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毒胶囊"事件还远未走到结束的时候。尽管现在相关监管部门仍在大力对被曝光企业展开调查,但人们心中仍有一连串的问号:"工业明胶"的食品药品污染链到底有多长,都流向了哪里?市面上究竟有多少毒胶囊,到底哪些胶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央视曝光"毒胶囊"事件真相,令人瞠目结舌,实在后怕:先是河北一些不良厂商、作坊,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用于熬制工业明胶;然后将其卖给浙江的一些胶囊生产企业代替药用明胶制成空心胶囊;最后流入各地的制药厂家被灌成药囊而进入病家口中。  相似文献   

3.
近段时期,"皮革酸奶"可谓占尽了"风头"。先是央视某主播微博中爆料,老酸奶中的增稠剂有可能是使用废旧皮革炼制的工业明胶制成。之后,"皮革老酸奶"在一片哗然和唏嘘声中名声大噪,引起了消费者的热议。那么明胶为何物?老酸奶中都含有明胶等添加剂吗?添加明胶的老酸奶将对人体健康造成怎样的影响?如何正确认识和选购老酸奶?为此,记者走访了太原市美特好超市及食品检验相关部门负责人。  相似文献   

4.
无论监管部门还是企业本身都没有对此高度重视,一些企业至今没有铬检测设备甚至都"不知道相关国家标准"。当然这是不是实话另当别论。不管是食用明胶、药用明胶还是工业明胶,正规原料无非就两种:动物皮和动物骨,主要以牛骨、牛皮为主。明胶的加工过程记者了解到,明胶的生产工艺大致要经过如下流程:动物皮浸灰(在生石灰中浸泡,如果是动物骨,还要先浸酸)-脱灰(水洗及加磷酸中和)-提胶(煮  相似文献   

5.
这两年以来,一种传统产品采用新工艺制作的乳制品"老酸奶"突然风行起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杯装"老酸奶"都含有添加剂果胶、明胶,与传统的"老酸奶"相异,但"老酸奶"普遍比普通酸奶贵一倍,贵价"老酸奶"贵在哪里?它的营养价值比普通酸奶高吗?这种添加植物胶变"老"的"老酸奶"是否安全?记者走访多个牛奶专卖店,发现从玻璃瓶换成塑料杯装的"老酸奶"销售特别好。一家牛奶店家告诉记者,该店的某品牌"老酸奶"一早已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由于先后有21个国家发生了疯牛病疫情,国外已经禁止牛源性原料生产食品和药品,我国于2002年7月10日,也发布了《国家药监局发布进一步加强牛源性及其相关药品监督管理的公告》。公告中明确指出,禁止使用进口牛源性材料制备的明胶用于药品生产的空心胶囊。我国生产的明胶空心胶囊大多是以牛皮、牛骨为原料制成的,因此开发新的制备明胶的资源代替牛皮、牛骨是整个明胶行业首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忠河 《中国质量万里行》2000,(1):32-34,12,13
总是抱怨市场疲软,老百姓不肯花钱,可一旦新的消费热点出现,我们的企业又是匆忙上阵,应接不暇,难以满足需求。说到底,得的还是市场不适应症。中国人有了休闲的概念,是历史性的一大进步。双休日和节假日的延长,为休闲提供了制度保证。人口众多,又决定了我们的休闲市场是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因此,用"假日经济"来概括休闲消费,一点不为过。研究"假日经济",从容应付"假日经济",让老百姓花钱花得舒服,这好事何乐而不为呢?凡是聪明的企业都该把这好事办好、办实。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家》2012,(9):24-25
又一起严重的药品信任危机爆发。4月15日,媒体曝光了国内药用胶囊的生产黑链条,同时也公布了一批使用有毒胶囊作为包装原料的药品企业。加工者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众多胶囊生产企业,最终进入消费者腹中。  相似文献   

9.
正央视《每周质量报告》2012年报道过用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2012年报道过用工业明胶加工药用胶囊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另外,当年多家媒体报道:有央视员工爆料,现在的果冻和酸奶存在很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后你们谁也别吃果冻和酸奶了","哪天你们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肚子了"。这更引发了人们对"臭皮鞋酸奶果冻"的担忧与争论。  相似文献   

