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绿色营销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绿色营销策略姚立新(厦门大学)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环境保护浪潮兴起,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人类关注的主要议题。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为此制定了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政策与措施,一些国际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
韩菲  闫书淇 《经济问题》2023,(7):103-112
绿色生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环境保护税是促进企业绿色生产的有效手段。以中国环境保护税征收标准改革为自然实验,基于2013—2020年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贝叶斯时空统计方法考察了环境保护税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环境保护税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且在东部地区、工业发达及污染严重的地区作用显著。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环境保护税可能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路径影响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环境保护税法提供了实证支持,也为全面构建环境经济政策框架体系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志斌 《经济师》2023,(6):109-110
在“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仍是需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在阐述绿色发展在农村已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分析农村经济绿色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新时代农村经济绿色发展的相关策略,以打破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上个世纪,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环境恶化速度惊人。伴随着全球改善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绿色营销应运而生。它为传统的市场营销引入了一种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绿色营销涵盖了绿色理念、绿色商品、绿色服务,绿色价格、绿色渠道等。与传统营销相比,绿色营销更强调人类社会生存环境的利益,讲究企业活动和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相协调;强调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体现绿色,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降低污染、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企业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实施绿色市场营销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孝卿 《现代财经》2001,21(7):35-38
发展绿色产业,制定绿色产业发展政策,关键在于培育和发展绿色市场,建立和形成绿色价格体系;其实质就是培育和发展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推动和扩大绿色供给与绿色需求;必须制度和完善环境标志制度及环境保护法律,以便保障绿色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或采用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和绿色补贴制度等,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贸易壁垒具有两重性:从形式上看,是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对贸易自由的限制;从实质而言,是贸易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契合,是贸易保护中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形式。绿色贸易壁垒以其外在的合理性和内在的隐蔽性,成为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的合理性在于顺应了环境保护的世界发展潮流,容易在社会公众中获得广泛的支持;隐蔽性在于国际贸易规则上没有被禁止,一系列国际环境公约和国内环保法规可作为其理论上的依据。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果中一些与环境有关的规则,明显带有环境保护痕迹。更为重要的是有关的国际贸易立法对绿色壁垒虽然没有明确赞成,但却没有明确禁止,从法律上给绿色贸易壁垒留下了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基于环境保护的绿色技术创新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万迈 《经济与管理》2004,18(12):14-16
环境保护是人们日益关注的难题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 ,而绿色技术创新本身需要借助各方面的力量。因此 ,绿色技术创新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瑞瑾  张凯皓 《经济师》2023,(2):103-104
2018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现了由排污费向环境保护税的历史性发展。文章聚焦于该法律推行前后环境保护税对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同时研究企业规模、政府补助、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这三个调节变量对于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环境保护税的实施显著抑制了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企业规模和政府补助在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环境保护税对不同地区企业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相较于内陆地区,环境保护税显著弱化了沿海地区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绿色财政税收又称为环境税收,是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地运用自然资源,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一项税收政策。当今,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在经济发展中,资源是发展最为坚实的后盾,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促进我国全速发展的前提。研究绿色财政税收的目的就是通过财税政策的杠杆作用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加强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主导作用,促使社会发展走向协调、稳定、健康、和谐、可持续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性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以人为本及注重生态环境发展的绿色产品和绿色消费日益主导着当今市场的潮流。为顺应当前绿色潮流,积极迎接国内外“绿色”挑战,现代企业开展绿色营销已成为企业自身谋求更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随着空间治理转型,三峡地区历史城镇保护在主动 寻求新视角。进入后三峡时期,地域历史城镇面临景观特征衰 败、社区构成异化、保护规划失焦等诸多问题;保护需从活态 遗产的视角,分析三峡地区历史城镇社会变迁与景观演变之间 协同变化的原因,构建以功能、空间与社区持续性为核心的活 态保护方法与应对策略;龚滩古镇保护性搬迁是这一时期典型 的实践案例,探索了历史城镇景观特征活态保护方法体系,对 地区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滇西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云南西北区域主要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特征和类型。指出对旅游资源开发,其着眼点应放在森林景观、科学考察、野生动植物观赏、体育保健、民族风情等旅游项目上。并探讨了开发的对策和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西峡县土地资源演变、利用的基础上,提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比较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指出生态文明的建设是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前提,有着重要意义;并对西部大开发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作了说明,最后就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环境保护提出了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生态经济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部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摆脱资源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因此,农村人力资源充分有效地开发显得紧迫而重要。本文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阐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统一的必要性,并针对西部农村实际情况,提出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的诸多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纸上保护区的出现,人们越来越关注自然保护的有效管理。初步探索了气候变化对有效管理的可能影响,并以经济学的视角,从信息效率、资源配置和激励相容三方面分析了有效管理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7.
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生态旅游的概念,特点及起源,分析了高黎贡山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情况,指出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并针对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Ecological Economics》2007,63(3-4):571-579
The costs of on-farm nature conserva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Dutch agriculture. As nature is a public good, nature conservation cannot do without subsidies from the government. The question of how much farmers should receive in subsidies in order to keep farms engaged in conservation activities is highly topical. In this article, the questions of how much farmers should receive in subsidies and what other factors motivate or demotivate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on-farm nature conservation are addressed.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for a particular region in the northern Netherlands and was initiated by the concerns that farmers organisations had about the level of subsidies for landscape conservation as a major form of nature conservation on dairy farms in this region.In this study, both a normative model and a survey were employed. A normative economic dairy farm model was first used to determine differences in income between a typical farm involved in landscape conservation and a typical farm not involved in landscape conservation. Results from the model show that the farm involved in conservation earned a lower income than the farm not involved in conservation. This was due to the first farmer's smaller scale, lower intensity and lower productivity. The lower income, however, was compensated for by conservation subsidies. Next, a survey concerning on-farm nature conservation in general was carried out among the farmers in this area. From the survey results, it appeared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respondents were satisfied, at least to some extent, with the level of subsidies for on-farm nature conservation. Moreover, the survey also revealed that the farmers' commitment to their natural environment strongly motivates farmers to get involved in on-farm nature conservation schemes, whereas the uncertainty about regulations and the feeling of being controlled too much demotivate them.The results show the complementarity of the two methods. The findings of the survey confirm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normative model calculations, and, moreover, the survey reveals that in addition to monetary compensation, other factors play a role for farmers in the decision to get involved in on-farm nature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19.
试论北京水土保持中的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62%,是北京的生态屏障,是饮用水源保护地区,也是首都城市发展的腹地,面向21世纪,保护和合理开发京效山区的水土资源是关系首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北京市50年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出发,阐明水土保持中生态建设在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以及面向21世纪北京市水土保持中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的重点,以期引在考虑未来发展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中效率却没有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从金融发展角度对经济效率变动原因进行分析表明:金融发展的数量指标和价格指标与经济效率有负相关性,金融发展结构指标与经济效率正相关。因此,要提高我国经济效率,未来金融发展的重点在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优化金融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