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创新已成为核心竞争能力的当下,人口要素在城市创新力提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深入诠释人口对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以人口发展潜力对城市创新力的支撑作用为核心评价依据,建构人口视角下的城市创新力分析框架,从人口的发展、经济及创新潜力等三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四大城市各指标的比较,分析四个城市保持创新力的优势和劣势,为不断增进人口与城市经济、产业、科技等要素创新发展的协调性提出思路启示。  相似文献   

2.
宋田桂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8(1):118-120,131
现代城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推进城市现代化必须强化中心城市的功能建设。现在各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的差别已不是城市人口的比重和区域的大小,而在于创新力的强弱;竞争优势不仅仅在于实物资源拥有水平,而在于创新资本的集聚能力。建设创新型经济城市,凭借其先导性、集聚性、开放性和包容性功能,优化配置创新资源,释放创新活力,融合知识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逐步建立创新驱动的城市发展格局,才能抢抓知识经济发展机遇,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升无锡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美丽广西     
南宁被评为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五十强城市和2007中国最具创新绩效城市南宁市于11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2008创新型城市论坛暨《中国城市创新力评价报告》发布会上,获得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五十强城市和2007中国最具创新绩效城市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4.
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带动广西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心城市是带动周边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提高中心城市竞争力是广西加快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但当前,还存在诸多制约广西中心城市竞争力提高的因素:各中心城市总体规模小、城市的集聚和扩散功能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环境差、城市规划和品牌意识弱、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底子薄。因此,应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发展开放型经济、引进精英人才、融入区域经济合作,以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带动广西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是北京市在“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建设目标。根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在此目标之下,除了政策的引导扶持,也需要各类资本为各类创新主体的技术攻关、产业升级和生态发展提供丰厚“沃土”和源源“活水”。  相似文献   

6.
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国内各中大城市的重要发展目标。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体现在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机制体制创新、对外开放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和城市管理创新等诸多方面,而首要任务是科技创新。因此,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建设创新型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包括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效四个方面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测算京沪创新轴各城市创新能力,采用聚类分析找准济南的对标城市,重点研究济南的创新发展水平及与对标城市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并进一步提出提升创新能力,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城市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决定着市域乃至周边区域经济的兴衰。近年来,新沂市把加快城市转型升级,提高城市发展水平,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大引擎,充分发挥城区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要素集聚等优势,切实在提高城市承载力、创新力、发展力、竞争力和带动力上下功夫,城市建设实现了战略性转变和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范晓 《开发研究》2012,(3):64-68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创新力指标体系,选取厦门、深圳、大连、宁波作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以上城市的创新力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厦门在创新力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为今后厦门提升城市创新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心城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主体,其经济状况、环境状况、资源利用状况、市民生活状况等均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评判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准又能够较好地体现城市发展现状。因此本文通过对提高中心城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意义进行研究、对提高中心城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表明为拉动经济增长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提高中心城区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而提出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力是园区核心竞争力,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园区的建设必须从增强科技创新力入手,这对于在加入WTO后,在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参与竞争、寻求发展显得至关重要.近些年来,长沙国家高新区本着这一思想,以产业发展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主线,使园区经济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李如心 《欧亚经济》2023,(1):86-109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心城市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载体。欧亚中心城市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定量评价和客观分析欧亚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对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强欧亚国家和城市间创新合作具有积极意义。作者和其所带领的团队构建了一套科技创新中心城市评价体系,包括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经济和创新环境4个维度共22个指标,并基于近5年数据,对部分欧亚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行了分析比较。总体上,欧亚已成为全球最大创新极。欧洲在基础研究积累、医药化工产业、人居环境等方面更有实力,亚洲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增论文发表、电子信息产业、资本吸引力等方面更具优势。伦敦、东京、巴黎、北京和上海等城市跻身全球第一梯队,中、德、法、日、英、荷和瑞士等国表现出更强的创新实力。东亚、西欧、中欧集聚度和影响力更高,中国、南欧和西亚部分城市5年来进步明显,中亚创新能级亟待提升。此外,该项研究亦综合第三方数据对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5个国家科技研发投入和创新城市排名进行了分析,莫斯科跻身全球50强,塔林、圣彼得堡排全球前200名,但总体上这15个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以及2010年以来的研发投入增长均低于2020年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3.
蔡红 《科技和产业》2022,22(5):229-234
基于19个重点城市创新要素实际,构建创新环境、创新支付、创新动能、发展趋势、开放水平5个维度20个指标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17-2019年数据,应用全局主成分模型提取主成分和计算得分,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创新环境与创新支付影响显著;各城市重视程度提高,但得分差距拉大;城市间差异明显,各有优势。由此建议提升创新环境品质、建立全生态创新系统、培育城市创新动能、促进跨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新型城市,即依托城市中各种与创新相联系的主体、非主体要素以及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制度和政策构成的创新体系和环境,优化整合创新资源,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环境创新,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就是要完善城市创新体系,提高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自主创新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创建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的灵魂和精髓。为了汇集北京优秀企业的创新成果和经验,在交流中促进企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2006年9月18日,以“自主创新,企业论践”为主题的企业创新力建设与提升论坛在京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6.
《宁波经济》2008,(6):59-60
创新,是一代代甬商的传奇经历所诠释的精神内涵,也是日新月异的宁波城市建设的主题和目标。"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尤其是作为城市财富创造者的企业的参与。在近年不断涌现出来的充满创新力和生命力的企业中,蒸蒸日上的宁波三生日用品有限公司正是以不断创新推动企业乃至产业发展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17.
徐州市区域创新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已成为区域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区域创新是其实现区域发展,建设徐州都市圈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对创新环境的概念与分析基础进行了介绍,并以徐州市为例,分别从政策环境、区位环境、科技资源环境、经济环境、经营环境、企业创新环境六个方面,对徐州市的区域创新环境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徐州市的整体创新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自主创新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创建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的灵魂和精髓。为了汇集北京优秀企业的创新成果和经验,在交流中促进企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2006年9月18日,以"自主创新,企业论践"为主题的企业创新力建设与提升论坛在京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9.
中心城市在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中处于"首位"和"核心"地位。中心城市在圈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集聚、扩散和创新的作用。就全国而言,各个城市经济圈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与之相对应,中心城市所起的作用则各异。文章对各阶段的城市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得出结论:城市圈形成初期,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最为显著;中期,集聚与扩散作用并重;后期,扩散与创新作用为主,集聚作用为辅。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发展理念和“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同绕“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构建一核多支点”的战略目标,放权保高效、放开促创新、拓区扩空间、协同活机制。不断创优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