023,(18):131-134
本文利用2011—2018年中国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基于创业活跃度视角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流通规模和流通效率的影响以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普惠金融及其三个子维度均能对流通规模的扩大产生显著促进作用,普惠金融对流通效率的提升主要是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带来的影响;第二,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分析发现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显著提升创业活跃度,进而推动了流通规模和效率的提升;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普惠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的流通规模效率的提升,但对西部地区的流通规模和中、西部地区的流通效率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本文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促进流通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基础上,采用Dagum基尼系数、方差分解和地理探测器方法从空间协同、结构协同及外在驱动因素三个方面考察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状况与协同机制,并据此探究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路径。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全国整体及八大综合经济区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均呈上升态势,但地区间分异显著;区域间差异是阻碍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的主要空间来源;对于全国整体来说,覆盖广度差异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协同的主要结构来源,而在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等地区,使用深度差异超过覆盖广度差异成为影响区域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协同的主要结构来源;不论是在全国整体还是八大综合经济区,降低互联网覆盖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都是驱动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且每两对因素组合都会加强各自对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的影响。本文基于八大综合经济区视角,揭示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协同、结构协同和外在驱动机制,为探寻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发展路径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式提出普惠金融已有十余年,在这期间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也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与重视,但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村金融起步较晚、农村居民金融能力较低,导致农村普惠金融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依据大量的历史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条未来发展建议,目的是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为农村注入新能量。  相似文献   

7.
基于上海财经大学2015年“千村调查”的微观数据,运用信息熵法衡量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验证普惠金融在村庄之间的空间传染效应,以空间的视角分析影响普惠金融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普遍偏低,东部相对较好,中部最差;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传染效应,地理矩阵下的空间传染效应尤其突出;东部地区显著的HH型村庄较多,中部地区显著的LL型村庄较多;空间滞后模型是分析地理矩阵空间特征下普惠金融影响因素的最佳模型,经济发展水平、基层民主、科学技术和快递点均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正平  陈杨 《财经论丛》2021,(11):47-57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对人口老龄化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关系却鲜有关注.为此,本文基于我国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人口老龄化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试图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一个人口年龄结构角度的解释.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显著抑制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同时,在人口老龄化水平高的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地区这种抑制作用更强;机制检验表明,人口老龄化通过抑制互联网普及、增强风险厌恶来抑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来自中国2006—2009年1877个县(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及其各个维度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组成农村普惠性金融的地理渗透性和产品接触性与农户收入正相关,使用效用性和农户收入负相关;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和农户收入正相关,而中、西部地区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和农户收入负相关。针对以上的结论,本文就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促进农户收入增长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收集2010年到2015年中国1000个县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农村普惠金融在地区的渗透性与金融产品的接触程度存在相关关系,提出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研究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居民收入差异化为主线,在地区异质性视角下构建区位评价指标体系,对 31 个省、直辖市进行地区分类并进行实证研究,通过 CHFS 数据对全国范围内家庭金融水平和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探究。 其次,从金融服务的渗透性、可得性与效用性、深化度等方面分析普惠金融对我国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最后,通过扎根编码理论总结全国范围内针对普惠金融的顶层设计,为不同类别地区匹配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构建长效发展的普惠金融生态链谏言献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人民收入水平较低、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普惠金融发展缓慢。本文以贵州省黔东南州为例,对金融供给和需求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加快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推进和发展普惠金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极其薄弱,征信体系与城市相比也不健全,互联网普及率也较低,存在明显的异常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因此,农村普惠金融应运而生。我国高度重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积极探索农村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实施方案,但当前的政策措施仍局限于推动传统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提供服务,面临着较多的现实困难。具有创造力的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不仅改善了农村金融领域的困境,解决金融供需问题,还引发市场竞争,促进金融服务专业化与国际化。互利网金融和农村普惠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成为了大势所趋,使之成了最适合农村发展的金融模式,创造了农村金融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村普惠金融的创新和发展,显著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本文首先分析了普惠金融对农村地区产生的影响;其次结合创新的特点以及目前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的现状,探讨了优化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的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扶贫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李毅 《价格月刊》2023,(6):55-62
在阐述省域数字化发展提升贸易便捷性、信息对称性、降低交易费用和促进形成贸易新业态四个传导机制的基础上,运用2017—2021年省域数据,采用面板门限回归和数据挖掘方法对数字化水平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省域数字化发展水平有力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在此过程中金融发展水平具有正向门限加剧效应;考虑区域异质性后,西部、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别表现出无门限效应、门限加剧效应和门限收敛效应。政府应该稳步提升省域数字化发展水平,不断推进中部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1—2020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本文运用熵权法测度各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协调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省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具有空间依赖性,局部上表现为空间集聚,数字普惠金融和协调发展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数字普惠金融总体上对本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对邻近城市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对粤东、粤西和珠三角地区的促进作用较显著,但对粤北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文章基于内生金融理论视角,利用中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和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从传统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两个层面,考察了普惠金融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发展普惠金融能够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经济发展水平和法律制度环境是制约普惠金融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重要因素,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下,发展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缓解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同西亚各国共同建立的一个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的区域上。包括了中国西北部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以及中西部的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四省相关县市。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是就在巴耶夫大学讲到:"这一路资源丰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但众所周知,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中国的这一部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东部地区有较大差距,金融发展十分滞后,且沿线诸多地区是贫困的农村,这些地区的金融发展就更加的滞后。因此,响应国家号召,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以此为契机,大力促进沿线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将会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农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普惠金融二者的联系,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文章运用西北地区5省域2012-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各省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普惠金融时空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12-2020年,西北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耦合协调水平历经“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初级协调”四个阶段,区域内的协调配合得到显著优化。在空间上,形成以陕西、新疆为第一梯度,青海、宁夏为第二梯度,甘肃为第三梯度的布局,但区域之间的耦合协调差异逐年递减。现阶段西北地区的协调作用表现出“农业发展滞后-金融引领前行”的局面,应坚持走绿色创新发展道路,深化农业高质量发展改革,助力农业同金融领域的良性可持续协同配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不断提倡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各地区也在不断进行推进。江苏省普惠金融发展势头良好,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金融服务渗透率不断提升。通过建立普惠金融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对宿迁市2005-2017年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进行测算,分析计算结果得知江苏省普惠金融包容发展水平整体较高,但江苏省13个地级市普惠金融包容发展差异较大,苏北城市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采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经营模式以及完善普惠金融的教育体系等多方面措施来推动普惠金融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