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2 毫秒
1.
基于消费者认知的零售店铺印象形成过程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消费者认知的零售店铺印象形成是解释消费者购买决策行为的重要内容,消费者对零售店铺印象的形成源于其对店铺重要属性的感知和三个认知参照标准:消费者以往的购物经历、零售店铺业态、店铺选址环境,这三个方面从不同的视角影响着消费者对零售店铺重要属性的判断和整体店铺印象的形成。本文在理顺以往学者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拆解并理顺了消费者零售店铺印象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费者面临着越来越丰富的各国商品,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的来源国效应在消费者进行产品评估时常扮演着重要角色。所谓产品的来源国效应是指,消费者对不同国家产品存在的一种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有了这种刻板印象之后,消费者可能会把产品的来源国当作是判断  相似文献   

3.
我说中国没有品牌?并不是代表着我对前不久奥美全球总裁夏女士的中国无品牌论的赞同,是因为我对品牌的理解不一样。可能按照我的这个品牌标准,只能是这个结果。品牌不是商标,品牌也不是形象,品牌更不是“名牌”。品牌是与消费者建立起来的文化沟通关系,是生活与消费习惯形成的生活定势。只有一个产品的消费选择中有一种文化般的核心作用,它才是一种品牌的表征。  相似文献   

4.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什么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呢?第一,消费者对品牌是否认可是根据品牌事实结果来判定的。从而形成事实判断。就是说品牌事实结果是什么样的,是消费者根据品牌的要素,特别是消费者通过这种对品牌的品质,经过消费以后形成的认可,于是形成了事实判断,消费者才有可能说产品是好的,然后产生忠诚。如果这个品牌的事实结果是很糟糕的,消费者就会形成一个相反的判断,就会认为这个品牌是糟糕的,就没有美誉度,更谈不上让消费者形成忠诚。第二,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消费者根据品牌情境和品牌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酱油行业,资金、技术和人才都已经不是主要因素和条件。关键是如何能吸引消费者和餐饮业、食品加工企业购买你的产品。因此,生产特色产品还应该十分重视形成营销特色。在企业营销方面,我想结合行业实际情况。提出几个问题来与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6.
产品信任是消费者信任的重要一环,是品牌形成与发展的根本.产品信任有利于消费者对企业品牌产生美好的印象及感知;产品信任有利于形成"口碑效应",提升企业的满意度,为更多的消费者所认知;产品信任会产生消费者对该产品的重复购买行为,带来品牌的忠诚度提升.产品信任条件下自主品牌的培育,应以产品为本,获取消费者信任,构建自主品牌;履行承诺,积累自主品牌资产;加强监管,预防信任缺失,防范自主品牌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7.
张士举 《浙商》2009,(17):114-114
“星巴克”对“圣巴里”商标之战,“圣巴里”赢得首场胜利。然而,二者之间的商战还在继续。 判断“是否相似”的标准是消费者。认定商标是否相同或者相似,并不是从商标持有人的角度进行判断,而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判断。从星巴克异议理由来看,没有证据表明消费者经常混淆“圣巴里”商标与“星巴克”商标。因此,不能认定“圣巴里”商标与“星巴克”商标相近似。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经销商,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好产品,或者说一个好产品的标准是什么?一个好产品应该是能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消费者是不会白白地花钱买一个对他根本没用的产品的。产品通常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产品的核心、包装及附加值,而这三个因素所对应的消费者需求则分别是使用需求、心理需求及潜在需求。由此可见,产品与需求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基于此种关系,我们引入了一个“产品力”的概念。产品力是指产品与需求之间的对应程度,此对应程度的高低与产品力的强弱具有正比关系,即产品与需求之间对应的程度越高,产品力就越强,反之产品与需求之间对应的程度越低,则产品力就越弱。通过判断产品力的强弱,我们就能够判断出此产品的好坏。  相似文献   

9.
随着商品生产的不断发展,现代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即新型买主市场取代了传统的卖主市场。数以万计的商品,层出不尽的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了充分选择的自由,特别是当消费者在选购同类商品而在质量方面难以辨别哪种较好时,往往就可能以企业印象的好坏作为判断和选择的标准。而企业印象战略(CI)就是塑造企业印象的最有效的方式,特别是在美国、日本及西欧各国广为流行。所谓企业印象乃消费者对企业的看法和想法,也是企业对消费者所做  相似文献   

