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产权”房产生的根源在于中国特色的“同地不同权”的二元土地制度.“小产权”房的诞生实质是农民对国家土地征收制度的一种自发的抵抗.要治理“小产权”房,必须从源头上治理,斩断“小产权”房产生的利益链.这一路径其实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已明确指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本文就如何在201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及国土资源部制定《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中完善土地征收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小产权”房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农村"小产权"房现象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考量,对"小产权"房进行了债权关系和物权关系的分析,指出了"小产权"房存在的法律风险,并对如何解决"小产权"房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指出根本的途径是对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在土地利益的分配上给予农村集体组织成员更多的让渡.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部近日下发通知,明确提出要防范和杜绝擅自利用农村集体土地兴建公租房,严肃查处“小产权”房。坚持并完善招拍挂制度,保持地价平稳。  相似文献   

4.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中国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的帷幕。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中国土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步骤与取向、具体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指出:(1)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与主线是“确权赋能”,以奠定长期发展的产权基础;(2)近期在不改变现行征地制度框架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区内和区间土地发展权转移的改革与实践;(3)远期以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十八大”报告的精神为指导,突破国家土地征用制度的框架,推动集体土地直接入市流转,实现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同地、同权、同价”的改革发展目标;(4)土地制度改革是一项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提出了需要制定的财税和户籍等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5.
关于深化土地租税费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地租税费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深化土地租税费制度改革的重点:一是确立“租(费)税分流,分别征收”的土地租税费体系的总原则;二是结合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现有的土地租税费项目,健全租税费体系;三是把课税的重点从土地的流转环节转向土地的持有环节;四是使土地的租税费收益为中央和地方所共享,但仍以地方为主;五是清理土地取得、持有、流转诸环节中的现有各种不合理收费,致力于建立一种简单明了、规范高效的土地税收体系。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违法案件存在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土地违法案件处理已经成为当前规范土地管理的关键,各类“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违法案件,对现行土地管理法规、政策和制度的落实不力,违规设立各类园区、房地产项目、违法圈占土地、土地非法入市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导致农村土地违法案件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案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依法行政的效率与声誉。因此,从立法执法角度认识农村土地违法案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完善相应对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宪法对土地征用制度的修改,对现行土地供应制度的基本内容作了分析和思考。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区分征收与征用、合理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5个方面提出了土地供应方式改革的一些基本思路,对如何进一步修改现行《土地管理法》、建立新的与宪法精神相吻合的土地供应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宋磊  董捷 《南方农村》2005,(1):12-16
“三农”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制度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历史进行了阐述,对中国农村现行土地制度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不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式,提出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解析征地制度改革的主流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基于“尊重农民的土地物权”优先于“让利于农民”的价值取向选择,对征地制度改革的主流思路进行了解析和批评。中国现行征地制度基本架构的最大缺陷是它没有与城乡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建设的成果相衔接,学界的主流思路没能切中这一要害。未来征地制度改革政策设计的着眼点将实现从“让利于农民”到“尊重农民的土地物权”的转变,改革重点也将从“提高补偿安置水平”转换到“区分征收和征用”上来。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在内部构造上是一种准公共权力,中国的征地制度改革设计不能照搬国外的公益性目的说。以集体土地所有权为标的的土地征收是一种拟制的征收,以土地用益物权为标的的土地征用反而不逊于实质的典型征收。  相似文献   

