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一种有效的、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新型教育模式。本文将微课引入"翻转课堂",探讨基于微课的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之可行性,根据教学规律和思政课学科特点确立设计原则,力图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型系统性教学模式——四级体验模式,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颠覆了传统思政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展现思政课教学亲和力、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等突出优势。在实践中,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知能结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教学资源的有效供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化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强化和优化顶层设计,提升教师教学素养,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丰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3.
当前已进入新兴媒体的微时代,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深远影响。新兴媒体和技术给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快捷性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丰富的内容,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交互性扩宽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途径。但思政课教学在微时代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虚拟化容易混淆学生视听,影响其意识形态;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和便捷性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如何利用微时代的新兴媒体传递正能量,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中之重。积极搭建网络教育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创建微课堂,以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育人模式,并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思政教师素养等路径,积极努力探索出适合"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路径,以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思政课堂应用红色电影具有正当性与必要性。思政课堂应用红色电影不是"打发时间"而是"润物有声",其本身就具有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政教育重要的感性教育载体。有的思政课堂的电影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其"病理"在于忽略选材,只重学生观看而不重学生思考,只重电影传播而缺乏反馈。要让思政课堂应用红色电影取得持久的实效,其"正道"在于形成红色电影课堂应用的长效模式,包括提升红色电影使用的规范性和程序性、升华教学手段、唤醒学生认知、着重学生反馈、调整思政课程的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广泛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师运用至日常教学过程中,成为了师生互动、交流、探讨的重要方式,网络课堂学习成了学生喜爱的接受知识教育的第三课堂。与此同时,全国各高校都在贯彻落实全国思政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将思政教育融合进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要求,文章将以"网络营销"教学为例,从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营销"课程思政现状、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方法、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营销"课程思政路径等方面入手,主要探讨在信息化背景下"网络营销"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学校视域下的思政课,必需但不重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日渐边缘化;学生视域下的思政课,枯燥但无奈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日渐形式化;教师视域下的思政课,重要但问题多,在教学科研活动中日渐庸俗化。思政课的良性发展,需要获得学校、学生、教师的全面支持、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7.
在民办高职院校,学校视域下的思政课,必需但不重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日渐边缘化;学生视域下的思政课,枯燥但无奈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日渐形式化;教师视域下的思政课,重要但问题多,在教学科研活动中日渐庸俗化。思政课的良性发展,需要获得学校、学生、教师的全面支持、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栽体和依据.根据高职大学生思想文化、专业和职业特点,突出高职"思政课"教材的简明性、针对性、实用性,力求达到使教材简明扼要、针对学生的"问题"和需要提出观点和思想、对学生学习专业和未来从事的工作有用,对学生思想和心理起引导作用,使"思政课"教材真正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党史学习教育在高校立德树人和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需要遵循新时代青年教育规律,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数字媒体专业群在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方面,有着专业优势,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新媒体与新技术将学习成果服务党史学习教育与课堂思政.文章从"三教"改革角度分析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数字媒体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党建引领,打造具有"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工匠之师;创新教学方法,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三项融汇,成果导向"专业学习成果融入党史教育与课堂思政;搭建平台,严把意识形态关的成果审核机制;完善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等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教育源远流长。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接触西方文化,受西方思想熏陶,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可行且必要。英语专业课程有得天独厚的课程思政优势。本文以"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为例,挖掘剖析蕴藏其中的思政元素,使其融入语言文化知识课堂,从创新教学理念、目标、方式方法、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课程资源整合等方面合理研究思政化的英语专业课堂。  相似文献   

11.
对分课堂作为我国本土化的教学模式,自提出以来,经过多所高校、多名教师在各个不同学科的实践,取得了较之于传统课堂和讨论式课堂更好的效果。实现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良性互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相对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并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精神得以发展,改变了以往的唯"教师""课本"至上的观念,同时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提拱了新的路径。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实践,介绍了对分课堂的运行模式和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对分课堂对促进思政课教学的作用,并就对分课堂在高校思政课的推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现行大学管理制度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呈割裂模式。专业知识教学往往止步于课堂,这必然导致学生课后的学习情况难以有效落实。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频繁的群体,高校辅导员对于加强学生课后的学业学习有着先天的优势。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做好本职工作内的学生思政教育时,若能引入对学生的学科引导,则不失为解决当下矛盾的突破口。本文以园林专业为例,从入学教育、学风建设、班团活动、社会实践、职业规划等方面探究高校辅导员将学科引导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就业导向、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其关键是把学生的就业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培养学生的就业职能,从而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日趋激烈,这就要求学校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以校企为载体,把课堂学习和企业工作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本文主要阐述了“就业导向、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思政课教学创新的必要性以及其教学特点,并详细的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及就业观念状况,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思政课教学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发挥党史立德树人作用是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一项重点工程。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化基层党的建设,常态化开展“学理论读经典”活动,锤炼党员党性,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党史理论水平,紧紧围绕思政课教学,建构“专题化+议题链”教学模式,透过问题把握党史的本质,深入社会实践,深度融合小课堂和大课堂,以理论学习支撑教学,用理论实践铸魂育人,提高高职学生的历史自信,推进党史学习创新思政课教学,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相似文献   

15.
"学习强国"是一个交流互动的融媒体平台,具有权威性、时政性、鲜活性、综合性和专业性,是思政教师备课、科研的"百宝箱"和"加油站"。它在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以及助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政课教师要善将此平台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介质,提升教学深度和教育品质。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会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百年党史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厚滋养,要深入推进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促使大学生成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将探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一条主线、两个方面、三个课堂、四个整合和五个落脚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大报告+小课堂"的思政教学新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运用"大报告+小课堂"模式,有利于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科研水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找到了新的出路。因此,有必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分析"大报告+小课堂"模式的运用策略,最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推动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教育改革,借鉴OBE教育理念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文章从课程模式、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确立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通过调整实践教学目标、强化实践教学主导、突出实践教学主体、厘清实践教学内容、运用教学评量手段与激励措施和给予实践教学相应的体制机制保障等措施,对思政课实践课程进行构建与设计,以期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主渠道功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传统思政课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师生互动性不强、学生缺乏主体存在感等诸多问题;将反馈控制理论应用于思政课教学,可以依托移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各种在线反馈手段,辅以"雨课堂"等形式,不断检视、反馈和调整教学过程,最大程度地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通过贯彻反馈控制理论,借鉴先进、多样化的反馈形式和手段,我们在思政课教学探索和实践中收效良好,师生获得感明显增强,提升了思政课的实效性。利用反馈控制理论,丰富反馈形式,对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对高校贯彻执行"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具有积极意义,高校"非思政"类课程老师应合理地将地域文化资源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所在的从化地区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口才与写作》课老师在教学内容、课堂实训、课外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改革,使从化地域文化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实现了"非思政"类课程的育人目的,较好地完成了"课程思政"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