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什么不宜笼统提“国退民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早几年,一些地方在推进企业改革中提出“国退民进”的思路。这里的“国”和“民”,自然是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缩写”。“国退民进”的含义,从字面上看,是指国有经济要“退”,民营经济要“进”。民营经济的“进”,或干脆说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大概争议不大,至少,持疑义者已微乎其微了。因为民营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民营企业已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壮大国民经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国有中小企业的国退民进是市场化经济的必然趋势,笔在近年来从事产权经纪实践中有一些体会,在此对国有中小企业产权转让中的一些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国进民退”、“国退民进”的一片是非争论中,究竟何以厘清出路?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接受采访时称,不要把问题陷入到没有结果的争论中,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应当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在关于“国进民退”、“国退民进”的一片是非争论中,究竞何以厘清出路?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接受采访时称,不要把问题陷入到没有结果的争论中,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应当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滨海县全县原有472家国有、集体企业,60%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资不抵债超过90%,全县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达128.9%,最高的达300%以上。究其根源,主要是企业产权不明晰,机制僵化、活力不足。为解决这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滨海县大胆实施“国退民进”战略,对县乡带“公”字头的中小企业进行了以产权流转为主要标志的民营化改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以后,"国退民进"的浪潮风起云涌,各地加大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一大批国有中小企业通过改制放开搞活,真正走向了市场;许多国有大企业通过改制上市或引入外部投资成为股份制企业,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改制是必需的,但在改制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企业改制后产权关系、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等都要发生变化,这势必造成劳动要素的重新配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以来,国有企业加快了战略性重组的步伐,先是国有资本从大批中小企业退出,后是在国有大型企业引入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减持国有股.在国退民进的大趋势下,成千上万的国有企业职工不得不经历一次新的洗礼,国有企业职工身份也随之被彻头彻尾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论国有股权结构调整与战略投资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调整主要是通过国有股减持和产权结构多元化,来改变产权属性,从而在绝对持股数量或相对持股比例上减少国有股,实现国退民进。然而产权改革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国有股减持,几乎  相似文献   

9.
潘虹秀 《英才》2007,(4):46-47
有评论家认为:在新一轮的地产宏观调控中,“国退民进”、“土退洋进”的趋势将更明显,将引发地产业新一轮洗牌,大者恒大。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财经界,郎咸平以敢言著称。被中小股民称为“郎监管”。郎咸平不久前在复旦大学以《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为题发表演讲时,指责顾雏军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他强烈建议,停止以民营化为导向的产权改革。此言一出,立时引起轩然大波。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要对簿公堂者有之,不屑反击者有之。  相似文献   

11.
《江苏企业管理》2014,(8):21-22
国有企业应当自觉实现国家发展战略,为社会尽更大的责任,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国家的政策目标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发挥各自优势。有公平竞争也有合作,形成双赢共赢.“国退民进”或“国进民退”都不应是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2.
观点速览     
《中国中小企业》2014,(2):13-13
消除“国退民进”“国进民退”争论 要在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上下功夫。目前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企业经营机制没有得到真正转换。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末本世纪之初,在国退民进的背景下,国有企业MBO浪潮席卷了全国。2005年4月,国资委正式出台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该文件明确指出: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及所属从事该大型企业主营业务的重要全资或控股  相似文献   

14.
民营企业现在正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发展阶段。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的规模、实力和影响已今非昔比,但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还不成型、还不成熟、还不巩固;国家鼓励和提倡“国退民进”,但民营企业不成型、不成熟、不巩固的企业文化却掣肘“民进”,难以推动“民进”进程,难以巩固“民进”成果。民  相似文献   

15.
吴晓波 《中外管理》2013,(12):30-30
民进,可以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曾有很多人对此后出现新一波的“国退民进”充满热望。但从会后颁布的公告来看,相关决策还是存在诸多的纠结和矛盾之处,呈现出鲜明的“左右互搏”特色。  相似文献   

16.
改革根本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兴旺和老百姓的利益,是要以人为本的,要力争增加全体国民的福利任教香港中文大学的郎咸平同时兼任长江商学院首席教授。在中国财经界.郎以敢言著称。被中小股民称为“郎监管”。郎咸平不久前在复旦大学以《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为题发表演讲时.指责顾雏军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他强烈建议.停止以民营化为导向的产权改革。此言一出.立时引起轩然大波。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要对簿公堂者有之.不屑反击者有之。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指导下,国企改革"抓大放小"的策略已显现成效.一些地方部门也采取"国退民进"的改革策略,对地方的中小企业进行改制、改组.  相似文献   

18.
郎氏风波”触动了整个中国经济学界,引起了“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两大学术阵营的激烈争论。笔者在研究方法、“国退民进”、MBO等问题发表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赵翠萍 《企业经济》2006,(5):137-139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不变的方向,“叫停”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观点是错误的;“国退民进”违反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是对国有经济市场属性的否定;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旨在巩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东东 《英才》2010,(3):66-67
无论是中国国航入主,还是深圳市政府接掌,即将揭幕的深圳航空控股权争端,都只不过是“国退民进”失败的又一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