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闫胜利 《经济论坛》2014,(7):127-132
从2013年年底至今,中央以及各省纷纷公布了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非地方政府债务的迅速膨胀令人瞩目。尽管当前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迅速增长的地方性债务无疑给经济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巨大隐忧。而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为化解地方政府快速增长的债务提供了一种良好的选择,本文梳理了PPP模式的出台和应用,结合政府债务审计公告,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予以分析,指出了PPP模式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上的优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广东地方债风险整体可控,处于全国债务风控较先进水平,但也存在负债率过高、逾期率过高、债务偿付集中等显性风险,这与政府净可支配财力增速、债务投向结构以及债务期限结构等因素高度相关。2013年底新一届政府第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明确的六项核心任务之一,就是"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时期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压力与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公共投资的资金需求、地方政府投资能力、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力匹配格局以及政府与市场公共投资边界调整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报告围绕"十一五"时期存量债务影响、公共投资需求、公共投资能力三个方面对"十二五"末债务余额、债务率、偿债率等指标进行定量测算。文章对"十二五"时期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状况,从四种情形分别进行了测算:(1)经济增长视角下债务动态测试;(2)中央与地方支出格局调整债务压力测试;(3)政府与市场边界调整对债务压力测试;(4)养老保险缺口资金显性化债务压力测试。根据测算结果,"十二五"时期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虽然总体可控,但部分指标揭示出债务压力持续走高,形势不容乐观,有必要多管齐下、疏堵结合,从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和政策管理等方面入手,缓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压力。  相似文献   

4.
"十五"时期以来,在投资拉动下各地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我国经济社会深入转型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投资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也逐步提高,政府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客观上刺激了债务融资需求,累积债务规模也进一步膨胀。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是经过多年形成的,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弥补地方财力不足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政府性债务持续扩张以及举债、使用、管理制度不完善,也累积了一定风险和隐患。各级各地政府应充分吸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拉美危机"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债务管理,进一步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防范和化解财政经济运行风险。  相似文献   

5.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风险预警机制,这是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关注,说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已经需要合理控制,应抑制地方政府债务的恶性增长,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经成为了中国国内的重要风险点之一,国外金融机构也十分关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一方面应抑制其持续增长和累积,另一方面要疏通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这对政府预算管理改革也有着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6月,据审计署公布,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859万亿,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656万亿,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394万亿,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总额度近18万亿元.目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达到有史以来最大,虽然仍属可控范围,但已经成为短期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其进行系统性研究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中国社科院披露的我国247座城市地方政府性债务对金融稳定影响的评价指数,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对上市企业债务融资与资本性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理。研究发现,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好地区相比,处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差地区的地方政府控股国企,其杠杆率均显著较高,但企业资本性投资效率却显著较低,企业产能过剩的财务特征十分明显。这表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会显著影响微观企业的投融资,并且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越差,透过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或干预,通过预算外举债,政府“杠杆”有转化为企业“杠杆”的风险。本文明确了“去杠杆”究竟应去谁的“杠杆”问题,对理解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转变为“内涵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讨如何有效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十分必要。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系统地研究,提出防范措施,有助于降低和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8.
国家审计在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以及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提出基于风险导向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工作模式,并分析了该审计模式的可行性与基本思路,构建了基于风险导向的审计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一、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地方建设性融资需求快速增长,客观上刺激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加,地方财政运行风险也进一步增加。为此,国家有关部门积极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2009年开始,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中央投入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一时间各地方政府纷纷匹配投入巨额资金,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直线上升,为今后地方经济发展埋下隐患.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范地方融资方式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当前地方政府债务举借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从宏观上增强了中央政府的调控能力,明确界定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权,但其中的不合理成分是显而易见的,如尚未完善地方政府税收体系、地方政府财权明显缩小而事权逐渐扩大、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增大等。所谓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为了履行职能需要,通过借款、转贷国债资金、担保、延期支付等方式产生的各种债券。本文从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特点、成因、风险以及如何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性债务是近两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出现的又一热点问题。公共需求的扩张,公共产品的供应渠道不畅,地方政府为挤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负债经营,导致政府性债务急剧膨胀,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风险和隐患。  相似文献   

13.
在新常态背景下,准确判断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结构性风险,进而提升其治理效率,实现地方经济的平稳高效持续运行,正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前瞻性问题.本文对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结构性风险及其治理展开全方位的探索性研究,以期达到防控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结构性风险的目标,避免地方政府“公司化”和地方经济推行“负债式增长战略”,并最终打破地方政府性债务恶性循环的困局.  相似文献   

14.
杨华 《时代经贸》2012,(14):117-117
由于地方建设性融资需求过快增长,客观上形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为控制债务规模、防范金融风险,中央下发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约束性措施,分级次、分年度摸清政府性债务的规模、结构,深入分析债务成因和偿债风险,揭示和反映债务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促进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益,健全风险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允许地方政府发债以来,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显性和隐性债务,债务风险突出,如不积极防范和化解,将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政府性债务管理理论发展缓慢且未成体系,有必要学习和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地方政府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有益经验,从而有效化解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6.
胡珊 《经济》2011,(9):72-73
6月底,审计署发布了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怀疑、争论、担忧不绝于耳。8月11日,财政部定调地方政府性债务,认为其风险总体可控。据审计署审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09.51亿元,占62.62%;政府  相似文献   

17.
王凡一 《经济纵横》2021,(10):85-92
地方政府通过发债可弥补财政赤字,保障收支平衡,帮助经营性融资项目和资本性融资项目在短期内获取大量资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也会不断累积.由于邻近省份的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集聚效应.我国应推行差别化的地方债务政策,严格地方债务限额管理,依托资金调拨弱化省域间债务风险传染,加强关联省份债务信息披露,以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相似文献   

18.
随着欧洲主权国家的债务危机发生,引起各国对政府债务问题的高度重视和警惕.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面临着负债规模大、透明度低、管理机制薄弱,如果不能及时控制风险,风险将会从地方转移到中央,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因此我们应该按照完善财政体制-加快政府会计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来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9.
陈志龙 《商周刊》2013,(26):61-61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全力防控债务风险。地方债现在究竟有多少存量,最新的审计报告还未公布。国家审计署今年6月的报告是15万亿元到18万亿元,不同口径的结果不一,连财政部前部长项怀成都怀疑这个数据,而国外研究机构认为应在20万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为了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更陕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政府纷纷走上了举债的道路。地方政府性债务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带来了较大的债务风险。在债务的借、管、用、还等环节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成因及对策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