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曝光、集体声誉与农产品质量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农产品市场,媒体曝光是质量信息披露的重要渠道。但个别低质量农产品的媒体曝光会给同产地生产者带来"传染效应",导致地区性集体声誉危机。参与农产品质量认证是高质量农产品生产者传递质量信号、克服"传染效应"、建立个体声誉的重要途径。在集体声誉模型基础上,本文实证检验媒体曝光对农产品生产者参与质量认证、传递质量信号的激励效应。研究发现,媒体曝光对农产品生产者的认证行为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且异地曝光(非原产地)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同时,本文发现食品产业链的弱追溯性降低了生产者参与认证的动机,低质量加工型食品的媒体曝光对其原材料的质量认证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媒体曝光不仅威慑违规者,也能促进高质量生产者通过质量认证披露质量信息,发送质量信号。因此,进一步将媒体曝光、可追溯系统建设与食品农产品质量认证结合起来,是提高我国食品农产品质量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场上卖得正火的“酱鸭脖”并不个个都“香”。近日,市食品安全办宣布在北京市场暂停销售4家企业生产的酱鸭脖产品;另有3种杏脯、竹荪、猴头菇因质量不合格被勒令下架。市食品安全办同时公示了首批36家放心食品生产企业、33个安全食用农产品种养殖基地以及8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名单。北京市工商局近期对市场销售的“酱鸭脖”进行了检查,经过检测发现:内蒙古赛飞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味之轩食品有限公司、北京莱双扬食品有限公司、金三角酒店生产的鸭脖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添加了过量的食用色素和食品添加剂,为不合格产品,责令其在北京市…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601个长沙市消费者的调查数据为例,剖析了长沙市消费者对安全认证农产品的认知情况、接受意愿、支付意愿和实际的购买行为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较高,但对安全认证农产品的认知程度较低、信任度较低,因此,消费者对安全认证农产品的购买意愿及购买行为都处于一个较低地水平。其中,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的认知程度、受教育水平、以及对政府的信任等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消费者对安全认证农产品的购买意愿与行为。为此,应进一步提高安全认证农产品的安全性、加强安全认证农产品的信息发布、提高政府对农产品安全认证的公信度等,以切实提高消费者对安全认证农产品的购买,进而促进安全认证农产品的持续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4.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是农产品种养生产者在自我管理、自控自检的基础上,自我承诺农产品安全合格上市的一种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制度.江苏省扬州市在信息系统备案的种养主体有1912家,产品数388个,面积14.35万亩,产量24.16万吨.目前各县(市、区)已正常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开具方式包括自行通过信息平台打印出具合格...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7省(市)9个地区消费者调查的基础上,对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状况和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非常关注,消费者比较相信政府提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但他们对目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评价不是很乐观。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水平主要与消费者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有关。消费者对认证食用农产品的认知水平和消费欲望比较高。此外,政府目前最需加强的是对虚假标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监管。  相似文献   

6.
郭洁  刘维忠 《南方农村》2013,(2):54-58,66
新疆设施农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日益突出。但最近几年,由于农药、添加剂、植物生长激素滥用以及环境污染等造成的农产品安全问题相当严重。本文主要研究新疆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北疆设施生产者进行实地调查,利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行为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者是确保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负责人,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目前,新疆设施生产者具有安全生产意愿,但由于家庭收入、市场机制不健全、技术指导的缺乏等原因,仍存在不安全的生产行为。通过生产者的生产行为,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改善生产者的行为并加强控制,更好的发展设施农业。  相似文献   

7.
正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评定的主要形式,当前主要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以下简称"三品")认证等,另外监督抽检、例行监测也具有合格评定的本质属性。截至2015年底,江苏省约有35%的食用农产品进行了质量安全认证,较好的满足了大众安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公众关注度也愈来愈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菜  相似文献   

