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级组织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建新 《农村经济》2005,(11):17-18
在现有关于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的研究中,多把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合称为乡村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和分析。实际上,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一级政府,有其相对独立的预算收入;而后者则是一个社区自治性组织,并没有固定的财源。因此,本文试图从一个独立的视角,通过分析村级组织自身及其收入结构的演变对其在村级社区中履行公共品供给职能的影响,来探究在不同层级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中,村级组织应扮演的不同角色。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税费改革与乡村财政问题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6月29~30日,由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中国农村税费改革与乡村财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卫生部、农业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以及山东、陕西、云南等省的60多位专家和学者,围绕农村税费改革、乡镇财政、乡村债务、农村公共品供给、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乡镇改革和村级治理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的博弈研究——基于行为差异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如政府、村级组织、农民等作为"经济人"通常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其目标取向均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多样性特征,进而决定了其在农村公共品供给方面的行为差异。农村公共品供给各主体不同的行为取向及相互之间存在的博弈是造成农村公共品供给滞后短缺问题的症结所在。政府是农村公共品供给最强势主体,是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难题的关键。地方政府的局部非理性特征决定了其供给行为的扭曲,中央政府应对其约束与激励并举。农民由于内生合作能力的贫弱较难成为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需要一个自上而下凭借行政强力的乡村组织介入到村庄秩序的建立中,同时也要健全农民的利益诉求机制和民主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主要围绕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的问题诸如公共品供给不足、供给结构失衡等展开讨论。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杰 《农村经济》2007,(8):15-17
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村级组织及农村居民在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中的不同行为和作用,认为中央政府需要进行包括财政体制、政绩评价制度、村民自治等方面的全面改革才能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浙江省台州市的村级债务问题调查为例,并借鉴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新农村建设中村级债务的规模、结构和风险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查发现,随着新农村建设,一些地方的村级债务不断减少,但有些地方的村级债务却随着新农村建设而不断增加。被调查区域村级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补助形成的债务,而农村公共财政的缺位则造成了村集体在公共品建设中的财权和事权不统一是村级债务产生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7.
吴平  张茜 《农村经济》2012,(7):76-78
完善村级公共品供给机制,提供充足合理的农村公共品,是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从村级治理的视角,设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成都市三个圈层有代表性的村(社区)的公共品供给机制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完善村级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以及多元化筹资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乡村债务的成因及治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乡村组织入不敷出,陷入了沉重的债务泥潭。为了应付债务问题,许多乡村组织开始减少农村公共品供应,并增加了对农民的税费征收。在债务的压迫下,乡村基层干部的行为趋于短期化。本文描述了乡村债务的现状及其特征,解释了乡村债务形成的原因,同时提出了治理债务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村级集体经济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是实现乡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本文从理论层面探究了宗族网络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影响,考察传统民间力量在现代乡村社会中的作用及影响机制,并基于“千村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宗族网络与村级集体经济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宗族网络显著抑制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且主要通过促进劳动力净流出、抑制土地流转以及减少公共品供给等途径发挥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宗族网络规模在均匀型宗族结构、平原和山区以及东部地区农村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宗族网络强度在均匀型宗族结构和中西部地区农村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政府部门的支持不仅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还有效缓解了宗族网络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炎  严宏 《农村经济》2021,(2):105-114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长久以来,我国在农村公共品的投资投入上做了很多的努力.为了解村民的需求表达现状,实现农村公共品的有效分配,本文立足西南地区,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进行测算,研究供给结构效率的演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并同时对1999年~2018年重庆市、 四川省、贵州省和云南省的农村公共品的投资情况...  相似文献   

11.
