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研究目的:引入资源-资产-政府管理理念,系统分析中国土地利用过程.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土地的资源管理是土地利用的基础与保障,侧重于保护土地的基本功能;土地的资产管理由土地资源管理衍生、侧重于用市场经济手段研究资源利用方式转变过程中引起的价值增值,重点研究土地收益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土地的政府管理是核心,建立在资源管理、资产管理的基础上,由政府主导、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寻求人地协调发展模式为目标,主要由政府对土地这一公共物品的供给与分配进行全程管理.研究结论:土地利用与管理中引入资源-资产-政府管理理念,能够对未来土地管理提供明确导向--发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以建立完善的土地市场与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2.
建立开放、竞争、城乡统一而有序的土地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为建立开放、竞争、城乡统一而有序的土地市场构建政策框架。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政策分析法。研究结果:(1)转变政府职能,由市场取代政府成为土地资源的基本配置者;(2)进一步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明晰和平等保护集体土地产权;(3)允许集体土地进入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开放、竞争、城乡统一而有序的土地市场;(4)改革土地征收制度,缩小征地范围,给被征地者公平补偿,执行合意、公开的征地程序。研究结论:建立开放、竞争、城乡统一而有序的土地市场是推进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探索山西省露天采矿用地方式改革的特征、机制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研究方法:文献分析、经济学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山西露天采矿用地方式改革的不足主要是试点范围的局限性,复垦—还地周期的笼统性以及补偿方式的单一性;进一步促进改革的对策是将露天矿外排土场纳入试点范围、创新用地改革补偿制度、规范土地复垦工作等方面。研究结论:(1)传统方式下的采矿用地,土地资源配置未达到帕累托最优,采矿用地方式改革势在必行;(2)从供地方式、审批制度、补偿方式和退出机制4个方面对露天采矿用地方式进行改革,可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政府、企业与农民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1年国内外土地管理领域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2021年,国内土地管理领域研究涉及国土空间内涵、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史、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管理法律以及存量低效用地利用等;在国际上,土地权利平等、农田保护、土地信息化管理等问题备受关注;土地制度历史变迁、土地市场管理、土地产权与农田保护是国内外研究共同关注的重点。研究结论:2021年土地管理研究紧扣理论问题与实践需求,在探索国土空间治理基本概念、土地制度历史变迁以及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在土地管理基本理论、土地法解释论研究以及土地资源利用关键技术等方面仍有待加强。2022年土地管理领域或将重点关注土地管理基础理论探索、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与城乡土地收益分配、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和治理体系构建、土地管理专项立法、面向双碳目标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城乡空间高质量发展、耕地资源长效保护、土地信息化管理等议题。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拍卖中"价高者得"可能导致低效后果的原因,完善土地出让制度。研究方法:运用资产拍卖理论分析土地拍卖过程。研究结果:现实存在的预算约束确实会扭曲资源配置的效率,导致价高者得的规则失效。研究结论:政府应根据不同的现实条件选择合适的拍卖形式,设计与之相符的拍卖规则,控制非理性竞争,在实现较大收益的同时保证效率最优化。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研究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下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推理分析法。研究结果:在梳理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有关小城镇土地产权内容的基础上,剖析了小城镇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及负面效应,提出了小城镇土地产权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和思路,从制度政策评估的角度考察了小城镇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和改革设想对小城镇发展的影响。研究结论: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不仅对小城镇土地利用直接产生影响,而且对小城镇发展的市场建设、产业发展、农民就业、政府管理方式转变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基于30年来土地发展权的理论研究,进而在明确功能进路的指引下,有针对性地对已有的土地发展权实践予以梳理和检验,以探寻破解中国土地利用矛盾和困境的方法。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发展权具有4大功能价值,即:创新人地关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解决人地矛盾,维护社会公平;完善土地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保护自然文化遗产,遏制过度开发。"珠海湿地"模式、"金包银"模式和"地票交易"模式,验证了土地发展权功能属性的现实性以及土地发展权设置的可行性。研究结论:土地发展权制度是一种有效的土地管制方法,也是深化土地法律制度改革,实现土地产权清晰化、资源配置最优化、收益分配科学化、土地交易市场化的内在诉求,其设置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年来关于农村土地所有权问题的争论,文章首先确定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目标是增进农民福利,并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约束,然后结合土地功能,针对中国当前转型经济实际,从土地私有化和资源配置、土地私有化和社会保障、土地私有化和公平以及土地私有化和经验证据等方面展开了论述,最后得出分析的结论:中国当前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综合考虑土地制度的资源配置效应、土地保障功能和公平问题,并把土地制度问题放在更广泛的一系列政治、经济问题中来考察.  相似文献   

9.
