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日强 《南方农村》2012,28(5):50-54
珠三角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江汉平原等四大平原被誉为是我国南方四大“鱼米之乡”,在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0年前珠三角多项农业指标在四大平原中排第一。20年后多项领先农业指标反而被三大平原赶超,珠三角农业排头兵的地位已经动摇,如何振兴殊三角农业,成了珠三角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洞庭湖平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生态功能区,探究其耕地利用效率动态演变特征,为有效治理洞庭湖平原耕地面源污染问题,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缩小地区间效率不平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环境约束视角下构建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及核密度估计法探究其动态演化特征。结果 (1)耕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面源污染及碳排放对耕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影响效应;(2)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在研究时限内呈平缓的“升—降—升”演变趋势,整体耕地利用效率均值为0.861,未达到最有效的生产前沿,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为生产要素投入及非期望产出两方面的冗余,其中各项资本要素投入冗余为最主要因素;(3)2007—2017年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高4.7%,技术进步是耕地利用效率总体提高的最主要因素;(4)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在2007—2017年存在着显著的“双峰”态势,且该极化现象越来越显著,内部差距呈现先变大再缩小的动态演变特征。结论 应对效率低效地区加强农业生态生产意识构建和实施科技助推战略等,以提升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3月底的洞庭湖平原,在盎然的春色里,处处可见耕田整地、备肥播种的忙碌景象。  相似文献   

4.
石首市地处鄂南边陲,横跨一江两原(长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属典型的平原湖区,发展林业并无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如今石首已成了远近闻名的“山水园林城”和“森工城”。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老商品粮基地县,从东北平原到长江流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的商品粮基地县大都陷入了“高产穷县”的困境,迟迟不能走向小康之路。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为此,笔者最近专程调查了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且又是“高产穷县”典型的湖北江汉平原监利县。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在素有"鱼米之乡"和"长江之肾"美称的洞庭湖,一场前所未有的"水危机"正在袭来。近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召开"洞庭湖水环境"专题座谈会。因长期跟踪报道洞庭湖水环境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被特别邀请出席。来自湖南省水利、发改、环保、财政和农业等部门的负责人以及环洞庭湖岳阳、常德、益阳三市的党政领导纷纷发言,主题只有一个,即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洞庭湖"水危机"。长期以来,洞庭湖的水生态环境不  相似文献   

7.
1978年2月中国科学院同有关省合作办了三个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县,即湖南省桃源县,河北省栾城县,黑龙江省海伦县。另有两个改变贫困面貌的基地县,即宁夏的固原和盐池县。一年多来,这五个县为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道路,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科学实验,取得了一些成果。 五个基地县的概况是:桃源县位于洞庭湖滨湖平原向湘西山地过渡地带,处于沅水下游,全县总面积4441.22平方公里,人口89.4万,60个人民公社,耕地137.9万亩,  相似文献   

8.
李育生 《山西农经》2021,(6):152-153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土面积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等地形汇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我国虽然拥有诸多广袤的平原,比如江汉平原、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这些平原对于现代化农业发展有着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山区在我国占地面积也极为广大,因此,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平原地区的农业发展,也不能忽视山区农业发展。对山区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石首地处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的结合部,九曲荆江穿境而过,大小湖泊纵横交错,水库塘堰星罗棋布,水产发展得天独厚。近年来,我们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品牌水产、休闲水产,全市水产业步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2006  相似文献   

