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规定要把21世纪头20年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创业时期,为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公民生存权利及其他权利的保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现状出发。在分析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客观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设计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李燕华 《经济论坛》2003,(17):69-7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为我们指出了解决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路———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无论从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竞争的角度看,信息化都是实现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经之路,而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问题第一,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据有关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农民收入增长率为8.4%,1997~2000年连年下降,分别为4.6%、4.3%、3.8%、2.1%。实践中,提高农民收入的传统途径主要有三条:农产品增产、农产品…  相似文献   

3.
农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论述本世纪前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时,他特别指出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未来一定时期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就云南省而言,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小康社会建设的速度,如何切实地解决农村的发展问题,是云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云南省独特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分析云南省农村发展的利弊因素,认为建设生态特色农业区是解决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对如何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农民增收是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而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小康社会建设亟待迈过的门槛。通过上述分析,本文最后在介绍美国食品召回制度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向全国人民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预计需要20年时间。城乡差距和东西部差距过大是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这两大差距又集中表现在我国的最不发达地区——西部农村。如果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那么,西部农村就是难点中的难点。由于西部农村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将遇到比东部和中部农村更多的困难,特别是在农民收入、农村教育、社会保障、生活质量及农村城镇化进程等方面,都是构成影响西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从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指标入手,分析了西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难点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议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就要加快城镇化进程。目前,笔者专访了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姜爱林院长。采访中,姜爱林院长就城镇化与信息化的涵义、特征分类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城镇化与信息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对如何正确处理城镇化与信息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和难点在农村,而发展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对我国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正确理解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内涵和借鉴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一套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时,我国已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在今后为期20年新的发展阶段里,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基本战略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村小康建设的突破性推进,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区域难点在民族地区,城乡难点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农牧区处于此二者的交汇处,属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中之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键在于民族地区农牧区居民收入与生活水平是否能达到小康标准。从民族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趋势看,现阶段很难达到目标。因此,未来的关键是下大力气增加农牧民收入,并加快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2.
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走向——以苏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我国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要求。作为经济发达地区,苏州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分析苏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全面剖析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提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对接的若干思路,为地方政府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说明安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安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完善安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一直令人关注,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和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大背景下,笔者通过在浙江不同地市随机抽样发放问卷,调查了315名农村居民的休闲行为和休闲方式。结果发现:农村居民的休闲行为特征较以往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他们的休闲观与休闲行为现状仍旧不容乐观。文章认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休闲行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和谐的重要动力,有利于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运用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选取2003—2012年安徽省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利用Excel软件得出安徽省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函数关系。经过计算可知,收入每增加1元,安徽省城镇居民的消费增加0.69元,安徽省农村居民的消费增加0.78元。最后,对安徽省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迄今为止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唯一一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示范区,外资的大量进入是必然趋势。文章利用2006-2009年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和FGLS方法,对皖江城市带外商直接投资的产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皖江城市带FDI确实带来了产出的增长,但是对技术溢出的效应不显著。本土的自主研发投入无论是对产出效应还是对技术溢出效应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尽管人力资本制约了皖江城市带的技术进步,但是FDI与人力资本相结合,促进了皖江城市带的技术进步。皖江城市带FDI并没有通过本土的研发资本投入实现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7.
金融服务创新—关注金融排除人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除金融排除、实现普惠金融是全面和谐小康社会建设和金融业自身健康持续发展的要求。金融服务创新是应对金融排除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知识与信息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要求,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自身发展的要求,对于发展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快企业信息化管理,尽快完成产业信息化改革,从而带动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共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大繁荣,为中国在世界国家之林奠定坚实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浅谈财政支农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支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对建立中国财政运行新模式的一个重要定位。现阶段中国财政支农应调整支农政策,着重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近年来一直很重视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但财政科技投入的逐年增加并没有引导全社会研发投入有相应幅度的增加,这是因为对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率和产出效果没有专业的评价,导致投入产出效率不高。本文运用数据包络(DEA)方法,通过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分别对安徽省16个地市和2007-2017年安徽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产出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2007-2017年安徽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总体上的投入产出综合效率表现不错,但是分地区的投入效率不够理想。因此建议政府部门优化财政资金管理体系、增加对基础性研究的财政投入、加强对市级财政科技投入的监管等,进一步提高安徽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