10.
论基于“小产权”房市场的农地发展权的缺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及相应的土地管理制度,不断上扬的房价,农民维权意识的增强,城市化过程中住房需求的增加,地方政府管理缺位等是"小产权"房产生的原因."小产权"房市场中存着农地发展权缺失问题.虽然我国的土有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个产权主体,但是这两个主体的地位是不可比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没有最终处分权,国家可以动用征地权来获取集体所有土地,甚至通过征政力量侵犯农村集体土地的经营收益.因此,确保农民利益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农民真正完全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实现国有与农村集体土地同地同权.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三农”问题离不开土地这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改革开放30年来,中央对土地承包经营、农用土地管理制度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土地是兵团团场最基本的国有资产、经济资源,是广大农工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收入来源和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符合农业生产特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团场土地经营制度,一直是兵团各级领导、政策理论工作者和广大职工群众的迫切愿望。本文拟从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农垦系统改革实践的政策启示、兵团团场土地经营制度改革历程及发展现状等角度出发,研究团场定额地、经营地和职工自用地的性质和基本政策,提出政策措施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土地征用制度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利益,制约和阻碍了农村社会发展。本文详尽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土地征用程序不规范,限制农民参与权,征用补偿弊端,侵害了农民的利益;“公共利益”界定不明,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补偿收益主体不明;土地征用缺乏科学规划,土地浪费严重等。针对这些问题分别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有利于促进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考察农民土地产权认知对土地征用意愿的影响,并藉以探讨征地制度改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行条件下,绝大部分农民不愿意土地被征用,他们普遍反映现行征地补偿费过低、征地补偿费分配操作缺乏规范,征地矛盾日益突出。农民不愿土地被征用的土地产权方面的原因在于现行的征地制度安排与农民的土地产权认知不相一致,土地所有权、土地增值收益权、土地征用谈判权是影响农民土地征用意愿的关键因素。要提高农民对现行征地制度的满意程度,就必须根据农民的土地产权认知改革现行的征地制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探求我国耕地开发权管制的本质,为我国耕地保护立法提供妥适的制度设计方案。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改革我国现行耕地开发权管制法律制度,是我国耕地保护立法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法理上,严格限制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土地用途管制,其实质是对耕地开发权的管制。从财产权“准征收”角度审视,着眼于“对象识别基准”“结果识别基准”和“综合识别基准”,考量平等、比例等原则,积极回应当下城乡关系发展态势,应承认我国现行的耕地开发权管制构成对耕地开发权的“准征收”。研究结论:我国耕地开发权管制法律制度的建设,应在构建耕地开发权“准征收”法律制度的基础上系统性展开,这是提升其规范性、体系性,实现我国土地法学从传统政策性研究范式向现代规范性研究范式转型的内在要求。我国耕地保护立法应以此为导向展开相应的制度设计和规范表达,如此方可实现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平衡,进而助推粮食安全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5.
延长土地承包期是发展生产力的战略决策胡建平土地制度是农村改革的焦点和亿万农民关注的热点。土地问题不但是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政治问题。农村土地承包“一定八年”于1995年到期。在新一轮承包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再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规定。这是深化...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17年国内外土地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统计法。研究结果:2017年国内外在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权属与登记以及土地政策法律三个方面有着共同研究焦点。国外研究关注了土地管理与管制问题,国内研究主要围绕农村“三块地”改革、不动产登记政策效应和配套法律存在的问题、农村土地确权政策绩效和存在的问题、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法律关系、土地财政与土地违法和土地腐败等之间的关系、土地用途管制与耕地保护以及土地管理学科研究等方面。研究结论:2017年土地管理领域研究仍基于实践导向的探索、总结与凝练,围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路径、土地管理体制机制与政策效应研究有所发展。2018年将重点关注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成效和修法研究、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政策绩效和法律关系、租购并举及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的体制机制、土地管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耕地保护政策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农地视角”的基础上叠加“农户视角”,建立家庭联结和户际关系两大理论范畴,以此研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农户家庭联结现象及其变革。研究发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受农户家庭联结形态的影响,农户家庭联结形态则受土地制度的影响。伴随中国农业集体化、家庭承包责任制和“三权分置”等土地制度改革,农民从土地依附中摆脱出来,农村土地经营主体更加多元,农户家庭联结形态出现了从国家规制性联结向市场协议性联结的转变以及从直接联结向间接联结的转变,产生了“农户+”多元联结形态。“三权分置”顺应并增强了农民流动趋势,回应了新时代“地怎么种”问题,但没有回应如何规范农户多元联结的现实问题,因而存在制度缺口。“土地联结”基础上的“合约联结”是当前农户多元联结形态的共性特征,“家庭联结合约制”在逻辑上可作为未来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建设的基础,可以作为对“三权分置”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8.
土地问题是中国的一个重大政策问题,有关土地政策的改革将对中国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轨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国际研讨会就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土地收入与财政金融、失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和耕地保护政策及土地法律完善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在中国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民的土地权利、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土地政策改革的重点等方面取得了重要共识,为下一步中国土地政策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论述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重点探讨改革的模式和方案的选择,提出了建立基于市场经济原则的新的土地征购制度。  相似文献   

20.
浅谈农村土地流转应当坚持的几个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坚持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原则实行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是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规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特别是通过前两年的“土地经营权证书”和第二轮“耕地承包合同书”的发放和签订,较好地消除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承包期30年不变”政策的疑虑,让群众吃下“定心丸”,增强政策稳定感。鉴于日前尚有不少单位“土地经营权证书”未发放到农户手中和耕地“承包合同”签订不规范的问题,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