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岩溶地区的水土流失及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黔、桂的岩溶是我国最集中的分布区域。该地区的水土流失,不仅使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而且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就该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危害,对其成因及治理对策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黄河水资源管制要走市场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健  徐彩凤 《经济论坛》2004,(9):143-144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多注重于水利工程技术层面,忽视了经济层面的问题,即使考虑到经济层面,也由于经济体制等因素制约,治理开发黄河工作更多的是政府行为,采取的也多为行政配置手段,并由此引发了黄河水资源的“公地悲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黄河的开发和治理应该走一条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即明晰水权,建立黄河水市场。那  相似文献   

3.
以1999-2005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股权、治理机制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过度投资水平呈倒"U"型关系;相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国家作为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存在着明显的过度投资倾向.(2)内部治理中的董事会治理与企业过度投资无显著关系.(3)企业外部治理因素,如上市公司所在地区市场化水平越高,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越小,金融业市场化水平越高,执法水平越高,企业过度投资水平越低;同时产品竞争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抑制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4.
应山西省政协邀请、由《中国开发报》组建的首都考察采访团一行20余名专家、科研人员和新闻工作者于1990年7月1日至8日对山西省河曲县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采访。一、水土流失状况河曲县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方。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6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1.66%;土壤侵蚀模数为9000-15000吨/平方公里·年。裸坡每年跑土1厘米厚,每亩地流失表土6.6立方米,带走肥土9.3吨。黄河沿岸丘陵地区的表层黄土有些已被侵蚀殆尽,露出第三  相似文献   

5.
《大陆桥视野》2009,(4):48-49
议案提出者:兰州市人民政府案由 黄河流域自然条件复杂、河情特殊,处于中上游的西北地区90%以上的面积属干旱半干旱地带,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干旱贫瘠严重影响着沿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且生态环境呈进一步恶化趋势;下游地区的地上悬河、洪涝灾害、黄河断流等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修复并恢复黄河中上游生态植被,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已成为当前我国亟需解决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盈余管理与公司内部治理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直接股权和终极股权等方面建立多个回归模型分析公司治理机制对盈余管理的制约程度。实证结果表明,直接股东的股权集中度越高,终极股东的两权偏离度越高,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其他大股东的制衡能力越强,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两职合一现象越明显,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人数的影响不显著。这对改善我国公司的治理机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0-2006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若债务比例增加1%,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与低的地区相比,公司市场价值平均多提高[作者单位].54%,并且,债务融资与公司价值的正相关关系只在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才存在.这表明,金融发展水平对债务治理作用的发挥有重要影响,公司所处地区的金融发展程度越高,债务治理的作用越强,越有利于提高公司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大股东掏空为代表的第二类代理问题始终是新兴市场公司治理中的关键议题,受到学界、业界和监管部门的持续关注。在新的技术和经济背景下,能否从技术治理视角探讨数字经济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具有理论上的创新价值和实践上的现实价值。本文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数字经济水平越高,大股东掏空程度越低,这一结果通过多种检验后依然稳健,信息机制和竞争机制是数字经济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核心机制。市场化程度和法治环境水平越高,数字经济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作用越显著。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技术治理与制度治理之间关系,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管理层持股和内部控制具有替代效应,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具有补充效应。本研究为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缓解第二类代理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解决方案,对数字经济时代探索新型监管模式、推动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日益严重的水体污染导致了黄河水资源危机的加剧,黄河流域的民众生存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水污染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黄河治理的主要问题。令人忧虑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的治污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状态,其污染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治理的速度。黄河污染治理之所以出现"越治越严重"的状态,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看体制不顺与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是罪魁祸首。作为我们  相似文献   

10.
1 流域概况中阳县位于三川河流域的南川河,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流域面积1082.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5.9%;流域内人口数为69500,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0%;水土流失面积为629km~2,占流域总面积的58.1%。土壤侵蚀模数约为1.5万t/km~2。全县年均剥蚀表土11毫米,侵蚀量为1013.25万t。年均冲入黄河泥砂量6000t/km~2。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地段之一。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给该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难,同时也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该县自建国后到1982年粮食产量一直处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劳动收入比重逐年下降这一现实情况,文章利用上市公司1999-2009年数据,考察了劳动者工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者工资越高,则公司的市场价值越高,而且未来业绩越有可能上升;此外,治理越好的公司,劳动者工资越高。文章研究表明,提高劳动者工资不仅符合社会公平目标,也符合经济效率目标。  相似文献   

