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8 毫秒
1.
"美丽中国"是中国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客观衡量和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要求,构建了包括环境美丽、生态修复、资源节约、降污减排和制度建设等五方面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并对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生态产业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决定了西部大开发的核心是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将其与农民的脱贫相结合、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相结合,使农民成为发展生态产业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同时,西部大开发必须进行观念创新,逐步树立生态文明观,通过发展生态产业的主体产业--生态农业,实现西部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文明的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立 《经济研究导刊》2012,(21):147-148
以生态文明为切入点,分析了生态文明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基于生态文明的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实现路径,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构建生态文化体系等,为西部地区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方杰 《经济师》2012,7(3):221-222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四川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又是我国西部和长江上游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如何建设好四川的农业生态文明,直接影响着我国西部乃至全国农业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文章从循环经济的视野,就四川农业生态文明发展模式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但同时面临着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形势。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四川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又是我国西部和长江上游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如何建设好四川的农业生态文明,直接关系着我国西部乃至全国农业生态文明的整体建设进程。本文从循环经济的视角,探讨四川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西部相对落后,通过经济增长缩小其与东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但是,西部又肩负着国家生态安全的历史重任,局部经济增长与全局生态安全保障形成冲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对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西部有着深远意义,协调推进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有利于破解局部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与我国生态安全全局目标之间的矛盾,这也注定了西部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将比中部和东部地区更复杂且更具有挑战性.本文试图运用区域博弈论、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以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本质的分析为基础,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博弈关系,探索协调推进西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分别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其动力因素。结果表明:①从综合水平看,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突出,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②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东部处于中级协调阶段,中部和西部处于勉强协调阶段。③从相对发展度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和中部为低水平的同步发展型,东部为生态文明建设滞后型,西部为新型城镇化滞后型。④从动力因素来看,动力开发不充分问题突出,且地区间的主要动力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未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珠 《经济前沿》2008,(4):17-20
本文介绍了“生态文明”概念提出的背景,阐明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并对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就“十七大”报告中“生态文明”理念提出了几点思考,给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危机,生态文明建设正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自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我国已经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文章比较研究了南京市的江宁区和高淳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二者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由于在经济基础和区位优势不同,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路径中存在着相同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积极建设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生贤 《经济》2008,(1):20-21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生态发展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了生态发展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并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化模式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旅游生态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和对策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志才 《经济地理》2005,25(3):411-413
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旅游生态环境问题,指出它所具有的公共物品属性和外部效益性是引起旅游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了旅游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实质:外部不经济性,最后提出了解决旅游生态环境问题的四条措施:科学调节旅游生态环境容量、外部效益内部化、资源环境产业化、景区环境法规化。  相似文献   

13.
《Ecological Economics》2003,44(1):11-27
Ecological economics occasionally makes universal claims about how to understand and measure change in systems of human–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 In terms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universal concepts that has come out of the ecological economics literature recently is ecological efficiency (or eco-efficiency). This article uses eco-efficiency as a vehicle to illustrate that universal indicators of human–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 are theoretically unfounded and practically problematic. Population ecology and neo-classical economics are identified as two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hat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emergence of universal concepts such as eco-efficiency. The limited applicability of the approaches is highlighted by putting them in comparative context with approaches that make less universal claims, namely, systems ecology and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Investigating indicators of human–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 from 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that are rarely found in indicator literature offers novel insights on what indicators are for and how they should be applied.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call for scale sensitive generaliz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indicators.  相似文献   

14.
企业环境管理一直是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热点,诸多学者对引起企业环境管理由被动向主动转换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对这一转换过程的研究则相对缺乏。文章参考了哈尔默(Halme)对典型案例企业环境管理的研究,并在网络获取更多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自组织方法论视角,深入探究案例企业环境管理从他组织向自组织转换的具体过程,并对其组织转换过程进行归纳与总结,最后提出了积极推进企业环境管理组织转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客家文化旅游在"客家热"和文化旅游背景下蓬勃发展。应用文化生态理论,从文化生态角度探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客家文化具有显著的文化生态特性,并在客家文化旅游中凸显。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文化生态视野下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理念:强化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概念和环境意识;树立"大景区"意识构建客家文化旅游"大景区";树立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理念发展客家文化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6.
构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世界各国协调经济、社会、生态之间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本文首先分析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三个子系统和六个内在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发展,以及作为系统各要素联系纽带的内在机制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全面、深入地探讨我国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的形成,提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内在机制的整体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环境能源政策创新过程,是对环境能源领域某些特定问题的求解过程。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明确环境问题实质,推断其演化趋势,在经济、社会、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等多重约束下,综合经济、金融、法律等领域思想精髓,拟定创新政策。文章对以环保意识坚定而闻名于世的荷兰环境能源政策创新过程进行了探讨。重点考察其可持续能源系统规划架构与流程及政府扮演的角色,为我国环境能源政策创新的具体过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GIS在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建立了旅游景区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通过GIS的统计功能、缓冲区分析、叠加求交技术以及ArcScene动画制作工具,在旅游景区的环境廊道、环境容量和景区三维虚拟情景模拟方面进行了初步应用分析,以期为旅游景区的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论绿色企业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色企业将成为 2 1世纪现代企业发展的主导潮流 ;构建绿色企业创新体系的过程 ,也就是形成市场化、知识化与生态化有机结合与协调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生态市场经济 ,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绿色企业建设之路 ,才能真正建立起生态与经济一体化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与之相应的市场化与生态化内在统一的现代企业制度 ,这是绿色企业制度创新内生化与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和越来越广泛的环境保护需求,企业需要创新战略思维和管理方法,从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思考和管理企业的经营行为.本文运用复合生态系统的理论和产业生态学的方法,论述了战略生态管理的定义、内涵和方法论,为企业实施战略生态管理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