10.
陈久霖 《商界》2011,(10):28-28
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中,凡是从事面向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实际上还都是好人,但是给大家的印象,给社会的印象,给网民的印象,基本上都是坏人。  相似文献   

11.
甘源 《商界名家》2004,(5):91-92
如果谈到某种品牌,大多数人能够马上想到相对应的产品或服务,这是对产品品牌的联想,在品牌的另外一个层次——企业品牌之上,能够让人产生的联想是与产品品牌不同的。这种差异在普通消费者的判断中是不自觉地、非主动地进行的,是在企业对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的不同运作方式、内容的影响下形成的,就正如普通消费者对于海飞丝与宝洁的反应绝对会不一样。  相似文献   

12.
高质量的产品是众多企业孜孜以求的。产品质量被企业视作生命。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高质量产品都被消费者青睐。某些产品质量虽然较差,但能符合用户的需求,同样也能被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所喜爱。这就引出一个“质量过剩”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科特勒产品层次理论及其消费者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宋咏梅  孙根年 《商业时代》2007,(14):31-32,37
本文将科特勒产品的五层次结构理论与其三层次结构说相比较,揭示出两点新变化:产品是一个内涵丰富、动态和有生命的概念,消费者在效用形成和价值判断中具有决定性的主导作用,产品效用的形成和价值的实现具有双向互动性。并以科特勒产品五层次结构理论为依据,建立了消费者价值评价模型,揭示其在指导经营者进行市场营销和购买者产品消费过程中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品牌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介于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一座桥梁,消费者依据品牌特性来选购产品,产品则借助品牌特性向消费者传达产品属性和特征。消费者知觉是消费者对品牌特性进行筛选、组织和判断,最终做出购买决策的关键认知能力。因此,品牌重新定位应当以消费者知觉为出发点,以品牌特性为依据,在尊重消费者知觉特征和深谙品牌特性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为了探索环境线索与商业集聚印象形成的过程关系,采用实验法,请两组被试观看A、B、C三个购物中心视频,测试消费者集聚印象和魅力度的差异。视频A和视频C除了环境线索不同之外,其余部分完全相同。视频B作为衡量调研对象评分标准的工具用来观察不同组被试的判断是否有偏差。研究的结果显示商业集聚的环境因素会影响其他属性对顾客的魅力度,并且商业集聚的某一负面线索会对减弱总体吸引力。本研究提示商业集聚的管理者环境线索对集聚印象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集聚印象,应该注重对该要素(比如外观)进行优质建设与维护。  相似文献   

16.
汽车产品与其他的产品有本质的不同,如果这家企业退市或因为某原因售后服务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整个行业服务能力的判断,这是汽车行业从事营销传播的人员必须要清楚的现实。  相似文献   

17.
邓艳 《现代商业》2011,(23):274
产品安全是现代消费者所追求的首要指标。各国对于认定产品是否安全的标准不尽相同,文章将美国产品责任法中的风险-效益标准和中国产品责任法中的消费者期待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消费者期待标准的局限性,以及风险-效益标准的合理性。通过对比,建议将风险-效益标准引入到我国的产品责任法中对产品设计缺陷判断标准中去,从而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8.
企业品牌论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顶尖级的营销不是建立庞大的营销网络,而是利用品牌符号,把无形的营销网络铺建到社会公众心里,把产品输送到消费者心里。使消费者选择消费时认这个产品,投资商选择合作时认这个企业。这就是品牌的值之所在。本文从品牌的内涵着手,较深刻的分析了当下人们对品牌认识的误区,同时,对品牌战略的建构和品牌策略更是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9.
黄璜 《现代商业》2012,(32):56-57
本文所探讨的不是楼盘开发商是否应该或者该怎样营造他们宣传的、消费者预期的"生活方式"的问题,而是希望从广告心理学及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使开发商的广告宣传与他们的产品之间形成一个更好的融合点,以此促进楼盘销售的同时在业界和消费者中形成口碑,树立品牌形象,更为关键的是引导一种健康向上并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理念。  相似文献   

20.
增长市场的关键不在于对科技研发主导的产品进行逐步的改善和优化,真正的业务增长来自于对用户的理解:揭示消费者未被满足的,未被提出的需求,然后满足这些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