8.
我国市场上劣质农产品驱逐优质农产品现象持续存在,生产者缺乏相应的约束和激励,质量安全信息严重不对称,按质论价的良性市场机制难以形成。充分发挥农产品补贴政策的调节作用,对生产者因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而增加的成本进行补偿,对从源头上解决质量安全问题有重要意义。农产品生产企业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主体,在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意识培训等方面都比分散农户有优势,然而当前面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不容乐观。基于湖南省4个市农产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成本补偿现状进行统计分析,试图从农产品补贴政策的视角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户认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Optimal Scaling模型对541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生产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内容及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图案的了解情况.分析表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内容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图案了解非常清楚的农户分别占3.0%和6.3%;有68.5%的农户认为市场上高毒高残留农药及不合格化肥多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农户目前最急需的是政府提供技术指导(占71.2%).建议政府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监管的力度,引导生产者诚实守信、合法经营;通过与生产技术培训相结合,强化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示范效果;建立相关部门协调、合作机制,倾力打造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动态     
首批统一无公害标志 2 0 0余种农产品通过认证农业部和国家认监委 6月份联合公布了首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的产品目录。浙江天台县蔬菜经济作物服务公司等15 5家单位的 2 14个产品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首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其中种植业产品 115个 ,畜牧业产品 15个 ,渔业产品 84个。这标志着全国统一、规范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全面启动。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资料来源 :中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生者行为理论和有限理性假设,通过对四川省资中市和蓬溪县生猪养殖户的问卷调查,并运用二元logit选择模型对生产者安全农产品供给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者对生猪安全的忧患程度、对生猪安全卫生状况的关注程度和对政府公布安全生产信息的需求程度对其供给意愿 有着显著影响,鉴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2020—2022年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不合格食品共计966批次,涉及不合格项目91项1 022项次,涉及食品大类26个。农兽药残留超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质量指标不达标和污染物污染是陕西省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食用农产品和饮料是陕西省食品不合格的主要食品大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良好的质量控制行为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利用河北、山东、江苏3省399份蛋鸡养殖户微观调研数据,研究养殖户质量控制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文章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和Logit模型分别分析各因素对养殖户质量控制行为综合指标和各环节单一指标的影响。[结果]现阶段有91.48%的养殖户已(规范)采取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质量控制集中在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两个方面;在质量控制行为综合指标下,政府规制、生产标准、市场激励、风险态度、养殖规模和农户能力对养殖户质量控制行为选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质量控制行为单一指标下,影响各环节质量控制行为的因素存在差异。[结论]畜禽养殖采取全面质量控制行为是必然趋势,应进一步规范养殖户质量控制行为操作流程,普及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完善农业生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4.
食品安全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假设某一地区存在两个食品生产企业,某企业生产的不安全食品(泛指对危害人类健康的食品)能够对另一企业的安全食品产生负面外部性,比如由于该企业生产的食品不符合安全食用标准,消费者购买食用受到伤害后,在下一次购买决策中,由于上一次的食用负面心理影响,造成一定的信息传递,致使消费者怀有对该类食品的不信任态度,由此对生产安全食品的企业造成了一定的间接经营损失。反之我们也认为生产安全食品的企业同样会对其它企业产生正的外部效应。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从2000年开始.先后启动了“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工程”、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试点工程、“北京市食品放心工程”等“三大工程”建设,推进了以以质量标准、质量认证、监督检测、技术支撑、法律保障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六大体系建设。随着北京市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对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从2004年开始,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2006年提出了“初步建直北京市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在全市20家蔬菜加工配送企业推广应用质量安全追溯标识”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6.
柠檬市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的质量特性使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逆向选择,使市场上农产品质量不断下降,形成柠檬市场效应.文章以柠檬市场理论分析了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是产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要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增加农产品质量信息透明度,避免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逆向选择,使农产品优质优价,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7.
论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中的职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产品具有的商品属性和准公共物品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政府在其供给中应承担重要职能 ,体现在组织确定我国适当的农产品保护水平、确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制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选择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等方面。为保证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 ,在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初期 ,政府的作用应集中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能力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农产品外部生产环境和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 ,从而提高生产者质量安全供给能力并激发生产者质量安全供给动力。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19年年底以来,为推动种植养殖生产者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农业农村部决定在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那么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是什么?针对的哪些农产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是什么?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是指食用农产品生产者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强制性标准,在严格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业部对全国655个种植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微观调研数据,文章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效益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存在样本自选择问题和内生性问题,若不考虑样本自选择问题和内生性问题,会导致高估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亩净收入的作用。本研究是对"农产品认证可以使农民增收"的有效论证,对于推动农产品认证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集中处理不合格产品,对于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行为,提高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安全生产、放心消费,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