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张蓓 《改革》2012,(6):96-102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和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系统主体通过与其他主体以及与系统环境进行交互作用而形成特定的结构、层次和功能。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系统的复杂适应性表现为聚集、非线性、流和多样性四个特征以及标识、内部模型和积木三种机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运作机理,激励主体创新,促进主体协同,提供环境支撑,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系统的均衡发展和整体最优。  相似文献   

2.
张露  罗必良 《改革》2020,(5):25-33
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不稳定与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已经威胁到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而生物性公共安全事件诱发的全球性恐慌,可能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带来更大的冲击。传统经济学所倡导的低成本策略与差异化策略的竞争力逻辑,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显然难以应对全球性重大生物安全事件引发的不确定性。中国农业的竞争策略思维,需要从低成本策略转向低风险策略,从差异化策略转向完备化策略,并由此重构我国的农业安全观。稳定粮食供给的“保一块”、深化农业分工的“活一块”、延伸农业价值链的“拓一块”、寻求贸易机会的“争一块”,以及控制风险的“防一块”,应该成为我国农业安全观的重要操作方略。  相似文献   

3.
服务体系、成果转化与农业科技创新波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学峰  刘冬梅 《改革》2012,(2):73-80
从科技活动链条出发,重点讨论科技市场上经济主体发育,从而识别与总结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般规律与特征。研究发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的中间环节,应当起着承上启下之关键作用,但现阶段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入相对较少,企业也没用成为真正意义上研发主体。要加强应用开发成果促进计划,针对现有科技成果进行二次开发或中试试验,实现大规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此同时,理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4.
崔蕊  王维翊 《特区经济》2011,(12):185-187
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金融资源配置不够合理、金融杠杆性激励机制不完善制约了农业产业化效率的提高。本文实证分析了吉林省自1985年农业产业化以来农业财政支出、农业金融资产和农业保险的构成与变动,针对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合理配置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金融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地金融是农村金融体系和农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农地金融制度对于促进农地流转、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应遵循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及政府支持下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路径选择方面应注意制度安排与制度环境相契合,次级制度优先、诱导基础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6.
对福建省农业科技投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现阶段福建省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偏低、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促进农业科技投入的政府扶持政策,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支撑保障机制,建立"分类管理"的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资金筹集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By explicitly incorporating both the intermediate business service sector and non-homothetic preferences, this study develops a two-good (the agricultural good and the manufactured good) model of trade that captures the rol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which deepens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manufactured good sector.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s found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country that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also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he manufactured good sector.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农业分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实国情,科技部等"八部委"联合打造农业科技创业链。我国科技创业链政策应在基础活动环节和辅助活动环节进行创新,优化运行机制,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更好地维护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方莉 《特区经济》2006,(11):158-160
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存在许多非人为的风险及人为因素可以克服或降低的风险,对于前者,我们可能很难解决,但是对于后者,我们可以采取相关的措施来预防与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具体到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两大因素,即农业投入与农业技术的实证分析,从而为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提供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0.
周应萍 《特区经济》2006,211(8):153-154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小康建设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因此,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依托北京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与和谐宜居之都的发展要求,密云农业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打造"绿色国际休闲之都",通过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完善经营主体形式、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等手段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休闲文化型、产业带动型两种模式实现农业园区化建设,依靠产品认证、基地建设及信息化管理等方式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进而提出"三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兴华 《改革与战略》2010,26(5):120-122
文章认为,农业经济组织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及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等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实践中,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较为滞后,存在着行为不规范、传统意识影响严重和政府支持不够等问题。随着农业产业化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将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广泛实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3.
During Botswana's four decades of high levels of growth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has lagged behind, with smallholder productivity being especially poor. This paper applies an equity perspective: its main claim is that one important explanation for the current lack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the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It takes into account both the national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which promotes widespread inequalit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boreholes and water resources on the communal grazing range in Kgatleng District. It argues that ever since the first administrative effort to develop water resources in the 1920s the country's official policy and legislation ha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favoured the large-scale farmers over the smallholders and, further, that customary property rights principles have supported the process that has led to today's institutional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14.
山东农业经济与农业产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的农业经济在山东经济构成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近年来山东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山东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关系。文章从农业经济在山东经济中的地位入手,分析了山东经济结构现状,并较全面系统地探讨未来发展的重点,同时较为完整地介绍山东省在推行农业产业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用地的非农转让限制始终在此消彼长的平衡中艰难前进。现实中的农用地转用途径包括城市建设占用、农村产业化与工业化占用、小产权房和宅基地流转占用以及粗放利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教育的保护手段没有达到预想的保护目标,有效的农用地保护途径是通过加强农业基础与应用技术转化、农业衍生产品研究、农业投资等,促使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收益比以及农用地与建设用地价格比落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使农用地保护变成市场主体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6.
张宏升 《特区经济》2006,(12):356-357
黑龙江和吉林作为农业大省,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总结两省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中的成功经验,指出两省存在的阔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诗源  刘尚荣 《改革与战略》2011,27(8):93-95,111
农业保险作为发展农业生产、防范农业风险和保证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政策工具,受到各界的重视。但在欠发达地区,农业保险一方面得到政府的大力推广,另一方面却陷入了“供给有限、需求不足”的尴尬境地。文章以欠发达地区之一的青海省为例,回顾了农业保险发展历程,总结了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并分析了困境产生的原因,认为应继续推行有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的农业保险模式;建立多层次、可持续的农业保险体系;探索农业气候指数保险,为管理农业风险提供新工具、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前,我国农业经济组织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和调整,改革开放后又经历了两次大的历史变迁,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组织正处在多元化的发展变迁之中,标志着我国农业经济组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回顾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农业组织的发展历程和变迁轨迹,预示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对指导我国农业组织的发展实践、破解我国的三农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建立“三化同步先行区”的学理因应及其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化同步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富民强国的必由之路。推动建立三化同步先行区,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长期的实践基础,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积极探索我国实现三化同步成功之路的迫切需要。有利于解开制约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门禁,解决城镇化系列病症,对于进一步解决好农民进城、产业聚集、耕地集中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范金旺 《科技和产业》2014,14(10):62-65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农产品出口和农业经济发展迅速,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结合计量经济学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我们对福建省的农产品出口和农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出口能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且两者互为Granger原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产业发展、质量管理、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