12.
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发展轨迹的不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也不尽相同。本文对中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健全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陆桥视野》2013,(5):44-44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黄河流域却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区域之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在黄河中上游地区相继实施了一大批重点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工程,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目前该区域水土流失形势依然严峻,能源、化工、基础设施等项目开发建设的规模和强度日益加大,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设立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国家工程兰州试验区,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工程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水土保持工程的经济计算方法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在水土保持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在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建立了很多水保试验站(场)。采用了梯田、地埂、鱼鳞坑,淤地坝、植树种草、开辟果园、牧场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法,获得了较大的效益,但对于水土保持工程的经济计算方法,国内外都很少见到,大家都还在摸索之中。本文在学习《水利经济计算规范》和黄河中游一些水保试验站(场)水保效益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应用动态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企业债务违约数量和规模呈迅速上升趋势。党组织治理作为我国国有企业最具特色的治理机制是否有助于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呢?本文选择2007—2020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企业的13513个样本,研究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对于企业债务违约概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党组织治理可以显著降低国有企业债务违约概率。第二,机制上,党组织治理通过缓解管理层的谋私行为和抑制控股股东利益攫取行为的路径,降低了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第三,进一步分析表明,当企业代理问题越严重、债务水平越高、企业业绩越差或者国企级别较低时,党组织治理降低国有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效果会越显著。第四,经济效果上,债务违约使得企业价值显著降低,而党组织治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债务违约对企业价值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6.
借鉴结构—行为—绩效(SCP)模型,构建创业团队异质性—团队治理—创业绩效的研究框架,从人力资本理论、交易费用理论视角对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和检验。结果表明,创业团队经验异质性与创业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创业团队经验异质性水平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契约治理模式;契约治理在创业团队经验异质性与创业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实践中,在组建创业团队时要有意识地保持成员在知识技能、专业职能等经验方面的多样化和互补性,从而获得成长所需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同时,需要在团队运作过程中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治理模式,以制约由此产生的行为不一致甚至冲突,节约沟通协调成本,提高创业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7.
以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高管职位特征(任期、薪酬)以及机构投资者治理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管职位特征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高管任期越长、货币薪酬越高,企业研发动力越强、研发投入越大。然而,在机构投资者有效监督的环境下,当高管任期越长、短期货币薪酬越高时,出于研发失败风险导致未来职业声誉受损和被替换风险的考虑,高管会倾向于规避风险,反而不利于企业研发。政策意义在于:董事会和股东应当将长短任期和薪酬机制有效结合,当研发失败导致业绩下滑时审慎地对高管作出处罚,解除高管层的后顾之忧,增强高管加大研发投入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郭剑花 《财经科学》2013,(1):92-100
高管政治联系具有"双刃剑"效应——"政府干预"作用与"关系"作用。本文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出发,考察公司治理对高管政治联系"双刃剑"效应的激励与约束作用。研究表明,公司治理质量越高,高管政治联系的"政府干预"作用越弱,"关系"作用越强。本文揭示了高管政治联系在政企关系中的"桥梁"角色,并提供了公司治理缓解高管与企业代理冲突的增量证据,有助于企业扬长避短、最优化政治联系的"双刃剑"效应。  相似文献   

19.
刘明 《当代经济》2016,(1):12-15
本文对财政分权影响地方经济增长的一种可能的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即财政分权通过改善地方治理水平进而对地方经济增长产生正面影响.利用1999-2007年各省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财政分权程度越高的省份,制造业中对治理水平要求越高的行业增长越快.这个结果证实了财政分权通过改善地方政府治理,从而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的假说.本文的研究说明为了促进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水平的提高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应适当增加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比重,扩大地方政府分权程度.  相似文献   

20.
刘洪伟  李骏 《技术经济》2015,34(2):27-34
利用2013年中国中小板和创业板的456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对公司治理结构与创业导向的相关关系以及制度环境和企业所有制对该关系的调节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层级多元回归结果表明:高管结构越年轻化,企业越倾向于选择研发积极型创业导向;高管持股比例越高,企业越倾向于选择资产增值型创业导向。分组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制度环境对创业型企业的治理结构与创业导向的关系起差异性调节效应,并且该调节效应在相对落后制度环境下的表现强于在相对发达制度环境下的表现;企业所有制对创业型企业治理结构与创业导向的关系起差异性调节效应,且该调节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的表现强于在国有企业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