面向SDGs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挑战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基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分析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以及中国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路径支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是人类、土地单元和土地利用方式三者相互影响与制约的过程,会深刻影响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17个SDGs中,有7个目标与土地利用相关,可归纳为高效和集约利用土地、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被社会所接受三大目标,以及提高农用土地生产能力、促进工业土地集约与转型利用、建设安全和包容城镇、防治土地污染、恢复生态系统和防治土地退化、消除贫困和实现土地产权安全7项具体目标;面对SDGs的土地持续利用目标,中国在耕地保护、工业用地转型升级、土地污染治理、土地生态修复等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研究结论:为推进面向SDGs的土地可持续利用,需要构建本土化监测指标体系,自然资源相关规划与政策的制定要反映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以土地制度改革助推土地可持续利用,重视土地科技创新,并加强利益相关群体的参与和合作。  相似文献   

10.
基于政府与市场关系,运用产权理论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探讨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的政策史流变、经济学意涵和制度性创新。研究表明,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经历了由辅助性到基础性再到决定性的历史转变,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也经历了改革探索期、改革发展期与改革深化期。第二,土地要素市场化的经济学本质是土地转让权的赋予,赋予农户充分、完整且有保障的土地转让权具有理论必要性和现实必然性。第三,未来的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一方面要培育有效市场,以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做好产权界定、产权配置和产权保护工作;另一方面要建设有为政府,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为依托,做好数量管控、用途管制和市场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新疆绿洲县域作为干旱区承载人口的主体,而建设用地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建设用地配置效率进行研究,揭示绿洲县域建设用地配置的现状,有利于合理配置建设用地,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促进绿洲生态文明建设。[方法]文章以乌鲁木齐县为例,采用主成分和模糊综合分析法研究乌鲁木齐县建设用地配置情况,并对配置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县2005—2009年的评价等级为一般, 2010—2014年的评价等级为好, 10年的配置效率都达到了预期水平,从动态分析来看,建设用地配置效率波动幅度较大,从影响建设用地配置因素来看,主要受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土地市场、政府政策等影响。[结论]提出相应建设用地合理配置的对策建议:(1)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镇化水平; (2)引导土地市场走向科学化、规划化,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3)发挥政府职能,保证建设用地配置合理性; (4)制定土地集约利用的激励机制,保持县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土地调整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一个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以公平和效率目标为线索探讨土地调整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以便更好地推动相关研究和指导土地产权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从合理性来看,土地调整体现了村民的集体成员权,并在社会保障、土地利用效率与社会资源配置方面发挥较大作用;(2)从必要性来看,一方面市场补偿机制的缺失导致了调整对农业生产绩效负面影响的产生,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作为替代性机制运转受限,土地确权作为政策约束面临着实践困境的同时也忽视了调整的社会、政治功能。研究结论:在现阶段土地调整仍有一定的存在空间,未来要逐步健全调整的替代制度,并加强不同制度之间的衔接和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总结2021年国内外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2022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研究结果:2021年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绿色低碳土地利用模式、土地利用转型、土地利用效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和技术方法等方面;国外研究侧重于水土资源耦合研究、土地资源保护、跨学科土地利用数据应用和海洋空间规划等方面。研究结论:2021年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绿色低碳土地利用模式、土地效益评价方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理论和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2022年将重点关注土地要素配置优化、低碳土地利用模式、土地混合利用、国土空间规划新技术、乡村规划、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等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济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归纳与论述土地资源的基本属性与功能,凝练土地经济学规律,探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向与路径。研究方法:归纳与演绎。研究结果:土地具有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公共属性;土地的特殊性决定了土地的功能序位,资源功能是基础,资产功能不能影响生产、生活功能,资本功能不能冲击生产功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市场化配置,但必须防止过度资本化。研究结论:土地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土地经济规律的特殊性,决定了土地制度与其他商品经济制度的区别;土地作为总量有限、位置固定、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其经济制度必须遵循土地经济学的规律,遵循产权清晰、规划管制、公平保障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基于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的分异划分建设用地管控分区,并据此提出区域差别化的管控策略。