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叶磊 《中国就业》2012,(8):60-60
铜鼓县将“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三张就业服务牌。做为当前就业工作的重点。围绕大学生就业,谊县紧密结合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开展就业指导,积极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同时联合教委针对大学生就业特点,为他们举办专场招聘会。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生就业主体性作用缺失现实存在的环境下,大学生“就业社团”可以发挥内因(大学生)的主导作用,帮助大学生从低年级开始自觉、主动、积极地关注就业,发挥内因(大学生)的主导作用。这也是适应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发展的要求,是实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全员化的要求,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要求,是解决大学生“有业不就”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彭颖 《民营科技》2009,(3):34-34
当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出现的就业难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劳动力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必须找到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祝宇 《中国就业》2024,(3):64-65
就业育人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本文从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的价值审视出发,结合当前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就业积极性不高、自我定位不明、就业方式灵活等情况,提出了思想引领精准化、生涯教育精准化、就业指导精准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观察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根据有关统计,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女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数量连年增长,导致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相对来说,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为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应针对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从政府、高校及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探宛造成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各种内外部因素,从而最终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烟台市劳动就业办公室高度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通过提供新颖、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开展“送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创新推出“四大平台”服务模式,着力打造就业服务的“三大中心”,从而改善了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提升就业能力,顺利实现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8.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基层就业现状和大学生基层就业困难的原因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那佳 《中国就业》2008,(12):39-39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年轻、思想活跃、创造性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是个人发展、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多,其就业问题也成为了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大学生就业实现了“双向选择”。“双向选择”一方面增强了大学生就业的灵活性,另一方面让大学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常州大学商学院为例,分析了“90后”大学生就业及创业的现状和特点,从求职者、辅导老师以及学校的角度提出了解决“90后”大学生就业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让不少大学生有了自主创业的梦想,而互联网高速增长所蕴涵的巨大商业机会,则激发出大学生们网络创业的冲动。不少大学生正试图通过网络创业,缔造自己创业的“梦工厂”。  相似文献   

12.
走以创业拓展就业途径的新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总数和增量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在现有的就业环境下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就业新途径,寻求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良方,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实践证明,“以创业实现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的理念能够有效地拓展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推动大学生充分就业,帮助他们从就业走向成功创业。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异常之大,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建立健全“坚持市场导向、依托政府力量、扩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这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体质和形势的总体框架。本文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结构性矛盾下高职就业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5,(33):214-215
高等院校扩招使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严重不均衡。本文从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入手,进而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以期对大学生的就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就业“超市”让选择更加多元 江西省九江市就业局倾力打造“线上+线下”就业“超市”。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和“高校毕业生招聘周”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和就业直通车活动,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力促就业无死角。1-5月,九江市共举办226场招聘会,1419家企业108692个就业岗位,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求职需求。同时,  相似文献   

16.
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使得各个高校基本都出现了毕业生提前就业的现象,对于这种就业形式,是喜是忧?一时间,褒贬不一。一种现象的出现肯定有促成的原因,也会有“利”、“弊”两个方面的影响,本文试着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由此而导致的各类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形成,大学生就业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分配到市场调节方式的转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随着大学毕业生规模日益扩大.以及比较严峻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问题提日益突出。就业难度日趋增大。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毕业即失业”“被就业”“啃老族”等现象的出现,从不同角度折射出不容乐观的大学生就业形势。2010年两会,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阉题,有200多件建议提案关注大学生就业闻题。代表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探寻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社会的众多热点问题中,大学生“就业难”显得尤为突出,“毕业”即“失业”成为现今许多大学生的真实写照。就业难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就业中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到位就是最主要原因之一,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成才观念和择业素质等方面不能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大大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等权威机构的指标为基础,构建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全口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4年大学生就业质量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了量表分析和一般性问题的统计分析,得出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依次为:对企业的满意度、对同事的满意度、发展机会和薪酬等,并非“收入和待遇中心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