10.
"3·15"和"中国质量万里行"在中国人的眼中已是再熟悉不过的字眼了。咱老百姓一遇到质量问题,马上就会想到"3·15"。一见到"中国质量万里行",立刻会觉出亲切。可中国"3·15"在外国人眼中是什么样子的,外国人是怎样看待中国质量万里行的,他们是否也像中国老百姓一样,关注 "3·15"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一些在中国居住2年以上的外国人。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咱们中国老百姓与外国老百姓其实在某些方面是极其相似的,只不过由于习惯和观念上的一些不同,外国朋友们又给了我们一些新的启示。在这里,我们以三位在中国留学2年的美国留学生Kate、John和Catherlne(以下简称K、J、C)和在中国工作了六年的加拿大籍教授Williams夫妇(以下简称Hr W和Hrs W)为例,看看他们眼中的中国"3·15"。以下就是采访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1.
“破皮鞋做明胶加进果冻和酸奶”的相关微博在网上引发热议,上万网友转发评论.微博发出后,有网友猜测,微博指的是老酸奶和果冻中的增稠剂,有可能就是用皮革炼制的工业明胶. 果冻企业福建亲亲股份有限公司回应称,果冻的增稠剂中并不含明胶,而是卡拉胶,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乳企则表示,大企业绝不可能使用工业明胶,而食用明胶对身体是无害的.专家也认为,不太可能存在大品牌企业使用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的情况.食用明胶是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消费者不用担心.  相似文献   

12.
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科研单位、科研人员就是要接地气,与群众打成一片,科研成果才会被老百姓所接受,科技才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多年来,市蔬菜研究所一直秉着为衡阳经济发展服务,为老百姓服务,满足老百姓"菜篮子"需求的原则,不断推出新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各级领导充分肯定,赢得了老百姓良好口碑。  相似文献   

13.
正"叫我来帮你"走进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最繁华街道一隅的日信海清家政服务公司,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浓的消毒水的味道,弥漫在窗明几净的6层楼里,呼市老百姓耳熟能详的"95081"家政服务热线平台就坐落在这里。"您好,这里是95081家政服务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95081"的谐音——"叫我来帮你",既诠释了日信海清公司"让天下家庭后顾无忧"的企业使命,而且点出了其公益性质。2009年和2011年日信海清公司先后投  相似文献   

14.
《楼市》2012,(Z5):59
购房者:他们是杭城的普通老百姓,也是眼睛雪亮的楼市"购房通",他们在买房、选房的过程中曾遭遇过"购房陷阱",他们作为第三方力量代表,用自己切身的体会与认知,为全城老百姓给出购房指引.一起锁定那些销售过程中存在不诚信、存在价格欺诈、质量伪劣、设计缺陷多、延期交房、承诺不兑现、物业管理服务不到位的开发商和楼盘。这是一个特殊的专家,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体。他们中的有些是"下沙通",对下沙板块楼盘的品质、价格、户型等,了如指掌;有些是"城西通",买了几套房,都在城西,几乎走遍了城西所有的项目……  相似文献   

15.
赖世春 《乡镇论坛》2010,(28):26-26
<正>近几年,国家把农民利益放在了各项工作的首位,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如新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种粮直补、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政策的出台,都如丝丝缕缕的春风一般,温暖着老百姓的心田。  相似文献   

16.
文章借鉴国际经验,探讨从我国实际出发来构筑我国政府会计原则。提出了解政府、了解政府职能;了解财政、了解预算;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老百姓有知情权;方便财务报告各方使用者监督、评价、决策;"透明度"和"专款专用"是政府会计核算的灵魂等思路,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政府会计目标。  相似文献   

17.
2012年4月初,坊间传出老酸奶、果冻中含有违法添加剂——工业明胶。紧接着,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播出的特别节目《胶囊里的秘密》再次吸引了全国百姓对质量问题的关注。由于此次事件波及制药行业,即使是经过多次食品安全问题洗礼的消费者也对监管不力表示强烈质疑。消费者不禁要问:食品有毒,如今连治病救人的良药  相似文献   

18.
让人一看就明白,老百姓就没意见。您坦率告诉人,我这鞋便宜,可穿一周就坏;等到第九天坏了,买东西的人准觉得值了,绝不会找你"三包"。这也是货真价实。老百姓就怕你宣传产品躲躲闪闪,不说明白,出了问题,准跟你没完。本栏这次刊登的牛奶问题也是如此,说清楚了,老百姓不会找你麻烦。  相似文献   

19.
"腐败成本"是个新概念,最近却成了一个不冷不热的话题.我认为,如果要和腐败分子讲"经济学",就该谈"腐败成本",如果要和老百姓讲"政治学",就该谈"反腐成本".  相似文献   

20.
周立  杨炳珑 《乡镇论坛》2010,(31):11-12
<正>粮食直补、土地流转、低保指标、承包合同、农合组织指导等群众关注、干部敏感的问题,到了"阳光农廉网",都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现在,山西省平陆县的老百姓再也不用为"办事"走山路了,只需在网上查问或者"QQ"一下即可解决。今年初,山西省平陆县根据运城市的统一安排,全力打造"阳光反腐"、"制度反腐"的战略举措,投资12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