研究方法:运用全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建设用地集约度的变化规律,通过资源禀赋指标与经济发展指标叠加划分建设用地集约管控区域;再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集约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1)建设用地集约度增加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符合库兹涅茨曲线规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集约度的增加量先呈上升趋势,当人均GDP超过69251元/人后转为下降趋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最终将趋于稳定。(2)全国可划分为4类建设用地管控区域:优化调整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内涵挖潜区。(3)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社会经济、资源供给、产业结构和配置方式4个方面。研究结论:应根据区域影响因子作用差异,从增量供给、门槛约束、存量挖潜、市场建设等方面制定区域差别化的集约管控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资源代际配置的基本原理出发,引入逻辑斯蒂曲线模拟农地产权转移中的最优农地产权转移数量,构建了资源代际配置检验模型。根据国家相关土地利用政策,把四川省乐至县1989~2008年期间划分为三个时间段,对这三个时段的农地产权转移数量配置进行了测度。研究显示,1989~1996年时段的农地产权转移效率小于1997~2003年和2004~2008年时段,1997~2003年小于2004~2008年时段。此三时段平均效率损失分别是30%、7.3%和-30%,反映出1989~1996年时段的产权转移数量过度以及代际配置效率相对低效。因此,未来时段的政策应该进一步控制农地转移速度,确保农地资源代际配置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分析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管理的弊端,研究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办法。研究方法:理论模型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建设用地差别化管理优化了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不同产业之间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减少社会整体福利损失,实现了土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研究结论:建设用地差别化管理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是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调整和修正,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公私兼顾、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为目标,提出基于使用权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思路。[方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分析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逻辑基础,包括:公平的逻辑基础——土地增值收益来源,以及效率的逻辑基础——明晰的产权制度;然后以现有土地产权结构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完成新型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思路的提炼。[结果]在现有产权制度框架下,提炼了一个基于使用权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思路与模式框架,并借鉴现阶段各地区的改革实践经验,探讨了未来可实现的具体模式与改革方向,最后提出了基于使用权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制度保障。[结论]基于使用权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模式更好地发挥了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规避了现有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模式的诸多弊端,较好地实现了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目标。  相似文献   

19.
关于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基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目的:探讨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属性和编制方法。研究方法:依据投入产出分析原理,借助表上作业法,完成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编制。在各类用地规模和区位确定之后,规定每块土地的用途,开展各类用地内部规划设计。研究结果:开展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可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研究结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是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完善和深化;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开展,有利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土地资源管理各项政策的落实,有利于区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梳理并比较2023年国内外土地经济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重点,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2023年,国内研究集中于政策对地价的影响、城市土地供给结构与策略的时空动态、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进展、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和结果、三权分置改革、宅基地盘活等问题;国外研究侧重土地保护措施和环境保护政策对地价的影响、土地市场的福利效应、土地产权的性别不平等、征地制度的公平性等。研究结论:2023年土地经济研究领域实现了深度和广度的拓展,下一步应着重通过理论研究的创新实现政策的体系化阐释,通过实证研究的深化促进政策的系统性设计,更好地服务新时期的土地制度改革。2024年将重点关注土地经济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制度创新、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与权益实现路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制度试点等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