乡村债务沉重是当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其中村级债务又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由于负债面大,负债数额多,各种合理和不合理的债务纠缠在一起,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很大。从1999年开始,各地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彻底清理乡村两级不良债务的通知》精神,对乡村两级不良债务进行全面清理,部分省在清理基础上开展了村级债务的化解工作。本文通过典型调查认为。正确处理农户欠款是有效化解村级债务的一个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村级债务是乡村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适当举债对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内的经济主体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过度的不规范债务不利于乡村可持续发展。各地须充分提高对科学处置村级债务重要性的认识,控制新债化解旧债、调查控制村级债务规模,在明确特别法人权责、厘清村级债务边界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自身造血还债能力,深化产权改革创新,试点探索法治化“债转股”,保障我国村级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政府行为选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解决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短缺”问题的路径,因对农村公共品供给“短缺”所归咎的原因的不同而大相径庭。与一味要求增加政府的直接投资不同,本文认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制度创新、变公共品供给的政府主导为市场诱导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中政府行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后税费时代,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出现了结构不合理、效率与质量不高、供给主体权责失衡等多方面问题,深入探析可以发现其根源在于国家基础性权力与乡村治权在公共品供给方面的割裂.推动公共品供给机制创新,必须实现国家与乡村在理念、资金、制度三方面的有效链接.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层民生事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巨大阻力。决策方式和投入方式是农村基层民生事业的两大支柱,本文通过将前者分为集中式决策和民主式决策、将后者分为制度内投入和制度外投入,构建出了村级公共品供给的四种基本模式。研究发现:在2000~2007年期间,制度变迁主要是从集中式决策向民主式决策转变;在2008~2012年期间,制度变迁主要是从制度外投入向制度内投入转变;而在2013年以后,随着投入方式的转变,决策方式也出现了新趋向。项目制度大有取代村民一事一议制度之势,标志着中国村级公共品供给面临新的制度选择。本文通过对项目制度既有实践绩效的梳理和村级公共品基本性质的分析,认为以制度内集中式供给为基本特征的项目制度难以担当起村级公共品供给的使命,而具有制度内民主式供给特征的新型村民一事一议制度更加符合中国农村基层的实际。积极发挥"民主的民生绩效",应当是中国村级公共品供给体制变革与机制创新的一个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村级债务制约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影响了村级服务功能的发挥,挫伤了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削弱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淡化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是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必须找准病根、对症下药,采取切实措施,有效控减村级债务,寻求乡村治理之策,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彻底清理乡村两级不良债务的通知》(国办发[1999]40号)精神,全国农村普遍对1998年底以前的乡村两级债务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从河南省信阳市清查汇总的情况看,乡村两级不良债务问题比较严重,村级问题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山东省11个县(市)32个行政村的调查表明,主要农村公共品供给质量差已经取代供给数量不足成为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首要问题;科技和信息服务、医疗卫生不但是农民最不满意的农村公共品,也是农民最急需的农村公共品;主要农村准公共品的供给呈现多主体的格局,政府主导或引导、混合供给的模式已经形成。本文认为,应充分发挥农村公共品各供给主体的能动性,在继续增加供给数量的同时,更要注重改善供给质量,并将有限的资金主要投向农业科技和信息服务、农村医疗卫生领域;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建立农村公共品"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和"上下结合"的供给决策机制,使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9.
村级债务由来已久。1999年,中央就提出把乡村两级不良债务的清理作为当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彻底清理乡村两级不良债务的通知》,各地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但是“我国村级债务形成与化解问题研究”课题组经过连续3年(2003~2005)对30个省(区、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2021,(10):99-109
资源下乡背景下,部分农民在项目落地过程中的不合作行为是阻碍村级公共品得到充分有效供给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问题意识所在。实地研究发现,项目落地会对农民的生产生活资料造成破坏,形成村级公共品供给的"落地成本",农民不愿承担这一成本是其不合作行为的产生根源。广西星村的经验表明,通过转变资源下乡形式、调整基层治理单元并强化规则供给,可以建立村级公共品供给的"村社包干"模式。该模式能够重构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并激活基层民主,从而有效激发农民承担"落地成本"的意识与意愿,实现对农民不合作行为的有效治理。"村社包干"模式的提出为资源下乡背景下的村级公共品供给工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