10.
南大垸“高效农业”实验开发中心建设工程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局李春芳,易杰亮,王冬华,王志姣,吕济1项目目标南大垸高效农业实验开发中心建设属洞庭湖地区的重点垦殖垸,具有湖区的典型代表性,故在《湖南省洞庭湖地区水利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被选定为开发典型区。该...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人均耕地已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人均耕地警戒线,且近年来耕地流失的趋势还在加快,耕地减少主要集中在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灾害毁地等几个方面.近7年来,湖南各地市表现出不同的耕地变化特征:经济水平相对较高以及地处洞庭湖平原的地区,耕地变化率反而小;而相对落后的山区,耕地变化率较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湖南省耕地减少的三大驱动因素,分别是社会经济发展、国家耕地有关政策以及农业科技进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高耕地的集约利用水平,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复垦、改善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等是当前保护耕地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区的湖垸农业、洪涝灾害与退田还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分析了洞庭湖的兴衰、演变与湖垸农业的关系;认为洞庭湖区的洪涝灾害是长期泥沙淤积与大规模围垦的必然结果:泥沙进入洞庭湖淤积,是形成湖垸农业的基础;围湖垦殖是泥沙淤积的结果,大规模围垦加速了洞庭湖的萎缩;湖盆的急剧萎缩,减少了湖泊的调蓄能力,是洪涝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湖垸农业就是一部先淤后垦、先垦后围、围湖垦殖、湖垸转换的历史;在分析洪涝灾害规律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退田还湖区几种替代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推动苏北平原现代农业的发展,针对苏北平原农业资源进行调查,评价苏北平原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促进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苏北平原农业资源为出发点,利用行政区的划分对各市农业资源展开调查,构建资源丰度指数模型对农业资源进行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苏北平原农业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指标权重,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型对农业资源作出评价。[结果]苏北平原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各市的土地资源都较充足,水资源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盐城市水资源最充足,而连云港市和宿迁市的水资源较为缺乏,其丰度指数分别为0.410 6和0.601 2。此外,各市水资源情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现象,而农村生活水平也有待提高。[结论]苏北平原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较高,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整体上都较充足,但存在水资源污染、明显的城市分配不均的现象,农村发展整体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对此,应该立足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加大农村建设力度,促进苏北农业健康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区域粮食生产的地位和优势(一)鄱阳湖平原是重点产粮区。鄱阳湖平原在《中国综合农业区划》中,属于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水产区。  相似文献   

15.
正"你看,我家两亩的水稻田养殖泥鳅,亩收入上万元呢。"益阳市南县华阁镇华民村村民张玉喜告诉笔者,除了前期的稻田改造外,稻田养泥鳅管理起来并不麻烦,"水稻田平时该怎么管还怎么管,真是什么都不耽误"。湖南省南县地处洞庭湖平原腹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依据农业生产的自然本底条件与国土利用现状,开展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与承载规模测算研究,可为科学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适宜性的基本评价导向,以辽中平原为例,通过分析农业生产的水、土、光热、环境质量、气象灾害、国土利用、生态保护等条件与风险,细化了农业生产适宜性与承载规模评价方法,并基于GIS空间分析开展了相应评价。[结果]辽中平原农业生产适宜区、一般适宜区、不适宜区面积占比分别为48.1%、23.9%和28.0%。不适宜区主要受现状国土利用、坡度、土壤肥力、环境质量制约。不适宜区内分布有耕地、园地13.9万hm2,主要在平原北部的沈阳、铁岭、阜新等地。辽中平原农业生产承载规模约320.6万hm2,高出现状耕地规模约16%,整体上农业生产承载能力尚有盈余,但受水资源约束,盘锦、营口平原区域的农业生产规模超载。[结论]为支撑区域国土空间规划、保障粮食生产安全,需加强辽中平原农业生产不适宜区内的耕地监管,开展周边土地及环境综合整治,必要时制定耕地调入调出方案,优化农业生产超载地区的水量调配方案及用水结构,大力推行农业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17.
桃源县地处洞庭湖平原向湘西山地过渡地带,拥有耕地面积8.58万公顷,居全省第一,粮食产量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跻身全国百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县。近年来,桃源县始终把加强粮食生产作为强化基础产业、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任务来抓,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8.
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推力——对常德市农业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王孝忠湖南省常德市地处洞庭湖滨,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85万,是个农业大市。近几年,市委、市政府灵活运用政策推力指导农村经济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育。一、农业产业化呈...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生态农业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模式.邯郸东部平原13县作为冀南平原的主要部分,近年来依托自身优势,把发辰生态农业与开发特色产品紧密结合,生态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本文在分析本地区生态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保持生态特色农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算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来评价我国农业生产污染状况,并据此对我国农业生产力布局提出建议。[方法]利用中国2006、2014年七大农区24省份统计数据,采用过剩氮和水盈余方法测算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及其污染风险。[结果]目前我国水资源总量能够承载农业生产总量,但其环境警报值不断向污染威胁临界值逼近,并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华南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汾渭平原和河套灌区的农业生产对环境存在略微的污染风险;甘肃新疆和黄淮海平原的农业生产严重超出环境承载力,污染风险最为严重。[结论]可适当增加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华南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规模;加强汾渭平原和河套灌区的污染物质消减措施;强制实行甘肃新疆和黄淮海平原的生产总量控制与污染消减措施。同时,还可以从节水技术、减排技术、作物耕作制度、农牧循环体系及政策法规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